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第242章 玄学的尽头是科学
第242章 玄学的尽头是科学
“哈……哈湫!谁在想我么?”
李明缩在火炉边烤着火,鼻子塞着两团布。
进入十二月,东百是越来越冷了。
都把南方来的小李给冻伤风了,这两天喷嚏不断。
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北方的冬天,高估了间冰期的威力。
零下四十度和零下三十度,对无毛裸猿来说大概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明哥……呜哇,这什么味儿?”
长孙延兴冲冲跑进书房,顿时被一股刺鼻的臭味儿熏得差点昏古七。
“什么什么味儿?哦,这个火炉啊,在烧煤啊。”
李明又嗅了嗅。
“本来没感觉,但被你这么一提醒,好像是有点……”
“何止一点,你这是久在鲍鱼之肆,不知其臭……”长孙延忍不住吐槽。
为了推广“绿色新能源”——也就是煤炭——李明以身作则,将房间里的木炭炉都改成了煤炉,烧煤炭。
只是,他这个缺乏生活经验的文科生有点想当然了。
煤炭,是有杂质的。
因为技术有限,采出来的煤炭是不会经过什么煤矿筛选、浮选之类的加工工艺的。
埋在土里什么样,送进炉子里就什么样,突出一个原汁原味。
然后,小李同学就在充满硫化物和各种“五光十色”废气的书房里,待了一整天。
“明哥,咱要不算了?”长孙延忍不住劝道:
“我咋觉得这煤炭比木炭还要……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的,环境不友好。”
“那不行,发展煤炭是既定国策,不容更改。”李明摇摇头。
语气很平静,仿佛在讲述着“日落乃自然之理”的公理,不容置疑。
“也就是秋冬季没遇到大暴雨。平州营州再这么滥砍滥伐下去,等明年雨季一到,大雨把土壤冲进大海,这地就什么也种不了了。”
看着不太服气的小伙伴,李明耐心解释:
“到那时候,悔之晚矣。”
长孙延还是不死心,退一步说:
“那至少你自己别用啊,这玩意儿烧出来的烟,总觉得……不大好。”
李明还是倔强地拒绝:
“让老百姓烧煤,我自己躲起来烧木炭?这算什么事?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可是……”
就当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脸色苍白的房遗则脚步虚浮地进来了。
在辽东自家地盘儿,就是比在宫里自在。
兄弟见面,无需经过宦官这道二传手。
“打扰一下,你俩先停一停,有新发现。”房遗则面无表情地说。
他现在越来越有公事公办的官僚气质了,简直和他的面瘫老爹一模一样。
谁每天在账本的海洋畅游,都难免被官僚气息腌制入味。
“发现了什么?”李明和长孙延异口同声地问。
“一种基于已知生物质可燃物的非相变形态变化。”
房遗则顺滑地念出了一串经。
小李和阿延面面相觑,总觉得每个字都认识,但拼起来就不熟悉了。
“咳咳。”房遗则面无表情地为两位文盲换了一种说法:
“袁天罡发现了一种让煤炭变得更纯净的办法。”
“啥?!”
长孙延几乎原地起飞,激动地摇着房遗则的肩膀:
“此事当真?”
“真……你能不能别摇了,我头晕。”房遗则面无表情地吐槽。
房遗则手握财政大权,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用钱单位都得和他打交道。
这其中自然包括十分烧钱的科学研究工作。
“这是老袁向我要经费的时候,悄悄跟我透露的。”
房遗则解释道,一边拍着被长孙延弄皱的衣领。
因为袁天罡整天缠着他,很是烦人,所以房遗则对他的称呼也从“袁道长”蜕变为了“老袁”。
“真的吗?”
我不信……
李明对这个恰到好处的好消息抱着一份相信、九份怀疑。
他怀疑老袁在忽悠单纯无知的小房同学,想要多忽悠一点经费。
虽说他把“技术科技委员会”交到了袁天罡手里。
但看重的其实是他用风水堪舆找矿的能力。
没指望这位资深“玄学”从业人员,真能搞出什么“科学”成就。
所以,房遗则的消息让他觉得,此事大有“玄机”。
“百闻不如一见,去看看吧。这房间一股煤臭味,我待不住。”
长孙延拉着李明出了门。
…………
李明委员长莅临三清观视察,工作人员——一位小道童——热情接待。
“师傅正在炼丹,请稍等。”小道童清心寡欲地招呼三位同龄人喝茶,便去通报了。
李明满腹狐疑地左看右看。
道观很是冷清,没有什么香客。
这个迷信场所居然是大帝国的科学研究中心,李明有种很玄幻的感觉。
过了许久,袁天罡才从炼丹房钻了出来,鸡窝头乱糟糟的,脸上一层黑,衣服也都布满了脏兮兮的黑块。
“殿下什么事?”
他没什么耐心地算是打了声招呼,便赤着脚,大大咧咧地坐在三位大领导前面。
这个神棍,居然养成了理工宅的气质。
这让李明越来越有种错乱的感觉。
“房遗则说,你研究……你炼出了某种更纯净的煤炭?”他开门见山。
“什么?”袁天罡皱了皱眉。
“一种基于已知生物质可燃物的非相变形态变化。”房遗则补充。
“哦,那个啊?”袁天罡撇了撇嘴:
“贫道正在研究,进来吧。”
说完,自顾自地向道观深处走去。
李明一行三人互视一眼,匆匆起身跟上。
“道长好像不是很开心?”李明疑惑地问。
“大概没有炼出理想中的纯净煤炭吧?”长孙延耸耸肩,又问房遗则:
“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你们让一个想开宗立派的道士搞技术研究,他能开心有个鬼了,我还能怎么看……
“你说得对。”房遗则压下心中无穷的吐槽欲,面无表情地应付一句。
一行人走进了炼丹房,一股呛人的烟雾让他们都忍不住咳嗽起来。
“袁道长,你说的那个……生物质,可燃……的东西,在哪里?”
李明问道,一边挥手驱散浓厚的烟雾。
袁天罡直接把手伸进炼丹炉,在里面掏了一会儿,从中掏出一块黑乎乎的玩意儿:
“殿下要的是这个?”
三人定睛一看。
只见一块煤炭躺在邋遢老道的手掌里。
仔细一看,这块“煤炭”和普通的原生态煤炭有很大的不同。
孔洞更多,泛着光滑的光泽,而且看上去还有些黏糊糊的。
老袁浑身上下的污渍,大概就是从这玩意儿上沾染过来的。
“这玩意儿烧起来很干净,和木炭似的没什么大的怪味儿,而且烧起来很烈,差点把我的炉膛都给烧穿了。”
袁天罡说着,点燃了这块怪“煤”,随手往炼丹炉里一丢。
焰色肉眼可见的比普通煤炭纯净,是亮闪闪的橘色,产生的烟雾也没有那么呛人了。
而且这东西烧起来的温度比木炭和煤炭都更高,只烧了一会儿,老袁的铸铁炼丹炉炉体上,都烧出了气泡。
呲啦!
袁天罡赶紧往炉膛里泼上一大盆水。
炉膛里“轰”的一声,发生轻微的水煤气爆炸后,才算冷却下来。
“这么小小一块煤,能烧得这么起劲儿?”长孙延大开眼界。
房遗则也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李明嘴角抽搐。
杂质更少、燃烧温度更高、有粘性……
这块纯净的煤,不会就是焦炭吧?
作为文科生,李明知道,在原本的时间线上,焦炭是在宋朝时期被发明、并大规模用于冶炼钢铁的。
也就是说,利用古代科技,确实可以做到工业化炼焦,不需要额外开挂。
关键是,老袁同志怎么提前了几百年发现了炼焦的窍门?
“袁道长,这焦炭……你是怎么把它给炼出来的?”李明的眉毛拧成了川字型。
焦炭?嗯,烧焦的煤炭,确实很形象……
长孙延和房遗则暗暗点头,觉得明哥简直是起名鬼才。
“唉,别说这个了!”
一提起这个话题,袁天罡就来气。
“殿下你不是号召全国开发煤炭资源么?贫道就想着,这煤炭是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么,不然为何让你如此上心?
“所以,我就想把它放进炼丹炉里炼一炼。”
遇事不决炼个丹,确实是标准的神棍思维。
殊不知,炼丹要隔绝空气,炼焦也是;炼丹要加热干馏,炼焦也是。
炼丹=炼焦,公式成立!
“没想到,炼出来的丹药根本不能服用,并没有什么奇效,而且还脏兮兮的到处染色,除了烧起来火更旺更纯,根本没有其他作用!”
袁天罡气愤地说道。
李明全程听下来,有一种扶额哭笑不得的冲动。
不愧是道士,大道至简,凡事都讲求一个缘分。没想到炼个丹,不但解决了煤炭不纯的问题,顺便还提升了煤炭的燃烧、炼钢效率。
焦炭这玩意儿如果大面积铺开,不但能提升炼钢的效率,减少成品中的杂质,还能顺带着兼顾了环保,彻底解决了木炭要砍树、煤炭很呛人的痛点。
双赢!
难道玄学的尽头其实是科学?
只是作为土法炼焦的发明人,袁天罡本人并不是很兴奋。
他每次本想搞点封建迷信,却每次都歪打正着,让事情向着他意想不到的方向狂奔。
导致他神丹也炼不成,宗派也建不成。
做出的一系列贡献虽然让他名利双收,却也导致自家的道观门可罗雀。
毕竟大伙儿在业余时间有兴趣搞封建迷信,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兴趣学习数理化知识。
“从煤矿定位到炼焦,环保新能源科技发展,离不开道长的杰出贡献。”
李明拍拍袁老道的肩膀。
袁天罡嘴角抽搐,有种倒反天罡的感觉。
…………
滦河谷地。
队伍已经在原地停留了好几个日夜,寸步未移。
“陛下还是老样子?”
主帐篷外,契苾何力忧心忡忡。
李承乾表情有些扭曲,轻轻点了点头。
“唉。”契苾何力悲叹一声:
“监国殿下薨逝的噩耗,对陛下打击太大了。
“丧子之痛固然可以理解,可是陛下一直这样子,也不是个办法!有伤龙体啊!”
他焦急地背着手,在帐篷前来回踱步。
在从阿史那社尔口中,得到了“李明被李泰害死”的假新闻以后,李世民这个爱哭的皇帝并没有哭。
沉默,比大哭大闹可怕得多。
这几天,李世民饭也照吃,觉也照睡。
但除了吃饭睡觉,他什么事也不干。
别说发号施令,连和其他人交流的欲望也没有。
成天漫无目的地到处游荡,整个人就像失了魂的木偶一样。
主心骨没了主心骨,这支逃难的队伍也就停下了逃难的脚步。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阿史那社尔像是打定了主意,就要往主帐篷里闯。
假消息虽然是他传的,但错不在他。
他也是听信了李治和李泰的谣言。
毕竟这两个反王虽然隔空打了很久的嘴炮,但对一个事实却保持着极高的默契——
那就是李明已死。
而且从常理出发分析,长安都被反王霸占了,看家的监国不太可能还有活路。
如果他没死,怎么可能一点动静也没有?
总不可能提前逃到辽东,打算卷土重来吧?不会吧不会吧?
“哎哎哎别!御驾岂能擅闯!”
契苾何力赶紧阻拦不讲礼数的番将。
“再这么拖延下去,我们迟早会被薛延陀的大军发现!他们可没有放弃咱这条大鱼啊!”
阿史那社尔据理力争:
“更何况,就算没有薛延陀人,这雪越下越大,继续赖在这里也是绝路!”
契苾何力提高了音量:
“哎哎哎!你怎么能称陛下是大鱼呢!陛下滞留此处,一定有他的道理!”
社尔的喉咙也是梆梆响:
“天可汗整个人都不对劲了,你还在那儿下大棋?”
两人大吵起来。
“二位,二位,稍安勿躁。”
一个冷淡的声音,让两人同时一顿。
李承乾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
“孤进去,让孤劝一劝父皇,听听父皇究竟想吩咐些什么。”
两人几乎同时后退:
“悉听殿下安排。”
从各种意义上,他们俩都是外人。
有些家事,外人很难插嘴。
要劝也得要嫡长子来劝。
唉……李承乾站在大帐之前,背对着所有人,表情一瞬间变得扭曲。
他对李明的死讯,并没有多少触动。
李承乾是最大的皇子,李明则是最小的,从小到大两人就没有什么交集,遑论感情。
作为政敌,两人确实交锋颇多,但都还留着底线,没有动用暗杀之类的下三滥手段。
“嗯?媚娘你说什么?李明就是这样的下三滥?呵,妇道人家你懂什么?”
因此,对李明的态度,李承乾一直都是:管他死活,只要别脏了我的手。
但是李世民对李明的态度,就很让李承乾在意了。
明明母后长孙氏去世时,这个男人都没有如此失魂落魄过。
如果孤死了,他还会如此吗……
一股酸溜溜的醋劲,涌上了李承乾的心头,让他的表情更为狰狞。
“殿下?”
见李承乾停在门口踌躇不前,契苾何力忍不住问出声。
李承乾浑身震了一下,随即摇摇头,用轻巧的口吻说:
“孤没事,只是在整理思绪。等孤向父皇问问,定下此后的方略。”
说罢,他便撩开厚实的、用熊皮做成的帘子。
“不……你说得对,媚娘,还不是现在,孤还得忍耐……”
他无声地嘀咕着,便闷头钻进了帐篷。
保暖的帐篷里,并没有如意料一般涌出热气,里面几乎和外面一样冷。
在帐篷的中央,火盆已经熄灭很久了。
火盆边上,李世民怔怔盯着盆子里的灰烬,眼眶深陷。
呵……李承乾微不可查地撇了撇嘴,立刻大声说道:
“唉,那些粗坯,也不知替父亲您添把火。”
李世民没有反应,连眼睛也没有转动一下,还在呆呆地盯着火盆,仿佛雕塑一般。
李承乾眼睛一眯,扭头往外走。
便听得身后传来沙哑的声音。
“吾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承乾定了定,回过身,满脸的忧郁和悲伤。
“父亲,您……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斯人已逝,您不可太……”
“吾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世民喃喃地重复了一句,打断了李承乾的劝告。
他缓缓抬头,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嫡长子,声音粗哑得几乎认不出来:
“吾思考了很久。
“辽东素有反意,李明……没了以后,必定揭竿而起。
“西京长安也好,东京洛阳也罢,都被两个逆子鸠占鹊巢,他俩行此悖逆之事,肯定一条路走到黑,容不得吾。
“至于大唐的其他州县,河北素来不服吾。
“中原和关中则被诸藩王占据,他们也参与了内战,利欲熏心,不见得愿意收留吾。”
李世民越说越快,眼神依然呆滞,但说话的思路非常清晰。
“大江以南吾分封得少,江南、闽越、湖广、岭南、巴蜀……这些地方或许忠于吾,或许也能免于战火。
“可是吾等被困在此地,如何能跳过群逆割据的北方,抵达南方?”
这个问题,让李承乾一时回答不上来。
李世民死死地盯着长子,眼神中充满了迷茫。
“承乾,你我父子二人,无处可去了。
“李明一死,全天下就没有我们的容身之所了!”
李承乾一时语塞。
他下意识想劝父亲别这么悲观,天无绝人之路。
可是,却张不开口。
因为李世民的担忧,是真实存在的。
皇帝一旦跌下宝座,失去了权力,便只是独夫而已。
没有人愿意让这个独夫重新再爬到自己的头上。
即使亲生儿子也不可全信……
“我们这一路走来,可曾遇见一点唐军的踪影,哪怕一个脚印、一面丢弃的旗帜、一具尸体?”
李世民反问李承乾。
李承乾微微摇头:“没有。”
他们不知道李世绩的军队被河北的逆贼断了后勤,只能靠向夏州寻求补给。
他们觉得,自己被唐军抛弃了。
为什么?
因为李世绩,也是李治的人!
大唐被反贼把持着,回不去了!
那这一行人,该何去何从?
“向西……”
李承乾嘴唇蠕动。
这下轮到李世民愣了一愣。
“向西。”李承乾重复一遍:
“西突厥与唐和薛延陀不和,我们向西突厥寻求庇护。”
无稽之谈……李世民正要训斥。
帐篷外传来急促的警告声。
“敌袭!”
(本章完)
“哈……哈湫!谁在想我么?”
李明缩在火炉边烤着火,鼻子塞着两团布。
进入十二月,东百是越来越冷了。
都把南方来的小李给冻伤风了,这两天喷嚏不断。
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北方的冬天,高估了间冰期的威力。
零下四十度和零下三十度,对无毛裸猿来说大概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明哥……呜哇,这什么味儿?”
长孙延兴冲冲跑进书房,顿时被一股刺鼻的臭味儿熏得差点昏古七。
“什么什么味儿?哦,这个火炉啊,在烧煤啊。”
李明又嗅了嗅。
“本来没感觉,但被你这么一提醒,好像是有点……”
“何止一点,你这是久在鲍鱼之肆,不知其臭……”长孙延忍不住吐槽。
为了推广“绿色新能源”——也就是煤炭——李明以身作则,将房间里的木炭炉都改成了煤炉,烧煤炭。
只是,他这个缺乏生活经验的文科生有点想当然了。
煤炭,是有杂质的。
因为技术有限,采出来的煤炭是不会经过什么煤矿筛选、浮选之类的加工工艺的。
埋在土里什么样,送进炉子里就什么样,突出一个原汁原味。
然后,小李同学就在充满硫化物和各种“五光十色”废气的书房里,待了一整天。
“明哥,咱要不算了?”长孙延忍不住劝道:
“我咋觉得这煤炭比木炭还要……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的,环境不友好。”
“那不行,发展煤炭是既定国策,不容更改。”李明摇摇头。
语气很平静,仿佛在讲述着“日落乃自然之理”的公理,不容置疑。
“也就是秋冬季没遇到大暴雨。平州营州再这么滥砍滥伐下去,等明年雨季一到,大雨把土壤冲进大海,这地就什么也种不了了。”
看着不太服气的小伙伴,李明耐心解释:
“到那时候,悔之晚矣。”
长孙延还是不死心,退一步说:
“那至少你自己别用啊,这玩意儿烧出来的烟,总觉得……不大好。”
李明还是倔强地拒绝:
“让老百姓烧煤,我自己躲起来烧木炭?这算什么事?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可是……”
就当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脸色苍白的房遗则脚步虚浮地进来了。
在辽东自家地盘儿,就是比在宫里自在。
兄弟见面,无需经过宦官这道二传手。
“打扰一下,你俩先停一停,有新发现。”房遗则面无表情地说。
他现在越来越有公事公办的官僚气质了,简直和他的面瘫老爹一模一样。
谁每天在账本的海洋畅游,都难免被官僚气息腌制入味。
“发现了什么?”李明和长孙延异口同声地问。
“一种基于已知生物质可燃物的非相变形态变化。”
房遗则顺滑地念出了一串经。
小李和阿延面面相觑,总觉得每个字都认识,但拼起来就不熟悉了。
“咳咳。”房遗则面无表情地为两位文盲换了一种说法:
“袁天罡发现了一种让煤炭变得更纯净的办法。”
“啥?!”
长孙延几乎原地起飞,激动地摇着房遗则的肩膀:
“此事当真?”
“真……你能不能别摇了,我头晕。”房遗则面无表情地吐槽。
房遗则手握财政大权,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用钱单位都得和他打交道。
这其中自然包括十分烧钱的科学研究工作。
“这是老袁向我要经费的时候,悄悄跟我透露的。”
房遗则解释道,一边拍着被长孙延弄皱的衣领。
因为袁天罡整天缠着他,很是烦人,所以房遗则对他的称呼也从“袁道长”蜕变为了“老袁”。
“真的吗?”
我不信……
李明对这个恰到好处的好消息抱着一份相信、九份怀疑。
他怀疑老袁在忽悠单纯无知的小房同学,想要多忽悠一点经费。
虽说他把“技术科技委员会”交到了袁天罡手里。
但看重的其实是他用风水堪舆找矿的能力。
没指望这位资深“玄学”从业人员,真能搞出什么“科学”成就。
所以,房遗则的消息让他觉得,此事大有“玄机”。
“百闻不如一见,去看看吧。这房间一股煤臭味,我待不住。”
长孙延拉着李明出了门。
…………
李明委员长莅临三清观视察,工作人员——一位小道童——热情接待。
“师傅正在炼丹,请稍等。”小道童清心寡欲地招呼三位同龄人喝茶,便去通报了。
李明满腹狐疑地左看右看。
道观很是冷清,没有什么香客。
这个迷信场所居然是大帝国的科学研究中心,李明有种很玄幻的感觉。
过了许久,袁天罡才从炼丹房钻了出来,鸡窝头乱糟糟的,脸上一层黑,衣服也都布满了脏兮兮的黑块。
“殿下什么事?”
他没什么耐心地算是打了声招呼,便赤着脚,大大咧咧地坐在三位大领导前面。
这个神棍,居然养成了理工宅的气质。
这让李明越来越有种错乱的感觉。
“房遗则说,你研究……你炼出了某种更纯净的煤炭?”他开门见山。
“什么?”袁天罡皱了皱眉。
“一种基于已知生物质可燃物的非相变形态变化。”房遗则补充。
“哦,那个啊?”袁天罡撇了撇嘴:
“贫道正在研究,进来吧。”
说完,自顾自地向道观深处走去。
李明一行三人互视一眼,匆匆起身跟上。
“道长好像不是很开心?”李明疑惑地问。
“大概没有炼出理想中的纯净煤炭吧?”长孙延耸耸肩,又问房遗则:
“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你们让一个想开宗立派的道士搞技术研究,他能开心有个鬼了,我还能怎么看……
“你说得对。”房遗则压下心中无穷的吐槽欲,面无表情地应付一句。
一行人走进了炼丹房,一股呛人的烟雾让他们都忍不住咳嗽起来。
“袁道长,你说的那个……生物质,可燃……的东西,在哪里?”
李明问道,一边挥手驱散浓厚的烟雾。
袁天罡直接把手伸进炼丹炉,在里面掏了一会儿,从中掏出一块黑乎乎的玩意儿:
“殿下要的是这个?”
三人定睛一看。
只见一块煤炭躺在邋遢老道的手掌里。
仔细一看,这块“煤炭”和普通的原生态煤炭有很大的不同。
孔洞更多,泛着光滑的光泽,而且看上去还有些黏糊糊的。
老袁浑身上下的污渍,大概就是从这玩意儿上沾染过来的。
“这玩意儿烧起来很干净,和木炭似的没什么大的怪味儿,而且烧起来很烈,差点把我的炉膛都给烧穿了。”
袁天罡说着,点燃了这块怪“煤”,随手往炼丹炉里一丢。
焰色肉眼可见的比普通煤炭纯净,是亮闪闪的橘色,产生的烟雾也没有那么呛人了。
而且这东西烧起来的温度比木炭和煤炭都更高,只烧了一会儿,老袁的铸铁炼丹炉炉体上,都烧出了气泡。
呲啦!
袁天罡赶紧往炉膛里泼上一大盆水。
炉膛里“轰”的一声,发生轻微的水煤气爆炸后,才算冷却下来。
“这么小小一块煤,能烧得这么起劲儿?”长孙延大开眼界。
房遗则也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李明嘴角抽搐。
杂质更少、燃烧温度更高、有粘性……
这块纯净的煤,不会就是焦炭吧?
作为文科生,李明知道,在原本的时间线上,焦炭是在宋朝时期被发明、并大规模用于冶炼钢铁的。
也就是说,利用古代科技,确实可以做到工业化炼焦,不需要额外开挂。
关键是,老袁同志怎么提前了几百年发现了炼焦的窍门?
“袁道长,这焦炭……你是怎么把它给炼出来的?”李明的眉毛拧成了川字型。
焦炭?嗯,烧焦的煤炭,确实很形象……
长孙延和房遗则暗暗点头,觉得明哥简直是起名鬼才。
“唉,别说这个了!”
一提起这个话题,袁天罡就来气。
“殿下你不是号召全国开发煤炭资源么?贫道就想着,这煤炭是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么,不然为何让你如此上心?
“所以,我就想把它放进炼丹炉里炼一炼。”
遇事不决炼个丹,确实是标准的神棍思维。
殊不知,炼丹要隔绝空气,炼焦也是;炼丹要加热干馏,炼焦也是。
炼丹=炼焦,公式成立!
“没想到,炼出来的丹药根本不能服用,并没有什么奇效,而且还脏兮兮的到处染色,除了烧起来火更旺更纯,根本没有其他作用!”
袁天罡气愤地说道。
李明全程听下来,有一种扶额哭笑不得的冲动。
不愧是道士,大道至简,凡事都讲求一个缘分。没想到炼个丹,不但解决了煤炭不纯的问题,顺便还提升了煤炭的燃烧、炼钢效率。
焦炭这玩意儿如果大面积铺开,不但能提升炼钢的效率,减少成品中的杂质,还能顺带着兼顾了环保,彻底解决了木炭要砍树、煤炭很呛人的痛点。
双赢!
难道玄学的尽头其实是科学?
只是作为土法炼焦的发明人,袁天罡本人并不是很兴奋。
他每次本想搞点封建迷信,却每次都歪打正着,让事情向着他意想不到的方向狂奔。
导致他神丹也炼不成,宗派也建不成。
做出的一系列贡献虽然让他名利双收,却也导致自家的道观门可罗雀。
毕竟大伙儿在业余时间有兴趣搞封建迷信,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兴趣学习数理化知识。
“从煤矿定位到炼焦,环保新能源科技发展,离不开道长的杰出贡献。”
李明拍拍袁老道的肩膀。
袁天罡嘴角抽搐,有种倒反天罡的感觉。
…………
滦河谷地。
队伍已经在原地停留了好几个日夜,寸步未移。
“陛下还是老样子?”
主帐篷外,契苾何力忧心忡忡。
李承乾表情有些扭曲,轻轻点了点头。
“唉。”契苾何力悲叹一声:
“监国殿下薨逝的噩耗,对陛下打击太大了。
“丧子之痛固然可以理解,可是陛下一直这样子,也不是个办法!有伤龙体啊!”
他焦急地背着手,在帐篷前来回踱步。
在从阿史那社尔口中,得到了“李明被李泰害死”的假新闻以后,李世民这个爱哭的皇帝并没有哭。
沉默,比大哭大闹可怕得多。
这几天,李世民饭也照吃,觉也照睡。
但除了吃饭睡觉,他什么事也不干。
别说发号施令,连和其他人交流的欲望也没有。
成天漫无目的地到处游荡,整个人就像失了魂的木偶一样。
主心骨没了主心骨,这支逃难的队伍也就停下了逃难的脚步。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阿史那社尔像是打定了主意,就要往主帐篷里闯。
假消息虽然是他传的,但错不在他。
他也是听信了李治和李泰的谣言。
毕竟这两个反王虽然隔空打了很久的嘴炮,但对一个事实却保持着极高的默契——
那就是李明已死。
而且从常理出发分析,长安都被反王霸占了,看家的监国不太可能还有活路。
如果他没死,怎么可能一点动静也没有?
总不可能提前逃到辽东,打算卷土重来吧?不会吧不会吧?
“哎哎哎别!御驾岂能擅闯!”
契苾何力赶紧阻拦不讲礼数的番将。
“再这么拖延下去,我们迟早会被薛延陀的大军发现!他们可没有放弃咱这条大鱼啊!”
阿史那社尔据理力争:
“更何况,就算没有薛延陀人,这雪越下越大,继续赖在这里也是绝路!”
契苾何力提高了音量:
“哎哎哎!你怎么能称陛下是大鱼呢!陛下滞留此处,一定有他的道理!”
社尔的喉咙也是梆梆响:
“天可汗整个人都不对劲了,你还在那儿下大棋?”
两人大吵起来。
“二位,二位,稍安勿躁。”
一个冷淡的声音,让两人同时一顿。
李承乾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
“孤进去,让孤劝一劝父皇,听听父皇究竟想吩咐些什么。”
两人几乎同时后退:
“悉听殿下安排。”
从各种意义上,他们俩都是外人。
有些家事,外人很难插嘴。
要劝也得要嫡长子来劝。
唉……李承乾站在大帐之前,背对着所有人,表情一瞬间变得扭曲。
他对李明的死讯,并没有多少触动。
李承乾是最大的皇子,李明则是最小的,从小到大两人就没有什么交集,遑论感情。
作为政敌,两人确实交锋颇多,但都还留着底线,没有动用暗杀之类的下三滥手段。
“嗯?媚娘你说什么?李明就是这样的下三滥?呵,妇道人家你懂什么?”
因此,对李明的态度,李承乾一直都是:管他死活,只要别脏了我的手。
但是李世民对李明的态度,就很让李承乾在意了。
明明母后长孙氏去世时,这个男人都没有如此失魂落魄过。
如果孤死了,他还会如此吗……
一股酸溜溜的醋劲,涌上了李承乾的心头,让他的表情更为狰狞。
“殿下?”
见李承乾停在门口踌躇不前,契苾何力忍不住问出声。
李承乾浑身震了一下,随即摇摇头,用轻巧的口吻说:
“孤没事,只是在整理思绪。等孤向父皇问问,定下此后的方略。”
说罢,他便撩开厚实的、用熊皮做成的帘子。
“不……你说得对,媚娘,还不是现在,孤还得忍耐……”
他无声地嘀咕着,便闷头钻进了帐篷。
保暖的帐篷里,并没有如意料一般涌出热气,里面几乎和外面一样冷。
在帐篷的中央,火盆已经熄灭很久了。
火盆边上,李世民怔怔盯着盆子里的灰烬,眼眶深陷。
呵……李承乾微不可查地撇了撇嘴,立刻大声说道:
“唉,那些粗坯,也不知替父亲您添把火。”
李世民没有反应,连眼睛也没有转动一下,还在呆呆地盯着火盆,仿佛雕塑一般。
李承乾眼睛一眯,扭头往外走。
便听得身后传来沙哑的声音。
“吾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承乾定了定,回过身,满脸的忧郁和悲伤。
“父亲,您……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斯人已逝,您不可太……”
“吾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世民喃喃地重复了一句,打断了李承乾的劝告。
他缓缓抬头,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嫡长子,声音粗哑得几乎认不出来:
“吾思考了很久。
“辽东素有反意,李明……没了以后,必定揭竿而起。
“西京长安也好,东京洛阳也罢,都被两个逆子鸠占鹊巢,他俩行此悖逆之事,肯定一条路走到黑,容不得吾。
“至于大唐的其他州县,河北素来不服吾。
“中原和关中则被诸藩王占据,他们也参与了内战,利欲熏心,不见得愿意收留吾。”
李世民越说越快,眼神依然呆滞,但说话的思路非常清晰。
“大江以南吾分封得少,江南、闽越、湖广、岭南、巴蜀……这些地方或许忠于吾,或许也能免于战火。
“可是吾等被困在此地,如何能跳过群逆割据的北方,抵达南方?”
这个问题,让李承乾一时回答不上来。
李世民死死地盯着长子,眼神中充满了迷茫。
“承乾,你我父子二人,无处可去了。
“李明一死,全天下就没有我们的容身之所了!”
李承乾一时语塞。
他下意识想劝父亲别这么悲观,天无绝人之路。
可是,却张不开口。
因为李世民的担忧,是真实存在的。
皇帝一旦跌下宝座,失去了权力,便只是独夫而已。
没有人愿意让这个独夫重新再爬到自己的头上。
即使亲生儿子也不可全信……
“我们这一路走来,可曾遇见一点唐军的踪影,哪怕一个脚印、一面丢弃的旗帜、一具尸体?”
李世民反问李承乾。
李承乾微微摇头:“没有。”
他们不知道李世绩的军队被河北的逆贼断了后勤,只能靠向夏州寻求补给。
他们觉得,自己被唐军抛弃了。
为什么?
因为李世绩,也是李治的人!
大唐被反贼把持着,回不去了!
那这一行人,该何去何从?
“向西……”
李承乾嘴唇蠕动。
这下轮到李世民愣了一愣。
“向西。”李承乾重复一遍:
“西突厥与唐和薛延陀不和,我们向西突厥寻求庇护。”
无稽之谈……李世民正要训斥。
帐篷外传来急促的警告声。
“敌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