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点评
旁听的陈敏和梅芊羽已经说不出话。
本着能学多少是多少的原则,她们多听多看多学。
只是,龙海云这样的学习速度,根本没办法复制。
两人的音乐鉴赏水平还是没问题的,都听出来了,短短半个小时的功夫,龙海云的演唱,就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要听不出来的话,怕是要被陈晓芳教授骂!
这不,陈教授就让陈敏点评他刚刚的这首《长江之歌》。
陈敏只能硬着头皮,说了她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基本就是把龙海云往死里夸。
也的确是她的心里话,“他的学习能力特别强,气息的运用恰到好处,唱到高音c的时候,就仿佛顶天立地一样,唱出长江乃至我们整个民族的磅礴气势。”
好在陈教授没有考究梅芊羽,让她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来。
这首歌曲之后,陈晓芳倒也没有再让他唱歌,反而让他注意休息,不要用嗓过度。
龙海云自己感觉倒还好,但也表示支持。
于此同时,他倒是没有忘记同行的梅芊羽。
厚着脸皮请陈教授帮忙,考察下她的声乐天赋如何,以后该往什么方向发展。
陈晓芳自然不好意思拒绝,人家小姑娘都来了。
她阅人无数,只看梅芊羽刚刚的表现,就知道这姑娘心中想些什么。
正所谓,哪个少女不多情。
在她们看来,这其实是好事。
如果龙海云的存在,能让她在声乐事业上,有可以追逐的目标。
“小姑娘先准备一下,唱首你最拿手的歌曲吧!”陈晓芳和蔼的对她说。
陈敏也帮着解释下,说她处于变声期,还没正式开始跟着学声乐,也没敢让她唱太高的音。
梅芊羽倒也没太紧张,因为来之前陈敏和龙海云就给她打过预防针。
她准备的歌曲是《歌唱祖国》,她现在唱美声还是太过勉强。
钢琴伴奏还是交给龙海云来完成,在这首歌曲上,她也得到龙海云不少指点,并深受他的影响。
特别是在区礼堂一起彩排的时候,还有最后的大合唱,更为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她这会唱起来的时候,同样饱含深情。
陈晓芳教授这样的声乐大佬,考察学生的时候,更看重她们的天赋。
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指望她们有什么高超的声乐演唱技巧,也不现实。
龙海云这样的怪物得除外。
于是,陈教授主要就看梅芊羽的声带条件,乐感,情绪表达能力。
一首歌曲唱下来,基本就能摸清楚她的底细。
“小姑娘是个好苗子,潜力非常大,陈敏你以后用点心教她,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绝对不能急于求成,先打好基础再说。”陈晓芳最后点评道。
几个人都连忙点头对陈教授表示感谢。
随后,陈晓芳又教陈敏一些声乐教学时候的注意事项,并说,“也不能太着急,真正开始系统性的学习声乐,还是得等到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声带和身体各方面都基本发育成熟并稳定下来,人的思想和情感成熟,也要等到那时候。”
然后也谈起变声期的事情,以陈晓芳专业的眼光看来,梅芊羽这姑娘的变声期已经接近尾声,但在结束前,还是不建议每天练太多。
梅芊羽自己还挺愧疚的,她每天都没练多少时间……
至于龙海云。
他的情况就特别复杂。
陈晓芳也挺纠结的,“你现在没到变声期,多高的音都能唱得上去。可到了变声期的话,就可能会有相当大的落差和阵痛。你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高音唱不上去也不要苦恼,更不要强行去唱,慢慢等变声期过去就好。”
龙海云点头,并笑着回答说,“陈教授不用太过担心,真到变声期的时候,我光写歌就好。”
陈晓芳只能笑笑,她还能说些什么呢?
这小孩可真乐观!
“听陈敏说你还没决定要不要走音乐专业的路线?”陈晓芳问他。
“是啊!没有平稳度过变声期,一切都很难说。”龙海云回答道,“但我是真的喜欢音乐,不管是练琴还是唱歌都让我觉得特别充实。”
“你这样的年纪能有这样的认识,已经非常不错了!”陈晓芳感叹说,她面对的仿佛是个成熟的中年人而不是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少年老成的她也见过不少,但思想能像他这样成熟的,真是寥寥无几。
交流一番后,陈晓芳也继续看他带来的曲谱。
然后她就不多担心了。
的确如他所言。
哪怕他自己不唱歌,光他这创作的能力,就能为他争得一席之地。
这些歌曲中,陈晓芳教授最喜欢的是《当你老了》。
原本叶芝的诗歌就写得极美,龙海云谱曲并重新改编之后,浓浓的眷念,溢于言表。
陈晓芳都思量着,可能是因为她自己上了年纪的缘故。
所以对这样的歌曲特别有感怀。
陈敏自然看得出恩师的情绪变化,就让龙海云和梅芊羽唱给陈教授听听,让她帮忙指点一二。
陈晓芳笑着说,“指点谈不上,这样的歌曲,作者自己最有解释权。”
龙海云却道,“作品完成之后,就有它独特的生命和意义,作者也没办法干涉。而且,每位演唱者和观众的感受都会不一样。演唱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进行二次创作。同样一首歌,听在不同观众的耳中,感觉也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观众,时间地点心情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感慨。可能现在听觉得没什么,再过几年,忽然就懂了。”
陈晓芳对此深表赞同。
陈敏和梅芊羽也都有差不多的感慨,只是让她们清晰的表达出来有点困难。
再听龙海云说起他其实并不算特别满意这首歌,认为没有把诗人叶芝写作的真意表达出来,他对心中完美爱人的疯狂痴恋,愿意陪她到天荒地老。
“中文版这样歌颂亲情就挺好的,也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欢。而且如你刚刚所说的那样,想要完全还原作者创作意愿,本来就是特别困难的事情。”陈晓芳教授说,她没说出口是,爱情走到最后,这样白头到老的陪伴,本就是一种亲情。
本着能学多少是多少的原则,她们多听多看多学。
只是,龙海云这样的学习速度,根本没办法复制。
两人的音乐鉴赏水平还是没问题的,都听出来了,短短半个小时的功夫,龙海云的演唱,就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要听不出来的话,怕是要被陈晓芳教授骂!
这不,陈教授就让陈敏点评他刚刚的这首《长江之歌》。
陈敏只能硬着头皮,说了她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基本就是把龙海云往死里夸。
也的确是她的心里话,“他的学习能力特别强,气息的运用恰到好处,唱到高音c的时候,就仿佛顶天立地一样,唱出长江乃至我们整个民族的磅礴气势。”
好在陈教授没有考究梅芊羽,让她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来。
这首歌曲之后,陈晓芳倒也没有再让他唱歌,反而让他注意休息,不要用嗓过度。
龙海云自己感觉倒还好,但也表示支持。
于此同时,他倒是没有忘记同行的梅芊羽。
厚着脸皮请陈教授帮忙,考察下她的声乐天赋如何,以后该往什么方向发展。
陈晓芳自然不好意思拒绝,人家小姑娘都来了。
她阅人无数,只看梅芊羽刚刚的表现,就知道这姑娘心中想些什么。
正所谓,哪个少女不多情。
在她们看来,这其实是好事。
如果龙海云的存在,能让她在声乐事业上,有可以追逐的目标。
“小姑娘先准备一下,唱首你最拿手的歌曲吧!”陈晓芳和蔼的对她说。
陈敏也帮着解释下,说她处于变声期,还没正式开始跟着学声乐,也没敢让她唱太高的音。
梅芊羽倒也没太紧张,因为来之前陈敏和龙海云就给她打过预防针。
她准备的歌曲是《歌唱祖国》,她现在唱美声还是太过勉强。
钢琴伴奏还是交给龙海云来完成,在这首歌曲上,她也得到龙海云不少指点,并深受他的影响。
特别是在区礼堂一起彩排的时候,还有最后的大合唱,更为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她这会唱起来的时候,同样饱含深情。
陈晓芳教授这样的声乐大佬,考察学生的时候,更看重她们的天赋。
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指望她们有什么高超的声乐演唱技巧,也不现实。
龙海云这样的怪物得除外。
于是,陈教授主要就看梅芊羽的声带条件,乐感,情绪表达能力。
一首歌曲唱下来,基本就能摸清楚她的底细。
“小姑娘是个好苗子,潜力非常大,陈敏你以后用点心教她,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绝对不能急于求成,先打好基础再说。”陈晓芳最后点评道。
几个人都连忙点头对陈教授表示感谢。
随后,陈晓芳又教陈敏一些声乐教学时候的注意事项,并说,“也不能太着急,真正开始系统性的学习声乐,还是得等到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声带和身体各方面都基本发育成熟并稳定下来,人的思想和情感成熟,也要等到那时候。”
然后也谈起变声期的事情,以陈晓芳专业的眼光看来,梅芊羽这姑娘的变声期已经接近尾声,但在结束前,还是不建议每天练太多。
梅芊羽自己还挺愧疚的,她每天都没练多少时间……
至于龙海云。
他的情况就特别复杂。
陈晓芳也挺纠结的,“你现在没到变声期,多高的音都能唱得上去。可到了变声期的话,就可能会有相当大的落差和阵痛。你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高音唱不上去也不要苦恼,更不要强行去唱,慢慢等变声期过去就好。”
龙海云点头,并笑着回答说,“陈教授不用太过担心,真到变声期的时候,我光写歌就好。”
陈晓芳只能笑笑,她还能说些什么呢?
这小孩可真乐观!
“听陈敏说你还没决定要不要走音乐专业的路线?”陈晓芳问他。
“是啊!没有平稳度过变声期,一切都很难说。”龙海云回答道,“但我是真的喜欢音乐,不管是练琴还是唱歌都让我觉得特别充实。”
“你这样的年纪能有这样的认识,已经非常不错了!”陈晓芳感叹说,她面对的仿佛是个成熟的中年人而不是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少年老成的她也见过不少,但思想能像他这样成熟的,真是寥寥无几。
交流一番后,陈晓芳也继续看他带来的曲谱。
然后她就不多担心了。
的确如他所言。
哪怕他自己不唱歌,光他这创作的能力,就能为他争得一席之地。
这些歌曲中,陈晓芳教授最喜欢的是《当你老了》。
原本叶芝的诗歌就写得极美,龙海云谱曲并重新改编之后,浓浓的眷念,溢于言表。
陈晓芳都思量着,可能是因为她自己上了年纪的缘故。
所以对这样的歌曲特别有感怀。
陈敏自然看得出恩师的情绪变化,就让龙海云和梅芊羽唱给陈教授听听,让她帮忙指点一二。
陈晓芳笑着说,“指点谈不上,这样的歌曲,作者自己最有解释权。”
龙海云却道,“作品完成之后,就有它独特的生命和意义,作者也没办法干涉。而且,每位演唱者和观众的感受都会不一样。演唱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进行二次创作。同样一首歌,听在不同观众的耳中,感觉也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观众,时间地点心情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感慨。可能现在听觉得没什么,再过几年,忽然就懂了。”
陈晓芳对此深表赞同。
陈敏和梅芊羽也都有差不多的感慨,只是让她们清晰的表达出来有点困难。
再听龙海云说起他其实并不算特别满意这首歌,认为没有把诗人叶芝写作的真意表达出来,他对心中完美爱人的疯狂痴恋,愿意陪她到天荒地老。
“中文版这样歌颂亲情就挺好的,也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欢。而且如你刚刚所说的那样,想要完全还原作者创作意愿,本来就是特别困难的事情。”陈晓芳教授说,她没说出口是,爱情走到最后,这样白头到老的陪伴,本就是一种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