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时王好贤还没有获罪。
    文章接下来也只能写出一系列王好贤以及他徒子徒孙们供述的恶行,最后只说会在处理,结果出来后再做报导。
    虽然没看到王好贤最终审判有些不够爽,但放下报纸,岳和声却依旧是十分兴奋。
    张师爷见岳和声看报看一会儿气一会儿笑,这时岳和声终于放下报纸,他好奇询问:
    “东翁,可是看到什么消息了?”
    岳和声笑道:
    “我们的大事要成了!”
    张师爷还不解其意。
    岳和声将报纸递给张师爷笑说:“劳你再走一趟济南,告诉巡抚大人,我要查闻香教!”
    作为《管窥》的忠实订户,岳和声应该是山东收到这份报纸最早的一批人。
    至于这份报道的后续影响如何,岳和声也没有得到消息。
    但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岳和声能想到这篇报道肯定会引起巨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王好贤已经被抓,东大乘教可能都因此覆灭。
    过几天这些消息的影响肯定就会传到山东。
    山东巡抚只要不傻,自然会支持岳和声打击闻香教的政策。
    筹谋了一年的大计终于能成。
    岳和声越想越高兴。
    紧接着他又感叹起来:
    “王建阳,天下之望啊,真名士也!”
    如果没有王文龙的这一系列行动,天下百姓不知还要受东大乘教的多少苦!
    ……
    历史上的万历朝真正出手整治东大乘教要等到万历四十二年的冀东大旱。
    那年东大乘教借助旱灾鼓动饥民为乱,先占据清凉山,接着进攻永平府。
    此后一直到天启崇祯年间,东大乘教徒起义屡禁不止。
    如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起义和东大乘教本身没啥大关系。
    根本原因还是王朝末年的资本集中太过严重,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整个华北都在酝酿着起义的氛围。
    东大乘教只是作为了百姓们联络的中间工具而已。
    可以说即使没有东大乘教,只要地方上贫富不均严重到一定程度,百姓们总要团结起来去抢粮食,自然会以其他的民间宗教作为组织发动起义。
    但东大乘教在这些民间宗教中却一直是最烂的那一种。它太贪了。
    石佛口王家创造的这一套模式,搜刮信徒的严苛程度,比大明官府加上地主的联合有过之而无不及。
    能在东大乘教中做到上层的人,没一个不是掉在钱眼里的。
    有不少东大乘教起义头子鼓动了百姓起义得到利益之后,马上又和官府地主联合,反过来坑手下起义军。用百姓的生命为自己染红官袍。
    这宗教的所作所为,哪怕在此时也已在北方引起警惕。
    而王文龙的系列报道文章一出,更将有识之士的怒火引到新的高度。
    ……
    西安。
    冯从吾走进讲堂,没有让学生们翻开四书,而是把最新的一期《管窥》放在书案上。
    “今天我们先来读一篇文章。”
    “名字叫做《东大乘教纪实》……”
    学生们都感到好奇。
    这位关西夫子平日治学最是严谨,一向禁止他们这些弟子读课外书,今天怎么改了性?
    这是因为冯从吾尊崇理学思想,认为人有“精金璞玉之属”。
    这派思想认为人的根本不同源于其道德,道德优秀的君子是“璞玉”,而无德之人则是“粪土瓦砾”。
    做人先习德。
    一个人若是“粪土瓦砾之属”,哪怕学会了再高的技能,却不改他“粪土瓦砾”的本质。这种人的技能虽然优秀,但是人品太差,做事情既不能持之以恒,也不能宽仁待人,于是既是旧名,都不可能有所成就。甚至这种人的才能越大,登上越高位置,反而会对国家有害。
    而一个品德优秀的君子,哪怕没有什么才能,只要他品德优秀,他就能持之以恒的学习,在遇到事情时百折不挠。
    有这样正确的学习观,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能很快掌握,而且不会走偏。
    而君子学成技能之后,因为品德优异,无论放在什么地位,都能够对天下有好处。
    这一派思想认为,一个没有任何才华,但是品德高尚的人也是“精金璞玉”,都胜过一个品德低下、才高过天的“粪土瓦砾”。
    而所谓品德,自然来自经典的四书五经。
    冯从吾从不鼓励学生们把四书五经学透之前就去看其他杂书
    他认为这些杂书虽然教导各种才艺,但对于还没有建立品德基础的学子来说胡乱习练反而容易误入歧途,其实有害。
    这套理论虽然讲的头头是道,但学生们也不是圣人,平时也会传些武侠小说,报章杂志之类,冯从吾对此睁一眼闭一眼,但若是学生们公然讨论,他就会冷脸斥责。
    但今天冯从吾却一反常态,直接把报纸带到课堂上来讲。
    学生们虽不解其意,但随着先生的念诵,他们很快被王文龙的文章调动起兴趣。
    《东大乘教纪实》当作为一篇文章来看,也是情节引人入胜,充满各种冲突。
    6=9+
    课堂上的学生们很快便听得义愤填膺。
    冯从吾读到东大乘教治理下海州百姓的种种惨状时,有些热血的青年学生更是忍不住小声咒骂:
    “蛊惑人心,罪在不赦!”
    “邪教头子该死!”
    而当文章写到王好贤被抓的丑态时,学生们又是鼓掌庆贺。
    最后王文龙罗列出王好贤和徒子徒孙们在海州城所做的各种恶行。
    堂下学生有感海州百姓之困苦,纷纷陷入沉默。
    读完整篇文章,冯从吾看着学生道:
    “过去在课堂上我反复强调,不让你们读杂书。”
    “但昨日读得此文,我心中深感震撼。”
    “我们读四书五经,讲济世救民,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觉得有必要让大家知道,这普天之下有怎样的恶人,是如何的残害百姓。”
    “王建阳的这篇文章所用之排布谋篇,尔等他日写作散文之时可以学习。”
    “然而其中的正义之气、悲悯之心,更是尔等学子需要具备的。”
    “这文章之中的海州城是何等恐怖?”
    “然而真正君子,便应如建阳先生一般,于恐怖之中所见所感乃是百姓之困苦。”
    “为了解百姓之危,深入鬼域孤城。”
    “胸怀天下,拯救斯民。”
    “王建阳不愧是天下之望,他这文章虽是轻描淡写,但你们想想他的写作环境、所经历事情,其中之勇气,实则天下文人第一等!”
    听着师父的话,在场学生无不心生敬佩。
    冯从吾继续说道:“救海州之民还不算,他赫然写出此文,在我大明引起的反响还要更大。”
    “这是真正和东大乘教对上,这东大乘教在北方的势力何等庞大?无数人勾连其中。”
    冯从吾不禁叹了口气:
    “建阳先生恐怕因此而惹上麻烦,但他还是把这文章写了出来。”
    一个学生忍不住问道:“难道建阳先生会因言获罪?”
    冯从吾叹气道:“多半如此……”
    他抬头看向众学生:“若此事成真,我关西学派,定然为王建阳撑撑场子!”
    众学生也都被感染,纷纷点头。
    “我们届时定为建阳先生奔走呼号!”
    “先生看我等表现就是!”
    “此事上不出头,还配叫读书人么?”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无相黄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相黄叶并收藏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