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作为见过歼15、歼16乃至歼20摆出这副阵势的人,对于歼轰7的大象漫步还是比较有抵抗力的。
让他感慨的部分主要是自己能有机会参与到空军,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里面。
因此,当他放下望远镜的时候,郑良群和丁高恒还端着没看够呢。
“可惜啊,这才半个团,而且也不能算三代机。”
常浩南说完还咂了咂嘴,从旁边拎起一瓶水,拧开之后喝了一口。
由于承担的作战任务不同,因此战斗轰炸机的分代一般不能照搬照抄战斗机,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严肃的场合,差不多能理解意思就行。
郑良群稍稍把望远镜从眼前拿开一点,斜着目光看向常浩南,幽幽地回道:
“12架,正经不少了……”
“这要是搁在90年代初那会,我们一个团都凑不出12架随时能动弹的飞机……”
一个战斗机团的正常编制是24架,在航率50%看着不高,但对于早些年的华夏空军来说,除非专门停飞一阶段搞勤务保障大会战,否则能实现一半飞机在航的,都属于精锐中的精锐了。
而且飞机型号还得对上——
新飞机不稳定,故障率高,老飞机飞得太多,故障率也高……
这时候,12架飞机已经离开滑行道回到了停机坪,丁高恒也放下望远镜:
“更远的我不也太清楚,但是84年那会,参阅飞机的勤务保障,是专门从航空工业系统各制造厂集中了一批的技术人员才完成的,哪像现在,直接从受阅部队抽调就能完成任务。”
“说起84年阅兵……”
郑良群也插话道:
“我们之前把强5从这次阅兵序列里面踢出去,就是因为上次发现这个型号内油量太低,完成整个受阅任务之后余油很紧张,万一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盘旋两圈,油量就到告警下限了……”
二人聊起十五年前的时候,语气倒是都很轻松,有说有笑的样子。
毕竟这些属于忆苦思甜了。
不过现在回看,当年的形势绝对称得上是严峻。
80年代中期,华夏这边的主力还是仿制米格19而来的歼6——
歼7i的产量很小,歼7ii直到1986年停产,都仍然有不少技术缺陷没能解决,尤其是涡喷7乙由于提高了燃烧室温度,在装机初期曾经一度发生过烧蚀后机身的问题。
但f15、苏27、幻影2000这些早期的典型第三代战斗机却都已经陆续进入各主要国家的空军服役。
甚至连隔壁的空中自卫队,都已经从1981年开始装备了f15j
对于很多部队来说,面临的情况是要用一代机打三代机。
常浩南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可以肯定,那时候刚刚从航校毕业不久就投入战备一线的郑良群,以及刚刚接手科工委工作的丁高恒,肩上的担子绝对不是和他们现在表现出来的一样云淡风轻。
也难怪这12架歼轰7拉开阵势的场面,就已经让俩人称心遂意了。
“要我看呐,能有现在这些飞机,就已经挺不错了,如果说真还有什么地方感觉差一点,就是这些机载武器。”
郑良群看着逐次停在眼前停机坪对应位置上的飞机,对常浩南说道。
歼轰7a在阅兵时的挂载是两枚霹雳5e、两枚霹雳11、两枚鹰击81和两个翼尖测距器。
而歼轰7原型机则把两枚霹雳11换成了两个副油箱。
当然是空的。
部分经过中期大改的歼轰7增加了发射半主动弹的功能,但232h雷达的性能就对空搜索而言实在比较抱歉,如果再换装雷达,那么无论成本还是工期都会失控,因此霹雳11一般仍然不作为歼轰7部队的主要装备。
“之前刚拿到霹雳11的时候,同志们都还是挺新鲜的,但是这两年半主动弹的装备量,包括训练过程中的练习量也都起来了,多得不说,装备歼8c和三代机的单位,基本每个飞行员都能打过一次实弹,一些尖子部队,都已经开始搞战法层面的探索了。”
“不过,真开始研究战法之后,就会发现半主动弹,尤其中距半主动弹的问题还是太多,虽然能打超视距,但是在导弹命中目标之前,飞机都不能做大幅度机动,否则就会脱锁。”
“还有鹰击81,也是一样,不过这个型号我们部队之前没用过,还是上次执行筑堤行动的时候,听海军航空兵的同志们说的,觉得空射型号50公里的射程短了点,尤其是对上美国人,还有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系统,哪怕超低空突防都有点不太够看。”
对于常浩南和丁高恒来说,这属于来自一线的、非常直接的反馈。
“洛邑612所已经在跟三角旗设计局联合搞霹雳12了,正常来说估计今年底到明年初就能试射。”
常浩南虽然如今已经成为航空动力集团的领导,但是得益于在科工委内部的地位,对于隔壁航空工业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另外航天技术研究院那边,还在研发一种超远程的空空/空地多用途导弹,用来反辐射,或者对付超远距离外的大型目标。”
“超远程?”
郑良群刚刚本来也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竟然当场就能收到反馈:
“有……多远?”
对于空空导弹来说,尽管纸面射程并非唯一重要的性能,但是能够先敌开火也绝对是空战,或者空地对抗过程中的巨大优势。
哪怕是受到诟病的半主动弹,只要射程足够远,也可以有巨大的战术价值。
“嗯……底子是苏联人的r33,我们改进了新的弹翼、战斗部和导引头,按照国军标的射程,空对空大概是200公里,空对地的话……可能会稍微近点。”
这个目前被暂时定名为霹雳13的型号之所以能够立项,就是常浩南在里面出的力。
不仅如此,导引头的被动搜索算法也是他开发出来的。
而且相关技术还成为了上半年扭转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关键。
也算是间接保住了航天技术研究院的空空导弹研发部门。
因此常浩南自然对性能指标非常熟悉。
“夺少?”
郑良群差点把望远镜给摔到地上。
他本来想着能在霹雳11的基础上把射程翻个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结果谁成想,差点多了一个数量级。
虽然郑良群也听说过,美国人装备的aim54就有将近200公里的射程。
但听说归听说,而且那也是别人的。
实际上,r33后期型号在以米格31作为载机时的理论极限射程还能更远,不过那个数据就太虚了,换成正常的标准(1万米,载机和目标1.2倍或1.4倍音速对飞)之后要打个巨大的折扣。
在改进了弹翼和优化了路径算法之后,才把这个数字稳定在200公里左右、
实战中考虑到目标不可能一直傻愣愣的和你对飞,所以有效射程还要再短一些。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才刚刚适应30-40公里视距外交战距离的华夏空军来说,200公里和300公里之间的区别其实很小。
因为都是一个完全没有概念的数字。
华夏空军目前甚至没有任何一种雷达能够探测到200公里外战斗机大小的目标……
“200公里。”
常浩南笑着回答道:
“应该也离测试不远了,只可惜靠现有的型号,很难测出最大射程的效果。”
郑良群这次没有回答,只是微微张着嘴,似乎是在想象敌我之间相隔150公里甚至更远的空空弹对射会是个什么样子。
想了半天,他觉得似乎单靠战斗机已经很难应付这种程度的空战了。
只有预警机……
想到这里,郑良群的目光又在丁高恒和常浩南之间来回扫视了一番。
显然是想问问。
但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毕竟现在国产战斗机也才算是刚刚步入正轨,这就开始考虑国产预警机的事情……
总之他最后还是没开口。
于是,三人之间的气氛就这么陷入了一阵略显诡异的沉默。
直到另外一队飞机的发动机轰鸣声打破了沉默。
这次,甚至都不用望远镜,常浩南就能从标志性的尖头加双三角翼特征认出那是6架歼教9。
正常的灰色涂装,说明不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的飞机。
那就是飞行学院那边的教练机梯队了。
常佳瑶应该就在其中的最后一架,或者倒数第二架飞机上面。
“常总。”
郑良群凑过来说道:
“按照我们的集训安排,上午是飞行训练,下午是讲评和训练回顾,中间除了午餐之外,还会有大概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当然不能出营区,您看……”
这个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
常佳瑶飞行训练结束,常浩南肯定不可能直接到停机坪上面去找她。
影响不好。
也会给常佳瑶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所以应该去生活区守株待兔。
“郑指挥,要不你带我们两个去生活区看看?”
旁边的丁高恒也跟着给常浩南创造机会:
“我可是听说,你们担负阅兵任务的空勤灶,比平常的空勤灶标准还要再高一个档次,正好今天赶上,我们两个也借个光,如何?”
(本章完)
让他感慨的部分主要是自己能有机会参与到空军,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里面。
因此,当他放下望远镜的时候,郑良群和丁高恒还端着没看够呢。
“可惜啊,这才半个团,而且也不能算三代机。”
常浩南说完还咂了咂嘴,从旁边拎起一瓶水,拧开之后喝了一口。
由于承担的作战任务不同,因此战斗轰炸机的分代一般不能照搬照抄战斗机,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严肃的场合,差不多能理解意思就行。
郑良群稍稍把望远镜从眼前拿开一点,斜着目光看向常浩南,幽幽地回道:
“12架,正经不少了……”
“这要是搁在90年代初那会,我们一个团都凑不出12架随时能动弹的飞机……”
一个战斗机团的正常编制是24架,在航率50%看着不高,但对于早些年的华夏空军来说,除非专门停飞一阶段搞勤务保障大会战,否则能实现一半飞机在航的,都属于精锐中的精锐了。
而且飞机型号还得对上——
新飞机不稳定,故障率高,老飞机飞得太多,故障率也高……
这时候,12架飞机已经离开滑行道回到了停机坪,丁高恒也放下望远镜:
“更远的我不也太清楚,但是84年那会,参阅飞机的勤务保障,是专门从航空工业系统各制造厂集中了一批的技术人员才完成的,哪像现在,直接从受阅部队抽调就能完成任务。”
“说起84年阅兵……”
郑良群也插话道:
“我们之前把强5从这次阅兵序列里面踢出去,就是因为上次发现这个型号内油量太低,完成整个受阅任务之后余油很紧张,万一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盘旋两圈,油量就到告警下限了……”
二人聊起十五年前的时候,语气倒是都很轻松,有说有笑的样子。
毕竟这些属于忆苦思甜了。
不过现在回看,当年的形势绝对称得上是严峻。
80年代中期,华夏这边的主力还是仿制米格19而来的歼6——
歼7i的产量很小,歼7ii直到1986年停产,都仍然有不少技术缺陷没能解决,尤其是涡喷7乙由于提高了燃烧室温度,在装机初期曾经一度发生过烧蚀后机身的问题。
但f15、苏27、幻影2000这些早期的典型第三代战斗机却都已经陆续进入各主要国家的空军服役。
甚至连隔壁的空中自卫队,都已经从1981年开始装备了f15j
对于很多部队来说,面临的情况是要用一代机打三代机。
常浩南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可以肯定,那时候刚刚从航校毕业不久就投入战备一线的郑良群,以及刚刚接手科工委工作的丁高恒,肩上的担子绝对不是和他们现在表现出来的一样云淡风轻。
也难怪这12架歼轰7拉开阵势的场面,就已经让俩人称心遂意了。
“要我看呐,能有现在这些飞机,就已经挺不错了,如果说真还有什么地方感觉差一点,就是这些机载武器。”
郑良群看着逐次停在眼前停机坪对应位置上的飞机,对常浩南说道。
歼轰7a在阅兵时的挂载是两枚霹雳5e、两枚霹雳11、两枚鹰击81和两个翼尖测距器。
而歼轰7原型机则把两枚霹雳11换成了两个副油箱。
当然是空的。
部分经过中期大改的歼轰7增加了发射半主动弹的功能,但232h雷达的性能就对空搜索而言实在比较抱歉,如果再换装雷达,那么无论成本还是工期都会失控,因此霹雳11一般仍然不作为歼轰7部队的主要装备。
“之前刚拿到霹雳11的时候,同志们都还是挺新鲜的,但是这两年半主动弹的装备量,包括训练过程中的练习量也都起来了,多得不说,装备歼8c和三代机的单位,基本每个飞行员都能打过一次实弹,一些尖子部队,都已经开始搞战法层面的探索了。”
“不过,真开始研究战法之后,就会发现半主动弹,尤其中距半主动弹的问题还是太多,虽然能打超视距,但是在导弹命中目标之前,飞机都不能做大幅度机动,否则就会脱锁。”
“还有鹰击81,也是一样,不过这个型号我们部队之前没用过,还是上次执行筑堤行动的时候,听海军航空兵的同志们说的,觉得空射型号50公里的射程短了点,尤其是对上美国人,还有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系统,哪怕超低空突防都有点不太够看。”
对于常浩南和丁高恒来说,这属于来自一线的、非常直接的反馈。
“洛邑612所已经在跟三角旗设计局联合搞霹雳12了,正常来说估计今年底到明年初就能试射。”
常浩南虽然如今已经成为航空动力集团的领导,但是得益于在科工委内部的地位,对于隔壁航空工业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另外航天技术研究院那边,还在研发一种超远程的空空/空地多用途导弹,用来反辐射,或者对付超远距离外的大型目标。”
“超远程?”
郑良群刚刚本来也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竟然当场就能收到反馈:
“有……多远?”
对于空空导弹来说,尽管纸面射程并非唯一重要的性能,但是能够先敌开火也绝对是空战,或者空地对抗过程中的巨大优势。
哪怕是受到诟病的半主动弹,只要射程足够远,也可以有巨大的战术价值。
“嗯……底子是苏联人的r33,我们改进了新的弹翼、战斗部和导引头,按照国军标的射程,空对空大概是200公里,空对地的话……可能会稍微近点。”
这个目前被暂时定名为霹雳13的型号之所以能够立项,就是常浩南在里面出的力。
不仅如此,导引头的被动搜索算法也是他开发出来的。
而且相关技术还成为了上半年扭转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关键。
也算是间接保住了航天技术研究院的空空导弹研发部门。
因此常浩南自然对性能指标非常熟悉。
“夺少?”
郑良群差点把望远镜给摔到地上。
他本来想着能在霹雳11的基础上把射程翻个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结果谁成想,差点多了一个数量级。
虽然郑良群也听说过,美国人装备的aim54就有将近200公里的射程。
但听说归听说,而且那也是别人的。
实际上,r33后期型号在以米格31作为载机时的理论极限射程还能更远,不过那个数据就太虚了,换成正常的标准(1万米,载机和目标1.2倍或1.4倍音速对飞)之后要打个巨大的折扣。
在改进了弹翼和优化了路径算法之后,才把这个数字稳定在200公里左右、
实战中考虑到目标不可能一直傻愣愣的和你对飞,所以有效射程还要再短一些。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才刚刚适应30-40公里视距外交战距离的华夏空军来说,200公里和300公里之间的区别其实很小。
因为都是一个完全没有概念的数字。
华夏空军目前甚至没有任何一种雷达能够探测到200公里外战斗机大小的目标……
“200公里。”
常浩南笑着回答道:
“应该也离测试不远了,只可惜靠现有的型号,很难测出最大射程的效果。”
郑良群这次没有回答,只是微微张着嘴,似乎是在想象敌我之间相隔150公里甚至更远的空空弹对射会是个什么样子。
想了半天,他觉得似乎单靠战斗机已经很难应付这种程度的空战了。
只有预警机……
想到这里,郑良群的目光又在丁高恒和常浩南之间来回扫视了一番。
显然是想问问。
但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毕竟现在国产战斗机也才算是刚刚步入正轨,这就开始考虑国产预警机的事情……
总之他最后还是没开口。
于是,三人之间的气氛就这么陷入了一阵略显诡异的沉默。
直到另外一队飞机的发动机轰鸣声打破了沉默。
这次,甚至都不用望远镜,常浩南就能从标志性的尖头加双三角翼特征认出那是6架歼教9。
正常的灰色涂装,说明不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的飞机。
那就是飞行学院那边的教练机梯队了。
常佳瑶应该就在其中的最后一架,或者倒数第二架飞机上面。
“常总。”
郑良群凑过来说道:
“按照我们的集训安排,上午是飞行训练,下午是讲评和训练回顾,中间除了午餐之外,还会有大概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当然不能出营区,您看……”
这个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
常佳瑶飞行训练结束,常浩南肯定不可能直接到停机坪上面去找她。
影响不好。
也会给常佳瑶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所以应该去生活区守株待兔。
“郑指挥,要不你带我们两个去生活区看看?”
旁边的丁高恒也跟着给常浩南创造机会:
“我可是听说,你们担负阅兵任务的空勤灶,比平常的空勤灶标准还要再高一个档次,正好今天赶上,我们两个也借个光,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