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婚那阵子不太会做饭,又贪图面食类的方便经济便与丈夫满大街地找面馆解决饥荒问题。但吃惯了父母精心调配伙食的我们由不住地对每个面馆百般挑剔起来。于是,方圆内的面馆几乎被我们吃了个遍,直到遇见了“米线陈”
    “米线陈”是我给这家米线店起的店名,吃了很多回,竟从没留意这家小店的真正字号。
    “米线陈”的老板面像实在接近我想像中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丑得让眼睛害怕。他面色黎黑,两颊上星罗棋布地长着一个个不规则突起的疙瘩。一双眼睛能明显区分出一大一小来,大的那只倾斜的方向与左斜的嘴角不屈服地张合着。
    但“米线陈”的米线绝对地道。它根根筋道爽滑,不论是鸡丁米线还是肥肠米线都肥腴甘香又绝无油腻之感。我俩爱这一口,也顾不上观瞻的不悦,每次只管埋头享其美昧,低头接受其服务,倒也快捷悠哉。
    人多时,陈老板手脚利落地亲自操作,眼观六路地指挥着他的服务员“给这两位上茶”、“给这三位拿餐巾”人少时,陈老板便美滋滋地坐在餐馆的一角,像是在欣赏顾客美美享用他的美食时的美态。
    若有人忍不住地夸一句“这米线够味呀”陈老板便喜不自禁地大谈自己的米线原料是从哪进的,手艺是何特色的,最近又添了哪些回头客,生意如何好
    我总在埋头吃着我的米线,丈夫有时跟他搭几句话,但就这样我们也熟识了。陈老板总喜气洋洋的,总好像挣了很多钱的样子。想起大多数生意人总感叹生意难做,在此却听不到这些唠叨,陈老板也算个例外吧。日了一天天过去了,在“米线陈”中混过了多少顿饭也无从计起。这是个愉快的所在,弥漫着笑容,弥漫着满足,弥漫着米线的香味。每次走出“米线店”胃和其它都格外的满足。
    一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丈夫又来到“米线陈”叫了两碗米线。几分钟后,两大碗冒着热气的米线被陈老板亲自端了上来。
    “叫的是小碗呀——”我发问。陈老板笑着攒起了脸上的疙瘩说:“吃吧,最后一次了,往后你们就吃不上我做的米线了。”
    原来,陈老板是外地停薪留职的职工,现必须返回去上班。没有他,这个小店根本无法经营,只好盘给了别人。
    无意中,我和丈夫赶上了“米线店”最后的晚餐。一种离别的伤感萦绕在小店,这不只是因为那可口的米线。我忽然觉得陈老板一向爱笑的脸上也牵挂着伤感。
    那两碗米线陈老板坚持只收小碗的钱,更加重了离别的意味。
    如今“米线陈”的店面依旧开着—家米线馆,但口味和老板都物是人非了。
    口中味淡时,便想起了“米线陈”的米线和那张布满笑容的温柔的丑脸。

章节目录

醇酒美人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醇酒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醇酒美人并收藏醇酒美人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