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书院内。
庄重而朴素的阁楼,隐没在片片青绿竹林之中,一阵风来,摇曳齐鸣;
庭院内,两三寒梅点缀,几处青松盘根错节,错落有致,颇有一番清幽风雅的韵致。
阁楼里、庭院内、亭台中、乃至于碎石小路上,都有身着统一服装的弟子席地而坐。
他们手上捧着纸书,或是如痴如醉的品读着,或是眉飞色舞的讨论着。
品读研习的景象要比之前来得热烈许多。
而他们手中纸书上写的,正是韩沐传来书院的三篇诗文!
至此,所有书院弟子放下了手中的圣贤书,尽皆把这几篇诗文取到手。
许多人初看时,便惊为天人,越是品读越觉得精妙绝伦。
无人不称赞,无人不叹服!
“没想到这草堂儒道传人,不仅善作诗,还善文章与诗歌!如此大才,他还有什么擅长的?”
大多数人都这么感慨着,为手上这三篇诗文所折服。
而书院大儒传来的一则消息,更是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报!庄院长有言:谁若是能对出此三篇诗文中任意一篇而不落下风太多,可任选三位大儒之一为师!”
一弟子得知消息,飞快的冲入庭院,面色潮红的高声宣布这个消息。
在证实消息属实后,顿时,一众学生双目圆瞪,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震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是一个怎样惊人的消息?
这三篇诗文到底是有多优秀,方才能让三位大儒如此高看,做出如此让人震惊的决定?
要知道,他们大同书院的三位大儒,那是除了院长之外地位最高的三人。
平日里深居简出,很少参与公众授课,面向所有弟子讲道。
但他们每一次的公开讲道授课,都能引起所有书院弟子的疯狂,座无虚席,人山人海。
其机会珍贵之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现在却有一个能时常听三位大儒讲道的机会摆在眼前。
而且不仅仅只是普通授课讲道,而是传道受业!
要知道,三位大儒每一位也仅有两三位亲传弟子而已,每一位都悉心辅导,答疑解惑,与他们传道受业。
若是谁能再成为大儒弟子,以大儒的品性,自然也会如此对待他们!
届时,他们会有怎样的成就?
哪怕就是成不了大儒,也能成为一代名师吧?
如此际遇,恐怕一生也再难遇到了!
许多人甚至连想象都不能想象了,只是握着纸书的手在隐隐颤抖着。
“我一定要对出一篇诗文,一定要成为大儒弟子!”
有书生双目赤红,低声嘶吼着。
“我王誊有大儒弟子之姿,这大儒弟子的位置,我王誊要了!”
一面色张狂书生直接冲进了藏书阁,开始翻看典籍寻找灵感,争分夺秒的想要尽快对出来。
“哼,无知!如此佳作,即使是想要对出质量不落太多之作,又谈何容易?一群人痴心妄想罢了!”
有未曾束发、长发披肩的书生面露不屑。
其旁边一人忍不住道:“涛兄既如此认为,又为何双手颤抖披头散发双目赤红、一副不对出誓不罢休的模样?”
“哼,我是说其他人痴心妄想罢了!因为,我已经是大儒弟子了!”
那名为涛兄的书生得意笑道。
话音刚落,其旁边几人面面相觑,而后缓缓摇头叹息着:
“唉,又疯了一个……”
……
大同书院内是一副疯狂的景象,而在书院门外,亦有了如出一辙的景象。
因为,宋迎秋拿着三章纸书走了出来,面色肃穆的宣布了一个消息:
“诸位,我院决定:谁若能对出这三篇诗文中的一首而有几分妙处,可破格录取进我大同书院!”
声音如同天音灌而,传入了在场众人耳中。
霎时间,本就喧哗的人群议论之声又大了几分。
“这……此话当真?”
身着素袍的落魄书生闻言喜形于色,嘴唇颤抖。
“那是自然,宋迎秋都如此说了,怎么可能有假?”
“这大同书院,竟然对这三篇诗文如此看重吗?”
不少人轻声呢喃。
任谁都清楚,尽管大同书院这些年来式微,被那太学府给压了一头。
但大同书院仍然是全大虞朝数一数二的儒道学府,是最正统的儒道学府。
其书院弟子每届录取名额不多,名额弥足珍贵,非有过人之处者几乎不可能被录取。
然而就是这样珍贵的名额,此时竟然会破格给出来?
并且要求只是:对出的诗文能有几分妙处便可……
这三篇诗文究竟优秀到了怎样的地步,才会让大同书院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般想着,在场众人在心中震惊之余,愈发对剩余二篇诗文期待,恨不得立刻夺过宋迎秋手中的纸书观看一番。
而另一边,在墙外贴好三张纸后,宋迎秋连忙吩咐身边之人,赶快把大门关好。
否则,他怕这些热切的书生,会冲过来把书院门槛给踏破了!
在诗文贴出来的那一刻,一众等待许久的书生就忍不住了,直接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往前面挤去。
有的人被挤得披头散发、或者掉了鞋子、腰带莫名其妙掉了也在所不惜。
而他们在看到剩余两篇诗文的时候,先前心中那疑问也消失了。
因为,这剩余两篇的《关雎》和《陋室铭》同样是难得一见的佳作,而且与那《清平调》是不同类型的作品。
若是有谁能有能力对出其中一篇,而有几分妙处可取,倒也的确有资格录取大同书院!
“三篇不同的诗文都能有如此水准,这草堂儒道传人,大才啊!绝对是亚圣转世!”
一私塾教书先生对此深信不疑,浑浊的老眼中竟也有泛起了狂热。
“走走走,咱们赶紧回去,让咱们书院其他人也领略下草堂传人的文采!”
有其他书院的学生抄完了诗文,从一旁悄悄溜走。
也有太学府的学生面露焦急,急匆匆的往回跑去:
“咱们也赶紧回府把诗文交给老师,得让老师想出法子来,不能让这大同书院借着草堂的风头一直压我太学府!”
接下来,所有人陆陆续续的把诗文抄好,而后各回各家,奔走相告。
没过多久,这三篇诗文就在同安的各大角落随处可见;
草堂儒道弟子传人的声名人尽皆知……
庄重而朴素的阁楼,隐没在片片青绿竹林之中,一阵风来,摇曳齐鸣;
庭院内,两三寒梅点缀,几处青松盘根错节,错落有致,颇有一番清幽风雅的韵致。
阁楼里、庭院内、亭台中、乃至于碎石小路上,都有身着统一服装的弟子席地而坐。
他们手上捧着纸书,或是如痴如醉的品读着,或是眉飞色舞的讨论着。
品读研习的景象要比之前来得热烈许多。
而他们手中纸书上写的,正是韩沐传来书院的三篇诗文!
至此,所有书院弟子放下了手中的圣贤书,尽皆把这几篇诗文取到手。
许多人初看时,便惊为天人,越是品读越觉得精妙绝伦。
无人不称赞,无人不叹服!
“没想到这草堂儒道传人,不仅善作诗,还善文章与诗歌!如此大才,他还有什么擅长的?”
大多数人都这么感慨着,为手上这三篇诗文所折服。
而书院大儒传来的一则消息,更是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报!庄院长有言:谁若是能对出此三篇诗文中任意一篇而不落下风太多,可任选三位大儒之一为师!”
一弟子得知消息,飞快的冲入庭院,面色潮红的高声宣布这个消息。
在证实消息属实后,顿时,一众学生双目圆瞪,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震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是一个怎样惊人的消息?
这三篇诗文到底是有多优秀,方才能让三位大儒如此高看,做出如此让人震惊的决定?
要知道,他们大同书院的三位大儒,那是除了院长之外地位最高的三人。
平日里深居简出,很少参与公众授课,面向所有弟子讲道。
但他们每一次的公开讲道授课,都能引起所有书院弟子的疯狂,座无虚席,人山人海。
其机会珍贵之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现在却有一个能时常听三位大儒讲道的机会摆在眼前。
而且不仅仅只是普通授课讲道,而是传道受业!
要知道,三位大儒每一位也仅有两三位亲传弟子而已,每一位都悉心辅导,答疑解惑,与他们传道受业。
若是谁能再成为大儒弟子,以大儒的品性,自然也会如此对待他们!
届时,他们会有怎样的成就?
哪怕就是成不了大儒,也能成为一代名师吧?
如此际遇,恐怕一生也再难遇到了!
许多人甚至连想象都不能想象了,只是握着纸书的手在隐隐颤抖着。
“我一定要对出一篇诗文,一定要成为大儒弟子!”
有书生双目赤红,低声嘶吼着。
“我王誊有大儒弟子之姿,这大儒弟子的位置,我王誊要了!”
一面色张狂书生直接冲进了藏书阁,开始翻看典籍寻找灵感,争分夺秒的想要尽快对出来。
“哼,无知!如此佳作,即使是想要对出质量不落太多之作,又谈何容易?一群人痴心妄想罢了!”
有未曾束发、长发披肩的书生面露不屑。
其旁边一人忍不住道:“涛兄既如此认为,又为何双手颤抖披头散发双目赤红、一副不对出誓不罢休的模样?”
“哼,我是说其他人痴心妄想罢了!因为,我已经是大儒弟子了!”
那名为涛兄的书生得意笑道。
话音刚落,其旁边几人面面相觑,而后缓缓摇头叹息着:
“唉,又疯了一个……”
……
大同书院内是一副疯狂的景象,而在书院门外,亦有了如出一辙的景象。
因为,宋迎秋拿着三章纸书走了出来,面色肃穆的宣布了一个消息:
“诸位,我院决定:谁若能对出这三篇诗文中的一首而有几分妙处,可破格录取进我大同书院!”
声音如同天音灌而,传入了在场众人耳中。
霎时间,本就喧哗的人群议论之声又大了几分。
“这……此话当真?”
身着素袍的落魄书生闻言喜形于色,嘴唇颤抖。
“那是自然,宋迎秋都如此说了,怎么可能有假?”
“这大同书院,竟然对这三篇诗文如此看重吗?”
不少人轻声呢喃。
任谁都清楚,尽管大同书院这些年来式微,被那太学府给压了一头。
但大同书院仍然是全大虞朝数一数二的儒道学府,是最正统的儒道学府。
其书院弟子每届录取名额不多,名额弥足珍贵,非有过人之处者几乎不可能被录取。
然而就是这样珍贵的名额,此时竟然会破格给出来?
并且要求只是:对出的诗文能有几分妙处便可……
这三篇诗文究竟优秀到了怎样的地步,才会让大同书院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般想着,在场众人在心中震惊之余,愈发对剩余二篇诗文期待,恨不得立刻夺过宋迎秋手中的纸书观看一番。
而另一边,在墙外贴好三张纸后,宋迎秋连忙吩咐身边之人,赶快把大门关好。
否则,他怕这些热切的书生,会冲过来把书院门槛给踏破了!
在诗文贴出来的那一刻,一众等待许久的书生就忍不住了,直接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往前面挤去。
有的人被挤得披头散发、或者掉了鞋子、腰带莫名其妙掉了也在所不惜。
而他们在看到剩余两篇诗文的时候,先前心中那疑问也消失了。
因为,这剩余两篇的《关雎》和《陋室铭》同样是难得一见的佳作,而且与那《清平调》是不同类型的作品。
若是有谁能有能力对出其中一篇,而有几分妙处可取,倒也的确有资格录取大同书院!
“三篇不同的诗文都能有如此水准,这草堂儒道传人,大才啊!绝对是亚圣转世!”
一私塾教书先生对此深信不疑,浑浊的老眼中竟也有泛起了狂热。
“走走走,咱们赶紧回去,让咱们书院其他人也领略下草堂传人的文采!”
有其他书院的学生抄完了诗文,从一旁悄悄溜走。
也有太学府的学生面露焦急,急匆匆的往回跑去:
“咱们也赶紧回府把诗文交给老师,得让老师想出法子来,不能让这大同书院借着草堂的风头一直压我太学府!”
接下来,所有人陆陆续续的把诗文抄好,而后各回各家,奔走相告。
没过多久,这三篇诗文就在同安的各大角落随处可见;
草堂儒道弟子传人的声名人尽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