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农药与化肥
    日渐西斜。
    一直忙到晚上,李暮才伸了个懒腰,将资料整理完毕。
    70年代的标准大纲,用到现在,还是需要经过一定的修改的。
    尤其是国内的技术条件,不少方面都够不上标准。
    “按照这份大纲来,能避免以后少走不少的弯路。”李暮拿起厚厚的一沓稿纸,长松一口气。
    他站起身,准备叫来关建民,将文件送去航空院。
    刚刚出了办公室。
    忽然,眼睛的余光,便在角落发现另一个躲在那里的熟人。
    “刘院长?”李暮走上前,认出对方的身份。
    农学院的院长,刘全工。
    听到他的声音,后者立刻欣喜地抬起头来。
    李暮哭笑不得道:“您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在这里待着。”
    “嗨,没事儿,就待了一会儿,看到你在忙,我就没有打扰。”刘全工笑道。
    他倒是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毕竟李暮现在忙的东西,肯定是相当重要的研究。
    与之相比,他的事情,反倒不值一提。
    “您先到我的办公室稍等片刻,我让建民去送份文件,再回来和您详谈。”李暮一看便知道他是有事。
    于是先将人邀进去,然后找到关建民,让后者务必亲自将文件送到航空院。
    做完这些,他才回到办公室。
    ……
    从抽屉中拿出一盒雨前龙井,李暮简单地冲泡了两杯茶,端到沙发处。
    他将茶水推给刘全工,笑道:“说起来我和刘院长也有段时间没见了啊!”
    “我倒是经常能看到您,报纸上,广播里,还有在学校里,也有很多学生喜欢谈论你呢。”刘全工道。
    他的语气中满是感慨。
    虽说早早便知道,李暮一定会一鸣惊人。
    但也想不到能走到今天这个程度。
    人民的科学家,这五个字的重量,可谓是重到了极致。
    常人若是能获此称呼,哪怕日后的学术生涯一无所成,都能一辈子衣食无忧享尽尊崇。
    李暮笑道:
    “不过是国家刚好需要一个代表,然后刚好选中了我而已。”
    “咱们也都是老熟人了,刘院长,您有事就直说好了。”
    “倘若能答应的,我一定帮忙,用不着说这些客套话。”
    刘全工闻言,也不再遮遮掩掩,道:
    “其实是这样,我们想在农药或者化肥方面,再进行新的突破。”
    “但不管是米胜华教授,还是袁培业教授,都自觉不能担此重任。”
    “所以,我们便都想到了您,如果您肯帮忙,我们肯定能够成功!”
    他的目光满是诚挚。
    李暮听完微微沉吟片刻。
    他确实有意去继续升级化肥和农药,进而将这两样东西售往东南边的市场,换取农产品和农副产品。
    “主持研究恐怕不行。”他摇了摇头。
    闻言,刘全工眼底瞬间露出失望之色。
    然而李暮下一句话便道:“但我可以以顾问的身份,协助米、袁二位教授进行研究。”
    “当真!”刘全工高兴地直接站了起来。
    李暮笑道:“自然是真的,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若非现在有其他的事情走不开,我肯定会直接答应下来。”
    “太好了,我这就去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刘全工说完,兴冲冲地便要往外走。
    见状,李暮连忙喊住他,道:
    “刘院长您稍等,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咱们研制新的化肥和农药,除了供应国内的需求之外。”
    “您觉得,有没有可能销往东南边,用来换回粮食蔬果呢?”
    他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毕竟自己想得再好,也难免会有片面的地方。
    “销往国外?产量是个问题啊,而且国外的农业环境和病虫害环境和国内还是有一定差别的,需要针对性地去专门研究适合的产品。”刘全工皱眉道。
    他当然相信李暮的判断。
    但这件事情,听着确实有些吃力不讨好。
    国内的产能目前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又怎么能余量出口。
    “不过这个想法是对的,只是现在不太适合,您别介意。”刘全工补充道。
    李暮笑了笑,道:
    “您放心吧,只是探讨而已,我怎么会在意呢。”
    “而且您说的也很有道理,现在确实不适合。”
    “但如果我们能解决产量的问题呢?”
    他当然清楚产量是个问题。
    “能解决的话,当然可以出口,但只是换粮食蔬果,他们肯吗……”刘全工眼睛亮了亮,但仍有些迟疑。
    夏国是缺粮食。但东南边那仨瓜俩枣,自己都吃不饱,会和他们换?
    要换也是换工业上的东西。
    “活生生的增产例子摆在他们面前,怎么可能不可肯。”李暮笑道。
    东南边的国家也不傻。
    如果知道通过农药和化肥,能够增产近三成。
    恐怕不惜代价,都会想办法得到。
    “那好,回头我去和郭院长上报,请他找一些东南边国家的农业专家过来。”刘全工见李暮兴致勃勃,也没有继续反对。
    这件事情,如果搞得好的话,确实能让国内的粮食储备获得极大地提升。
    而且还不用他们去种。
    所需要付出的,只是一些农药、化肥的工业产能而已。
    送走刘全工后。
    李暮在国科院的饭堂吃了顿晚饭,便回到家中。
    刚刚进门,便看到王娅坐在沙发上。
    见状,他的脚步顿时轻了许多,笑道:“今天回来得挺早的啊,吃饭了吗,我给你去煮碗面。”
    “不用,我不饿。”王娅扭过头,盯着他,道:“明天是你请假的最后一天了吧,还要去京工院继续讲课?”
    李暮点点头,道:
    “对,不过我过去其实也没什么事情,有杨天形、周溪令他们在,节省了我很多力气。”
    “现在学生大部分也是他们在带,我主要是挑一挑学生,看一看有没有天赋不错的。”
    “所以实际上也不是很忙,你不用担心。”
    他说完后。
    王娅轻轻哼了一声,道:
    “我又没有说我担心。”
    “只是你好不容易休息,不能还是把时间都在工作上。”
    “至少也得有一天的休息机会吧,否则就太辛苦了。”
    这番话让李暮心中不禁苦笑了下。
    比起那些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人,他这点辛苦还真算不上什么。
    说实话。
    这几天借着王陆军和沈雪在航空院和雷达研究所驻点汇报情况,他都已经闲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虽说这也有研究不忙的原因。
    但对于研究工作来说,他心底还是有着争分夺秒的紧迫感。
    “好,以后一定注意,抽出时间多休息,也可以多陪陪你。”李暮走上前,抱住王娅,笑道。
    ……
    次日,早。
    李暮准时准点地在6点起床。
    洗漱锻炼,了半个小时左右。
    便来到书房,开始继续完善高空台的研究方案。
    通过《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大纲》,慢慢摸索出玄鸟-1发动机的稳定标准参数,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但高空台还是要尽快建造,总不能以后都这么来。
    没有详细数据参考,无疑会费事费力。
    ……
    一个小时后。
    李暮停下方案的撰写,转而开始思考农药和化肥进一步地升级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上,夏国目前处在一个瓶颈期。
    没有种苗品种上的突破,很难出现大规模的产量提升。
    西南农学院那边,他这段时间也写了两封信过去,但林志周都还没有回信,恐怕研究得不是很顺利。
    估摸着,没个一两年的功夫,恐怕出不来什么成果。
    这个速度还算是快的了。
    毕竟农业研究,尤其是在种苗培育方面,费的时间,动辄都是几十年的功夫。
    “农药和化肥方面,在氯氰菊酯之后,便是发国75年的溴氰菊酯、三德80年的氟氯氰菊酯和m帝83年的联苯菊酯……”李暮查看着资料中的内容。
    很快,他便将目光锁定到了氟氯氰菊酯上。
    在82年的时候,大嘤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推出了这一款拟除虫聚酯。
    其具备触杀和胃毒作用、趋避作用、广谱性、高效性、安全性和长持效期等优势,广受农户喜爱。
    独特的神经毒剂作用机制,能够让害虫中毒后迅速丧失功能直至死亡。
    “就它了。”李暮很快在心中决定。
    虽说溴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等拟除虫聚酯,在建桥大学的档案库里也有资料,不过并没有氟氯氰菊酯详细。
    而且他翻了翻wifi列表,在建桥郡中果然也有帝国化工工业公司,找到的资料更加的完整。
    “然后是化肥方面。”李暮定下农药的研究目标之后,转而继续看起化肥的资料。
    解决了磷肥的问题后,夏国的磷肥需求,已经在逐步摆脱依赖进口的状况。
    估计2到3年的时间,便能实现反向出口。
    “除了磷肥之外,好像国内的氮肥,也比较稀缺。”李暮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
    夏国建国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化肥都十分依赖进口。
    比如氮肥方面,64年进口量便达到40w吨,67年甚至增加到了94w吨。
    这固然有工业基础薄弱,生产量难以上去的原因,不过也未必没有化肥技术落后的影响。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笔落烽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笔落烽火并收藏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