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木材”
赣南。
今年的春节气氛浓烈了不少,因为当地农民的收入普遍增加了,海陆丰公司在当地雇员了近1.5万名员工,加上附属的英雄乳业也有几千员工,这些人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消费力。
同时海陆丰公司在当地的采购、建设,也拉动了很多相关的企业和个体户。
不过和壶城业的田辉文一样,负责分公司管理工作近三年的孔克己,是少数没有被公司调岗的管理层,他今年春节同样留守分公司。
年初一期间,他通过视频给老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拜年,也发了几千块钱红包。
然后他就将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年初二到年初五,他代表公司慰问了还留守岗位的员工,也代表江淼给大家发了过年红包。
来到了位于赣南的红都地区,孔克己和当地的管理层、技术人员、员工见面。
海陆丰公司在红都这边的产业,并不是制造业和农业,而是科研产业,分公司下辖的15个实验室中,有8个设立在红都地区。
海陆丰公司的实验室,属于双重领导,后勤和技术产业化方面就是当地分公司在管理,而技术研发和技术人员的管理,则属于科研事业部管理。
而海陆丰公司在各地的实验室,其实通过编号就可以知道在哪个地区。
岭南的实验室开头数字为1,赣省为2,漠南为3,琼州为4,甘省为5。
其他地区的实验室之类,也会根据进入的时间和规模,陆续进行编号。
206实验室的所在地。
这是一个老工厂改造的实验室,占地面积为150亩左右。
发了红包,本想离开的孔克己被实验室的技术组长石浩拉住:“孔经理,我们的项目有了一些成果,如果孔经理方便的话,我们可以去看一下。”
“成果?”孔克己看了一下时间,现在差不多是上午十一点半了,他点了点头:“可以。”
在石浩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被改造成为实验室的厂房内。
这是一个生物实验室。
准确一点,是大型真菌材料实验室。
本来石浩还想带他进去实验室的核心区,不过孔克己拒绝了,因为进入核心区需要穿防护服和进行全面消毒,实在是太麻烦了,他便让石浩在实验室外围区域介绍一下情况就可以。
一间堆放材料的仓库内。
里面堆积着各种各样的“木材”。
“这些就是我们通过真菌培养技术,生产的半人造木材。”石浩拍了拍其中一块木头。
“各项指标呢?”孔克己并不关心技术如何实现,因为他非常有自知之明,自己并不是技术人员,没有必要太深入了解技术是如何实现。
“我们一共进行了17次技术迭代,这是第一代…”石浩并不清楚孔克己心里面的想法,因此他仔细介绍了整个技术的研发历程。
这个项目的技术原理,就是通过赣南地区丰富的竹材,将竹子进行快速脱水,然后压破竹子的整体结构,将其变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的竹纤维。
生产出干燥的竹纤维之后,将这些竹纤维放入特定的培养容器之中,再注入营养液和特定的真菌。
这些特定改造出来的真菌,已经失去了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能力,而是只能吸收葡萄和乳酸之类的营养成分。
通过大约三个月的培育,这些真菌会将整个容器填满,同时真菌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几丁质,会和竹纤维牢牢结合在一起,将其变成一个有机整体。
初期石浩团队一直没有培育出合适的菌种,直到去年十一月份,他们培育的第17代菌种之中,出现了一种比较好的菌种。
该菌种既不会分解其他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又会合成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几丁质,而且这种菌种产生的菌体还非常容易和其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结合。
经过三个月的培养,他们目前已经培养出几十个人造木头。
“这种人造木,通过灭活处理,再进行干燥之后,几乎和普通木头的性能差不多。”
孔克己看着眼前白色纹理的木头,拿在手上掂量掂量:“挺轻的,密度不高吧?”
石浩点了点头:“确实不高,比毛竹的密度还低一点,大概在每0.67克每立方厘米左右。”
另一个研究员解释道:“本质上,我们的项目就是使用真菌菌体取代化学胶水,避免了合成木释放甲醛和有害成分的弊端,同时还增强了人造木的整体强度、使用寿命。”
“这种木材如果泡水之类,会不会膨胀?”孔克己好奇地询问道。
“如果长期泡水,肯定会出现膨胀,但如果是几个小时的接触,一般不会明显膨胀,因为这种真菌被灭活之后,其菌体结构的孔洞已经固定下来,内部充满了空气。”石浩又补充道:
“我们还会进行蜡液浸注,注入椰子油蜡,从而提升人造木的抗水性,而且由于人造木存在大量细微的孔洞,这些孔洞被油蜡填满后,不仅仅会产生疏水性,还会产生自润性,不需要进行打蜡,只需要擦洗一遍,就可以形成明显的蜡膜。”
一个研究员将一块木头递过来:“孔经理,这就是注蜡之后的人造木。”
孔克己接过来,用手抚摸着木头的切割面,果然非常光滑,还带有类似于打蜡之后的光泽,不过他拿起来的时候,发现重量有些沉手:“重量增加了多少?”
石浩又拿出一块木头:“如果是全注工艺,密度大概在0.82克每立方厘米左右;如果是半注入工艺,则是0.75克每立方厘米左右,这就是半注入工艺的人造木。”
孔克己拿过来掂量一下,果然这一块木头轻一点,他摸了摸上面的蜡膜:“加了油蜡,这种木材的可燃性会不会增加?”
对此石浩也没有掩饰的意思:“孔经理的担忧确实存在,目前注蜡人造木的可燃性比较强,类似于桉树。”
“有斧头吗?”
“斧头?有。”
“再拿几块天然的木头和竹子过来,如果有合成木木料也拿一些过来。”
听到这个吩咐,石浩明白孔克己想试一试这些木头的强度和硬度,随即安排下去。
二十多分钟后。
斧头和材料都准备好了。
孔克己拿起斧头,拿起一块人造木,抬手就是一劈。
咔嚓!
锋利的斧头劈入人造木几厘米,但木头并没有出现类似于天然木材的纹路撕裂缝隙,而是将斧头卡在其中。
脚踩着人造木,将斧头拔起来。
他看向一旁写着天然松木的木头,再次一斧头下去。
咔嚓!这一次顺着木头纹路劈,因此便很快劈开了松木。
转过身来,他调整了一下刚才那块人造木的,找到了布满密密麻麻小点的那一面,这些密密麻麻的小点,就是竹纤维的横截面,因此这一面就类似于木头的横截面。
抬手,斧头随即落下。
咔嚓!
“咦?”孔克己这下子,终于发现了人造木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其横截面的结合强度也非常好,不会像天然木材那样,被从利器从横截面撕开。
既有天然木材的横向强度,也有天然木材没有的纵向强度。
劈了一会木材,孔克己基本可以判断出,这些人造木的强度和硬度了,基本和一些比较好硬木强度相当,硬度则和轻木差不多。
眼看时间差不多到饭点,石浩便提议道:“孔经理,午饭时间到了,大家到食堂吃顿便饭吧。”
“呼!也好。”孔克己放下斧头,解下衬衫的两个扣子,又接过助理的西装外套。
来到红都的食堂,也是江海食府。
海陆丰公司对于一部分比较集中的机构,往往不设立内部食堂,而是将食堂包在江海食府,或者合作企业、个体户餐饮店之中。
由于公司有明确规定,员工工作期间不能饮酒,或者饮酒作业,因此早饭、午饭都是不能喝酒精饮料的,晚上可以自己喝,但公司内部的员工聚会、宴请合作伙伴之类,也是不允许喝酒的。
而且江海食府等海陆丰系餐饮店,都是不卖酒精饮料的。
孔克己也是一个烟酒不沾的人,石浩等人看到他没有提什么喝酒之类的要求,自然不会顶风作案。
毕竟中午喝酒,很容易被其他员工举报给监察部。
点了菜。
石浩便开口说道:“孔经理,你认为这种人造木有没有前景?”
孔克己喝了一口柠檬茶:“前景要看成本,差不多了,什么东西都有前景;成本高了,黄金都没有前景。”
“我们做过成本估算,目前生产一方人造木,成本大概在1500块钱左右。”石浩尴尬地挠了挠脸颊,不过他随即补充道:“如果可以大规模生产,应该可以压缩到每方800块钱左右。”
孔克己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看向助理,助理查了查一下目前天然木材的市场价,随即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他顿时摇了摇头:“你们的成本偏高,比很多天然木材的市场价都高,这很难和天然木材竞争。”
“我们也在想办法降低成本…”
然而孔克己没有听石浩的解释,而是打断了他:“你们应该清楚一点,很多成本是很难压缩的,比如竹子采购价格,还有营养液的原材料,这些东西就是固定投入,因此你们想压缩成本的想法,是非常困难的。”
石浩等人随即沉默下来。
一直管理赣南分公司生产工作的孔克己非常清楚生产成本的组成,很多成本是很难压缩的,他并不认为人造木的成本可以低于每方700块钱,这个价格如果玩低端产品,肯定是血本无归。
他提点道:“你们专心研究技术和压缩成本,虽然不太可能减少太多,但能减多少是多少,而技术应用方面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我明白了。”石浩也醒悟过来,知道自己有些本末倒置了,自己作为科研事业部系统的人,不应该将精力放在技术产业化上,而是要关注技术改进。
“我从市场的角度说一下你们这个技术的前景吧!”孔克己思考片刻,继续说道:
“人造木技术的特点是可以生产非常大的一体化木材,因此你们应该做的方向,是研究可以直接生长出家具轮廓、或者家具零件的人造木,减少加工环节的浪费和加工成本。”
石浩等人连忙点头,同时还笔记下这些内容。
“第二个方向,是生产有特色的人造木,比如你们应该研究如何在培育人造木过程中,通过人为添加色素,让木材拥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又比如,你们可以通过预处理竹纤维,将漂白的竹纤维和原色竹纤维排列组合,看看可不可以形成类似于木纹的结构。”
“或者加上一些有特殊香味的天然木材、香料等,让人造木可以长期散发出香味,这不就可以制造出香木。”
石浩目光明亮:“孔经理言之有理,我们在技术产业化方面,还需要多多学习。”
孔克己喝了一口柠檬茶润了润喉咙:“另外注蜡人造木能不能通过添加其他安全成分,实现阻燃的目的?我想这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毕竟现在有很多塑料都可以做到阻燃,没有理由蜡做不到。”
“多谢孔经理提醒,我回去之后,会尽快安排实验。”石浩边说边记。
孔克己想了想,便打算给他们一点甜头:“前期可以考虑在赣南建设一个实验性质的木地板工厂,如果我刚才没有听错,人造木的热膨胀系数比较小是吧?”
听到这个承诺,石浩兴奋地点了点头:“嗯,由于纤维重组,如果是半注蜡人造木,其热膨胀系数是普通木材的21%左右。”
“你看,这不就就是卖点,低热膨胀系数、带有一定的自润性、加上可以编织纹有,而且没有合成木的健康风险,这些优点非常适合做木地板。”
“对对对。”石浩宛如小鸡啄米。
饭后。
下午。
一行人又看了人造木的燃烧测试。
果然,无蜡人造木、半蜡人造木、全蜡人造木的燃烧情况非常不一样。
其中全蜡人造木的燃烧情况,简直是和蜡烛一样,半蜡人造木则和富含油脂的松木、桉树一样。
紧接着,他们又带孔克己等人去看了使用人造木制造的各种木制品,几个有木工爱好的研究员,这大半年以来,在这边鼓捣了很多东西。
包括各种木质模型、木家具,还有独木舟、无人机、汽车外壳等。
这些东西都是研究员们的脑洞,也是他们自己通过机床亲手加工出来的。
孔克己随便看了一遍,便去其他实验室发红包了。
而石浩团队的研究员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开始根据中午孔克己提点的方向做研究方案。
为了方便研究,石浩没有一个个方向做,而是打算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方向。
另一边。
孔克己也来到了209实验室。
听说了206实验室的事情之后,209实验室的负责人甘知鱼博士,也向他介绍了他们实验室的成果。
“孔经理,这是我们团队研究的新型碳纤维材料。”
看着眼前这一大捆细丝,孔克己问道:“这种材料有什么用途?”
“经理应该知道咱们公司在民勤那边的实验室,研究出一种高强度铝硅纳米管,其导电性能非常好,介于铜和银之间。”
“嗯,听说过。”孔克己随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你们这种材料也可以作为导线使用?”
“是的,我们通过化学沉积工艺,在硅纳米管表面沉积了一层碳,从而形成了碳纳米管,其导电性能几乎是铜导线48倍左右…”甘知鱼博士滔滔不绝介绍着他们团队的成果。
“可以替代铜和铝在导线的用途吗?”
甘知鱼点了点头:“可以,而且由于导电性能非常好,因此我们的导线可以做得比较小,而且电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也比较少。”
孔克己看着眼前的细丝感叹道:“看来公司在科研项目上的投入,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没有妄自尊大的甘知鱼谦虚地回道:“我们都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毕竟没有硅纳米管材料,就没有低成本的碳纳米管材料。”
“现在这个技术有什么难点吗?”
甘知鱼无奈说道:“难点就是成本太高,主要的难点是良率,为了保证良率,我们采用了高纯度的纳米碳粉,才可以保证生产导线达到良好的导电性能。”
“慢慢来,你们可以考虑改进工艺。”
“这也是我们目前在努力的方向。”
孔克己并不是太过于追求产品完美的人,因此他开口问道:“可以通过降低导电性能,实现低成本生产吗?”
“呃?不可以,因为一旦碳纳米管沉积了太多杂质,其导电性能会直线下降,然后退化到和普通碳纤维差不多。”
并没有太失望的孔克己拍了拍他肩膀:“那就继续改进吧!”
(本章完)
赣南。
今年的春节气氛浓烈了不少,因为当地农民的收入普遍增加了,海陆丰公司在当地雇员了近1.5万名员工,加上附属的英雄乳业也有几千员工,这些人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消费力。
同时海陆丰公司在当地的采购、建设,也拉动了很多相关的企业和个体户。
不过和壶城业的田辉文一样,负责分公司管理工作近三年的孔克己,是少数没有被公司调岗的管理层,他今年春节同样留守分公司。
年初一期间,他通过视频给老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拜年,也发了几千块钱红包。
然后他就将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年初二到年初五,他代表公司慰问了还留守岗位的员工,也代表江淼给大家发了过年红包。
来到了位于赣南的红都地区,孔克己和当地的管理层、技术人员、员工见面。
海陆丰公司在红都这边的产业,并不是制造业和农业,而是科研产业,分公司下辖的15个实验室中,有8个设立在红都地区。
海陆丰公司的实验室,属于双重领导,后勤和技术产业化方面就是当地分公司在管理,而技术研发和技术人员的管理,则属于科研事业部管理。
而海陆丰公司在各地的实验室,其实通过编号就可以知道在哪个地区。
岭南的实验室开头数字为1,赣省为2,漠南为3,琼州为4,甘省为5。
其他地区的实验室之类,也会根据进入的时间和规模,陆续进行编号。
206实验室的所在地。
这是一个老工厂改造的实验室,占地面积为150亩左右。
发了红包,本想离开的孔克己被实验室的技术组长石浩拉住:“孔经理,我们的项目有了一些成果,如果孔经理方便的话,我们可以去看一下。”
“成果?”孔克己看了一下时间,现在差不多是上午十一点半了,他点了点头:“可以。”
在石浩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被改造成为实验室的厂房内。
这是一个生物实验室。
准确一点,是大型真菌材料实验室。
本来石浩还想带他进去实验室的核心区,不过孔克己拒绝了,因为进入核心区需要穿防护服和进行全面消毒,实在是太麻烦了,他便让石浩在实验室外围区域介绍一下情况就可以。
一间堆放材料的仓库内。
里面堆积着各种各样的“木材”。
“这些就是我们通过真菌培养技术,生产的半人造木材。”石浩拍了拍其中一块木头。
“各项指标呢?”孔克己并不关心技术如何实现,因为他非常有自知之明,自己并不是技术人员,没有必要太深入了解技术是如何实现。
“我们一共进行了17次技术迭代,这是第一代…”石浩并不清楚孔克己心里面的想法,因此他仔细介绍了整个技术的研发历程。
这个项目的技术原理,就是通过赣南地区丰富的竹材,将竹子进行快速脱水,然后压破竹子的整体结构,将其变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的竹纤维。
生产出干燥的竹纤维之后,将这些竹纤维放入特定的培养容器之中,再注入营养液和特定的真菌。
这些特定改造出来的真菌,已经失去了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能力,而是只能吸收葡萄和乳酸之类的营养成分。
通过大约三个月的培育,这些真菌会将整个容器填满,同时真菌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几丁质,会和竹纤维牢牢结合在一起,将其变成一个有机整体。
初期石浩团队一直没有培育出合适的菌种,直到去年十一月份,他们培育的第17代菌种之中,出现了一种比较好的菌种。
该菌种既不会分解其他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又会合成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几丁质,而且这种菌种产生的菌体还非常容易和其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结合。
经过三个月的培养,他们目前已经培养出几十个人造木头。
“这种人造木,通过灭活处理,再进行干燥之后,几乎和普通木头的性能差不多。”
孔克己看着眼前白色纹理的木头,拿在手上掂量掂量:“挺轻的,密度不高吧?”
石浩点了点头:“确实不高,比毛竹的密度还低一点,大概在每0.67克每立方厘米左右。”
另一个研究员解释道:“本质上,我们的项目就是使用真菌菌体取代化学胶水,避免了合成木释放甲醛和有害成分的弊端,同时还增强了人造木的整体强度、使用寿命。”
“这种木材如果泡水之类,会不会膨胀?”孔克己好奇地询问道。
“如果长期泡水,肯定会出现膨胀,但如果是几个小时的接触,一般不会明显膨胀,因为这种真菌被灭活之后,其菌体结构的孔洞已经固定下来,内部充满了空气。”石浩又补充道:
“我们还会进行蜡液浸注,注入椰子油蜡,从而提升人造木的抗水性,而且由于人造木存在大量细微的孔洞,这些孔洞被油蜡填满后,不仅仅会产生疏水性,还会产生自润性,不需要进行打蜡,只需要擦洗一遍,就可以形成明显的蜡膜。”
一个研究员将一块木头递过来:“孔经理,这就是注蜡之后的人造木。”
孔克己接过来,用手抚摸着木头的切割面,果然非常光滑,还带有类似于打蜡之后的光泽,不过他拿起来的时候,发现重量有些沉手:“重量增加了多少?”
石浩又拿出一块木头:“如果是全注工艺,密度大概在0.82克每立方厘米左右;如果是半注入工艺,则是0.75克每立方厘米左右,这就是半注入工艺的人造木。”
孔克己拿过来掂量一下,果然这一块木头轻一点,他摸了摸上面的蜡膜:“加了油蜡,这种木材的可燃性会不会增加?”
对此石浩也没有掩饰的意思:“孔经理的担忧确实存在,目前注蜡人造木的可燃性比较强,类似于桉树。”
“有斧头吗?”
“斧头?有。”
“再拿几块天然的木头和竹子过来,如果有合成木木料也拿一些过来。”
听到这个吩咐,石浩明白孔克己想试一试这些木头的强度和硬度,随即安排下去。
二十多分钟后。
斧头和材料都准备好了。
孔克己拿起斧头,拿起一块人造木,抬手就是一劈。
咔嚓!
锋利的斧头劈入人造木几厘米,但木头并没有出现类似于天然木材的纹路撕裂缝隙,而是将斧头卡在其中。
脚踩着人造木,将斧头拔起来。
他看向一旁写着天然松木的木头,再次一斧头下去。
咔嚓!这一次顺着木头纹路劈,因此便很快劈开了松木。
转过身来,他调整了一下刚才那块人造木的,找到了布满密密麻麻小点的那一面,这些密密麻麻的小点,就是竹纤维的横截面,因此这一面就类似于木头的横截面。
抬手,斧头随即落下。
咔嚓!
“咦?”孔克己这下子,终于发现了人造木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其横截面的结合强度也非常好,不会像天然木材那样,被从利器从横截面撕开。
既有天然木材的横向强度,也有天然木材没有的纵向强度。
劈了一会木材,孔克己基本可以判断出,这些人造木的强度和硬度了,基本和一些比较好硬木强度相当,硬度则和轻木差不多。
眼看时间差不多到饭点,石浩便提议道:“孔经理,午饭时间到了,大家到食堂吃顿便饭吧。”
“呼!也好。”孔克己放下斧头,解下衬衫的两个扣子,又接过助理的西装外套。
来到红都的食堂,也是江海食府。
海陆丰公司对于一部分比较集中的机构,往往不设立内部食堂,而是将食堂包在江海食府,或者合作企业、个体户餐饮店之中。
由于公司有明确规定,员工工作期间不能饮酒,或者饮酒作业,因此早饭、午饭都是不能喝酒精饮料的,晚上可以自己喝,但公司内部的员工聚会、宴请合作伙伴之类,也是不允许喝酒的。
而且江海食府等海陆丰系餐饮店,都是不卖酒精饮料的。
孔克己也是一个烟酒不沾的人,石浩等人看到他没有提什么喝酒之类的要求,自然不会顶风作案。
毕竟中午喝酒,很容易被其他员工举报给监察部。
点了菜。
石浩便开口说道:“孔经理,你认为这种人造木有没有前景?”
孔克己喝了一口柠檬茶:“前景要看成本,差不多了,什么东西都有前景;成本高了,黄金都没有前景。”
“我们做过成本估算,目前生产一方人造木,成本大概在1500块钱左右。”石浩尴尬地挠了挠脸颊,不过他随即补充道:“如果可以大规模生产,应该可以压缩到每方800块钱左右。”
孔克己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看向助理,助理查了查一下目前天然木材的市场价,随即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他顿时摇了摇头:“你们的成本偏高,比很多天然木材的市场价都高,这很难和天然木材竞争。”
“我们也在想办法降低成本…”
然而孔克己没有听石浩的解释,而是打断了他:“你们应该清楚一点,很多成本是很难压缩的,比如竹子采购价格,还有营养液的原材料,这些东西就是固定投入,因此你们想压缩成本的想法,是非常困难的。”
石浩等人随即沉默下来。
一直管理赣南分公司生产工作的孔克己非常清楚生产成本的组成,很多成本是很难压缩的,他并不认为人造木的成本可以低于每方700块钱,这个价格如果玩低端产品,肯定是血本无归。
他提点道:“你们专心研究技术和压缩成本,虽然不太可能减少太多,但能减多少是多少,而技术应用方面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我明白了。”石浩也醒悟过来,知道自己有些本末倒置了,自己作为科研事业部系统的人,不应该将精力放在技术产业化上,而是要关注技术改进。
“我从市场的角度说一下你们这个技术的前景吧!”孔克己思考片刻,继续说道:
“人造木技术的特点是可以生产非常大的一体化木材,因此你们应该做的方向,是研究可以直接生长出家具轮廓、或者家具零件的人造木,减少加工环节的浪费和加工成本。”
石浩等人连忙点头,同时还笔记下这些内容。
“第二个方向,是生产有特色的人造木,比如你们应该研究如何在培育人造木过程中,通过人为添加色素,让木材拥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又比如,你们可以通过预处理竹纤维,将漂白的竹纤维和原色竹纤维排列组合,看看可不可以形成类似于木纹的结构。”
“或者加上一些有特殊香味的天然木材、香料等,让人造木可以长期散发出香味,这不就可以制造出香木。”
石浩目光明亮:“孔经理言之有理,我们在技术产业化方面,还需要多多学习。”
孔克己喝了一口柠檬茶润了润喉咙:“另外注蜡人造木能不能通过添加其他安全成分,实现阻燃的目的?我想这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毕竟现在有很多塑料都可以做到阻燃,没有理由蜡做不到。”
“多谢孔经理提醒,我回去之后,会尽快安排实验。”石浩边说边记。
孔克己想了想,便打算给他们一点甜头:“前期可以考虑在赣南建设一个实验性质的木地板工厂,如果我刚才没有听错,人造木的热膨胀系数比较小是吧?”
听到这个承诺,石浩兴奋地点了点头:“嗯,由于纤维重组,如果是半注蜡人造木,其热膨胀系数是普通木材的21%左右。”
“你看,这不就就是卖点,低热膨胀系数、带有一定的自润性、加上可以编织纹有,而且没有合成木的健康风险,这些优点非常适合做木地板。”
“对对对。”石浩宛如小鸡啄米。
饭后。
下午。
一行人又看了人造木的燃烧测试。
果然,无蜡人造木、半蜡人造木、全蜡人造木的燃烧情况非常不一样。
其中全蜡人造木的燃烧情况,简直是和蜡烛一样,半蜡人造木则和富含油脂的松木、桉树一样。
紧接着,他们又带孔克己等人去看了使用人造木制造的各种木制品,几个有木工爱好的研究员,这大半年以来,在这边鼓捣了很多东西。
包括各种木质模型、木家具,还有独木舟、无人机、汽车外壳等。
这些东西都是研究员们的脑洞,也是他们自己通过机床亲手加工出来的。
孔克己随便看了一遍,便去其他实验室发红包了。
而石浩团队的研究员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开始根据中午孔克己提点的方向做研究方案。
为了方便研究,石浩没有一个个方向做,而是打算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方向。
另一边。
孔克己也来到了209实验室。
听说了206实验室的事情之后,209实验室的负责人甘知鱼博士,也向他介绍了他们实验室的成果。
“孔经理,这是我们团队研究的新型碳纤维材料。”
看着眼前这一大捆细丝,孔克己问道:“这种材料有什么用途?”
“经理应该知道咱们公司在民勤那边的实验室,研究出一种高强度铝硅纳米管,其导电性能非常好,介于铜和银之间。”
“嗯,听说过。”孔克己随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你们这种材料也可以作为导线使用?”
“是的,我们通过化学沉积工艺,在硅纳米管表面沉积了一层碳,从而形成了碳纳米管,其导电性能几乎是铜导线48倍左右…”甘知鱼博士滔滔不绝介绍着他们团队的成果。
“可以替代铜和铝在导线的用途吗?”
甘知鱼点了点头:“可以,而且由于导电性能非常好,因此我们的导线可以做得比较小,而且电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也比较少。”
孔克己看着眼前的细丝感叹道:“看来公司在科研项目上的投入,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没有妄自尊大的甘知鱼谦虚地回道:“我们都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毕竟没有硅纳米管材料,就没有低成本的碳纳米管材料。”
“现在这个技术有什么难点吗?”
甘知鱼无奈说道:“难点就是成本太高,主要的难点是良率,为了保证良率,我们采用了高纯度的纳米碳粉,才可以保证生产导线达到良好的导电性能。”
“慢慢来,你们可以考虑改进工艺。”
“这也是我们目前在努力的方向。”
孔克己并不是太过于追求产品完美的人,因此他开口问道:“可以通过降低导电性能,实现低成本生产吗?”
“呃?不可以,因为一旦碳纳米管沉积了太多杂质,其导电性能会直线下降,然后退化到和普通碳纤维差不多。”
并没有太失望的孔克己拍了拍他肩膀:“那就继续改进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