蒲甘国被灭后,整个中南半岛的所有国家,至此算是尽数进入南道同盟之中,但是在更南边的群岛,还有大大小小的邦国,自成体系,并未加入同盟。
但是有此番灭国之战,在接下来的入盟谈判过程中,会方便许多,千言万语不如兵戈加身,不入盟就灭了你。
利益分配结束后,赵昕领军凯旋而归,同时上书朝廷,让朝廷派遣官员统治蒲甘国。为了防止派遣来的官员不堪任使,赵昕专门编写了相关书籍,介绍中南半岛各个国家风土人情及历史渊源,希望朝廷在经过考核之后再行派遣。
至于现在,当然是由赵昕先行任免官员以稳定这片新得土地。蒲甘国地方万里,但是统治核心就是蒲甘城附近的上千里地区,灭了蒲甘国,并不意味着能够掌握这片土地,无数的部落势力,能够让人头疼无比。没个三五年分化瓦解,加以进讨,根本不可能形成有效统治。
而赵昕现在最为关注的,是打通前往印度洋的陆地道路,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修建运河,否则次次长途远征,国库怎么可能支撑得了。
蒲甘国,也就是后世缅甸地区,有一条河流贯穿全境,后世称之为伊洛瓦底江,在中国境内则是称之为怒江。蒲甘国首都蒲甘城就是在河流沿岸,还有其他重要城市,比如曼德勒,皆是如此。
但是很可惜,这条河流的上游地区现在并不为宋朝所统治,属于吐蕃部落统治。要是沟通运河的话,可以在大理国境内联通澜沧江和伊洛瓦底江。
这个方案最佳,但是问题也很明显,一来是在大理国境内动工,诸多不便,其次修建运河,而横断山区又是山河相间,工程量巨大,路都不好修,更何况是运河。
当初秦始皇攻占百越,修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直下桂林象郡,河渠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对于军事扩张及商业交往意义巨大。所以,赵昕专门同大理国主段思廉谈及此事,宋朝出钱,大理出人力,一旦运河修通,两国皆得利。
宋朝大军就驻扎在大理国境之内,段思廉即便是想要拒绝也不敢。大致方向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细节部分了,包括如何开挖运河,耗费多少人工物料等,这些交给手下人去讨论。当然,这个时候是不会考虑什么环保问题的,处处原始森林,谁在乎这个。
在运河尚未修通之际,赵昕提议扩宽道路,修建直道驰道,并出兵剿灭沿途盗匪还有不臣的小部落,以畅通商路。
畅通商路是目的之一,眼下最为关键的目的其实是加快大军进发的速度。运河都答应修建了,也不差这一条直道,段思廉自然是答应下来,但是说大理国小民弱,不可能同时开展如此众多的工程,要宋朝派一些人数帮助。
跨国工程营建,有些难度,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就是要过朝廷那关而已。赵昕没有推辞。
这场战争打下来,胜是胜了,还胜得很漂亮,几乎没有遇到多大的困难,但是想要建立稳固统治,这背后需要的是金山银海的支出。
想想秦朝的覆灭,赵昕就不由得心中警惕,或许不必如此操之过急,路差点就差点,商队能够通行就行。等到商人将道路踩宽之后,再进行扩宽或许会简单许多。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昕按照自己计划去行事。蜀布行销西部各州县,并通过大理蒲甘这条道路,直通印度洋,减省长江转运之耗费,虽然道路颇为不易,但是利润却是高了许多。特别是蒲甘国成为新的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之后,蜀布的产量仍在不断扩张。
赵昕来到蜀地的第四年,就这样过去。
第五年,即公元1060年,赵昕继续把扩张的目光看向周边的邻居们,这一次,赵昕的目标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众吐蕃部落。战略目的不是占据整个青藏高原,甚至连控制怒江上游都够呛,能够延伸至折曲(今天的金沙江),赵昕做梦都要笑醒。
吐蕃王朝在公元840年前后崩溃,史书记载不同,具体时间会有些许差异。事实上,吐蕃王朝末年,国内动荡,唐使断绝,谁也不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状况。此后二三十年间,吐蕃高层内斗,天灾频发,还有底层奴隶起义。这三大因素促成了今日吐蕃四分五裂的局面。当然此外也贯穿着苯佛之争。
赵昕本来是想要拉拢吐蕃赞普后裔,培养其为代理人,但是青藏高原上,但凡是个人物就自称有赞普血脉,混乱至极。那些可考的确实身怀赞普血脉的人,牛气冲天,不愿受赵昕的扶持,赵昕也就不太看重这所谓的赞普血脉了。
赵昕祭出自己而今最大的利器——均贫富,挑唆奴隶作乱,打杀头人权贵,平分土地和牛羊。
又是送弓箭又是给刀剑,要是确实闯出来一番名堂的,赵昕便是送甲胄和强弓劲弩又如何。整个吐蕃境内,一时间战火纷飞。
奴隶们以镇魔十二寺为起义中心,高喊着众生平等的口号,起义范围不断扩展,有席卷整个藏区的架势。
说起这镇魔十二寺,还和文成公主有关,当初她入藏的时候,以堪舆之法推算出了西藏的地形地貌,犹如一个仰卧的罗刹女魔形状。于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多次商议,决定在女魔的头、肩、肘、髋、膝、手、足等全身部位,修建了吐蕃历史上著名的镇魔十二寺。
与此同时,赵昕还不断拱火,派遣高僧大德前往藏区说**道,讲求众生平等,将这场起义推至更高潮的地步。卫藏四茹,更无一处清净地。
吐蕃时期曾设“卫藏四茹”,一向被视为吐蕃本部。
卫,又称前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拉萨市、那曲市、阿里地区,山南市和林芝市西部。
藏,又称后藏,由岗巴拉以西,直到尼泊尔交界,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日喀则市
茹,则是藏区的行政区,也是军事区,四茹也就是四个军事行政区。各茹下设十个“千户”,卫藏四茹各有茹旗。有些类似清朝的八旗制度。
但是有此番灭国之战,在接下来的入盟谈判过程中,会方便许多,千言万语不如兵戈加身,不入盟就灭了你。
利益分配结束后,赵昕领军凯旋而归,同时上书朝廷,让朝廷派遣官员统治蒲甘国。为了防止派遣来的官员不堪任使,赵昕专门编写了相关书籍,介绍中南半岛各个国家风土人情及历史渊源,希望朝廷在经过考核之后再行派遣。
至于现在,当然是由赵昕先行任免官员以稳定这片新得土地。蒲甘国地方万里,但是统治核心就是蒲甘城附近的上千里地区,灭了蒲甘国,并不意味着能够掌握这片土地,无数的部落势力,能够让人头疼无比。没个三五年分化瓦解,加以进讨,根本不可能形成有效统治。
而赵昕现在最为关注的,是打通前往印度洋的陆地道路,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修建运河,否则次次长途远征,国库怎么可能支撑得了。
蒲甘国,也就是后世缅甸地区,有一条河流贯穿全境,后世称之为伊洛瓦底江,在中国境内则是称之为怒江。蒲甘国首都蒲甘城就是在河流沿岸,还有其他重要城市,比如曼德勒,皆是如此。
但是很可惜,这条河流的上游地区现在并不为宋朝所统治,属于吐蕃部落统治。要是沟通运河的话,可以在大理国境内联通澜沧江和伊洛瓦底江。
这个方案最佳,但是问题也很明显,一来是在大理国境内动工,诸多不便,其次修建运河,而横断山区又是山河相间,工程量巨大,路都不好修,更何况是运河。
当初秦始皇攻占百越,修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直下桂林象郡,河渠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对于军事扩张及商业交往意义巨大。所以,赵昕专门同大理国主段思廉谈及此事,宋朝出钱,大理出人力,一旦运河修通,两国皆得利。
宋朝大军就驻扎在大理国境之内,段思廉即便是想要拒绝也不敢。大致方向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细节部分了,包括如何开挖运河,耗费多少人工物料等,这些交给手下人去讨论。当然,这个时候是不会考虑什么环保问题的,处处原始森林,谁在乎这个。
在运河尚未修通之际,赵昕提议扩宽道路,修建直道驰道,并出兵剿灭沿途盗匪还有不臣的小部落,以畅通商路。
畅通商路是目的之一,眼下最为关键的目的其实是加快大军进发的速度。运河都答应修建了,也不差这一条直道,段思廉自然是答应下来,但是说大理国小民弱,不可能同时开展如此众多的工程,要宋朝派一些人数帮助。
跨国工程营建,有些难度,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就是要过朝廷那关而已。赵昕没有推辞。
这场战争打下来,胜是胜了,还胜得很漂亮,几乎没有遇到多大的困难,但是想要建立稳固统治,这背后需要的是金山银海的支出。
想想秦朝的覆灭,赵昕就不由得心中警惕,或许不必如此操之过急,路差点就差点,商队能够通行就行。等到商人将道路踩宽之后,再进行扩宽或许会简单许多。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昕按照自己计划去行事。蜀布行销西部各州县,并通过大理蒲甘这条道路,直通印度洋,减省长江转运之耗费,虽然道路颇为不易,但是利润却是高了许多。特别是蒲甘国成为新的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之后,蜀布的产量仍在不断扩张。
赵昕来到蜀地的第四年,就这样过去。
第五年,即公元1060年,赵昕继续把扩张的目光看向周边的邻居们,这一次,赵昕的目标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众吐蕃部落。战略目的不是占据整个青藏高原,甚至连控制怒江上游都够呛,能够延伸至折曲(今天的金沙江),赵昕做梦都要笑醒。
吐蕃王朝在公元840年前后崩溃,史书记载不同,具体时间会有些许差异。事实上,吐蕃王朝末年,国内动荡,唐使断绝,谁也不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状况。此后二三十年间,吐蕃高层内斗,天灾频发,还有底层奴隶起义。这三大因素促成了今日吐蕃四分五裂的局面。当然此外也贯穿着苯佛之争。
赵昕本来是想要拉拢吐蕃赞普后裔,培养其为代理人,但是青藏高原上,但凡是个人物就自称有赞普血脉,混乱至极。那些可考的确实身怀赞普血脉的人,牛气冲天,不愿受赵昕的扶持,赵昕也就不太看重这所谓的赞普血脉了。
赵昕祭出自己而今最大的利器——均贫富,挑唆奴隶作乱,打杀头人权贵,平分土地和牛羊。
又是送弓箭又是给刀剑,要是确实闯出来一番名堂的,赵昕便是送甲胄和强弓劲弩又如何。整个吐蕃境内,一时间战火纷飞。
奴隶们以镇魔十二寺为起义中心,高喊着众生平等的口号,起义范围不断扩展,有席卷整个藏区的架势。
说起这镇魔十二寺,还和文成公主有关,当初她入藏的时候,以堪舆之法推算出了西藏的地形地貌,犹如一个仰卧的罗刹女魔形状。于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多次商议,决定在女魔的头、肩、肘、髋、膝、手、足等全身部位,修建了吐蕃历史上著名的镇魔十二寺。
与此同时,赵昕还不断拱火,派遣高僧大德前往藏区说**道,讲求众生平等,将这场起义推至更高潮的地步。卫藏四茹,更无一处清净地。
吐蕃时期曾设“卫藏四茹”,一向被视为吐蕃本部。
卫,又称前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拉萨市、那曲市、阿里地区,山南市和林芝市西部。
藏,又称后藏,由岗巴拉以西,直到尼泊尔交界,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日喀则市
茹,则是藏区的行政区,也是军事区,四茹也就是四个军事行政区。各茹下设十个“千户”,卫藏四茹各有茹旗。有些类似清朝的八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