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1261南下
潞江城北二十多里地的密林里,黑压压站满了人。
人群前面,千余人被绑在木桩上,嘴上缠着绷条让他们发不出声音。
虽然他们在很努力的想要挣脱捆绑,但一切都是徒劳的。
从他们被带到这里,再到被绑在这里,他们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
就算后知后觉,他们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儿。
特别是在看到从远处被带来的人以后,他们心里的恐惧就弥漫了全身。
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他们会怎么死。
“这些人,就是欺负你们的那些人的帮凶。
我不知道你们认不认识他们,如果认识,肯定就会知道。
他们就是土司首领身边的亲信,为他们做打手欺压你们的那群人。
你们本来是可以跑掉的,但是那些人抛弃了你们,让你们守在这里,用性命去换取他们逃生”
李如柏在台子上讲话,自有缅军翻译给其他士兵解释他的话。
很快,场面就开始变得乱糟糟闹哄哄起来。
这段时间,明军给这些战俘灌输的思想就是他们是被他们的首领放弃的一群人,要他们用命换取自己的平安。
谁想死?
没有人会这么想。
如果还是在军队里,自然想到的只有执行命令,哪怕战死疆场。
可是,在战争结束以后,他们被关进战俘营,每天只能饥一顿饱一顿混日子,看不到明天的时候,自然就有时间去想了。
想起他们身边的人被明军俘虏,想起那些远去的,跟在首领身边逃走的人。
羡慕、嫉妒,不满的情绪,在悄无声息中滋生。
而看到不远处,那些曾经跟在大人物身边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家伙被绑在那里的惨样,心中多少痛快了不少。
“不要觉得不让你们吃饱是对不住你们,我们的粮食凭什么给你们吃?
要吃饱可以,要吃好也可以,每天大鱼大肉,都不是问题,那你们的臣服大明,得为大明卖命,大明才会给你们这些你们想要的。
甚至,我们还可以给你们更多.”
李如柏继续在高台上大喊起来。
现在这些战俘,每天只有早晚两顿半饱的稀粥,许多人已经瘦脱相了。
其实,只要拿出粮食,让他们吃饱,他们这群人里不少人都会选择听话,说什么就是什么。
“杀了他们,向大明证明你们的勇武,和过去缅甸的切割,你们就可以得到你们想要得到的。
而且,你们将不再是普通老百姓,你们会被编入明军队伍继续留在缅甸,成为管理缅甸的官吏。
以后,你们再不是受人欺负的老百姓,而是管理他们的人上人
想想你们的家人,他们还在家里担心你们的安危,而你们现在就可以选择你们的未来,是衣锦还乡还是留在这里。”
那些因为懂汉话的缅甸人,是明军最早招募的人手,通过他们,才可以指挥得动那些缅甸兵。
毕竟语言不通,也是个很麻烦的事儿。
这些缅甸翻译,其实已经被内定为缅军小队的小旗,他们都有各自的总旗官,百户大人。
当然,这些都是由明军有功将士充任。
架子搭起来,就等招募到他们的手下,一支兵马就可以成军了。
为了避免有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于是要他们处决那些土司首领的亲兵,彻底断了他们的退路就成了必然选择。
这也是明军在缅甸最初建立所必须走过的一段路,到现在明军并不敢完全信任他们。
“杀了他们,你们以后就是我大明的将士了,马上就可以吃到饱饭,吃到酒肉。”
远处,几辆大车被拉来上面堆满了麻袋和酒坛,还有猪羊。
很快,早就安排好的缅军翻译嘴里大声咒骂着他们那些曾经的土司首领,从明军手里接过钢刀走到前方,对着一个被绑缚的缅军挥动了手里的武器。
一刀下去砍在肩膀上,并没有一刀杀死对方。
而那名缅军眼里已经没有了以往惯有的狠厉眼神,只有恐惧。
虽然听不懂先前那个明将说了什么,但这些走到他面前来的,曾经的缅军士兵嘴里的话他们能听懂。
他们要杀死自己。
以往,都是他们欺负这些小兵,没想到终有一日自己居然会死在他们刀下。
忍着伤痛,那人还在挣扎,虽然是徒劳的,但他还想喊出来。
可惜,没人给他时间,另一个人夺过钢刀,再次一刀劈在他身上。
虽然觉得很不甘,凭什么自己成为第一个鸡,但是剧痛让他只能发出呻吟,他已经没力气挣扎了。
接着第三刀,第四刀,一刀刀劈在他的身上,很快就血肉模糊起来。
而先前砍出一刀的缅军士兵,这个时候却是走出人群,向着不远处的车队跑去。
在那里,已经有明军伙夫开始埋锅烧火,杀猪宰羊准备一顿大餐。
这就是李如柏准备的示范效应,后面的缅军还在迟疑的时候,看到前面已经有人砍出了那一刀,然后就跑向旁边等着吃肉喝酒,很快就有人跟着动了起来。
其实这时候的战俘们都是盲从的。
当第一个人走出来,他身后呼啦啦就会跟上大一群。
李如柏带来的亲兵,勉强维持着秩序,让所有人都要递交投名状。
其实,到这个时候,挥没挥出那一刀已经没有意义,这里所有的人,都会被认为已经做了。
不远处闹哄哄的行刑场地,李如柏已经没心思看下去,李如桢走过来在二哥耳边小声说道:“我们是不是先离开。”
说完,还心有余悸的看向那边。
李如柏挥手招来一个亲兵队长,吩咐道:“一会儿留下一队人,把这些都埋了,看着恶心。”
“是,二爷。”
那亲兵队长急忙抱拳答应一声。
两兄弟下了高台,看着不断有缅军士兵跑向那边吃饭,李如桢又有说道:“二哥,这里只有三万多人,爹爹可是要我们带回去四万人。”
“那没办法,这里就这么多了。”
李如柏双手一摊,“那几千人都被老爹叫人砍了,我们有什么办法。
再说,有这三万多人也够了,大哥不是说了吗,他带两万将士,再加上两万降兵南下就应该够了。
不过,我估计老爹会把这里的人都交给他带走。”
李如柏开口说道。
“其实我也想跟着大哥南下去东吁城。”李如桢接话道。
“我不想去那里,我想去蒲甘城。
东吁城已经被那个俞蛮子占下了,估计好东西都被他捞走了。
听说蒲甘城以前也是缅甸的王城,估计多少会有些东西。
而且最近听到消息,缅甸国内残余的那些权贵都在往蒲甘城跑,估计也会带去不少好东西。”
李如柏更想捞好处,军功那些东西,老爹和大哥他们会为他考虑的。
只要按照他们的命令做事,肯定不会少了功劳。
“二哥,之前你从阿瓦城听说搞到两箱宝贝,是不是真的?”
李如桢想到听人说的消息,这会儿压低声音问道。
“嘿嘿,你呀,就是傻啦吧唧的,我教你两招。
你想想咱们府里的好东西,一般都是放在哪儿?
不是在老爹身边带着,就是在府里库房里。
我打下一个城,第一步就是去那些大府邸转悠,把他们的库房搬了。
还记得老爹军帐旁边那个看守森严的帐篷吗?
上次我想进去看看,结果戴三那个狗东西居然不让我进去。
我估摸着,那里就是这次老爹搞到的宝贝。
这次我们从阿瓦城杀出来,就是奔着那些权贵和土司去的,结果他们全被老爹给俘虏了。
不用说,好东西肯定都落到老爹手里了。”
李如柏略带不满的说道。
“二哥,你这也太”
李如桢没继续说下去,怎么说他都觉得他们李家是将门出身,打仗还是应该优先争夺功劳。
至于钱财,打仗这会儿应该放在次要位置上。
不过对于这些,并没有人告诉李如柏,李成梁的所有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老大李如松身上,疏于对其他儿子的教导。
这其实也是符合汉人传统,东亚以汉文化为主体,从古到今汉文化对于继承制度都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这从朱元璋定下传位顺序就可以看得出来。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也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
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
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嫡长子继承制自西周以后,汉族王朝基本上都执行周朝宗法制所规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拥有政治继承权。
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级不同,获得不同的次级政治地位。
在礼制时代,主要适用于宗祧继承中-此时家国一体,宗祧继承可涵盖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
进入封建时代,法律严格区别嫡庶,在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和宗祧继承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财产继承中诸子均有继承权,嫡长子仍处于优势地位-王位、爵位、官位、宗祧不可分割,财产可以分割是原因之一。
这种制度体现了等级观念,与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里;但在当时多妻、妾制条件下,一定程度避免了继承中的矛盾冲突。
这样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近代,二十世纪的民法虽然规定各子女可平均继承父母遗产,但在东亚地区,特别是大的宗族门阀家族依旧延续这样的制度。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子女平均分配财产虽然说是西方传入,但实际上可能还是美国的制度,因为他们有其他办法绕过这个限制,让家族可以长期、稳定的把家族财产集中在一起。
而在欧洲,比如英国等国,也有类似汉文化的长子继承制度。
英国的财产继承制,强调的长子的绝对继承权,这和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还是有一些区别。
英国的长子继承制亦即长子享有绝对的继承权,幼子以及女儿没有财产的继承权,他们只能选择去参军或者去修道院。
李如柏或许也是看透了这点,知道家族以后的东西,他和他那些兄弟们只能获得一点点,所以选择“躺平”。
当然,如果原本历史发展,李如柏也就是在萨尔浒一战中唯一一支全身而退的明军部队,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顶着父亲和大哥的光环,他还可以把李家的荣耀继续传承下去。
只是可惜,女真在辽东的崛起,断掉了李家最后的活路。
阿瓦城曾经的守备府,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李成梁的都督行辕。
“父亲,你叫我?”
李如松从外面快步走进屋子,这是一栋完全用木头建造的悬空屋子,地面有多根木桩撑起,类似云南吊脚楼。
外观虽然很朴素,但是内部却被装饰的金碧辉煌。
当初李如松第一次走进这里的时候,就为一个阿瓦城守将都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感到惊叹。
而李成梁来到这里以后,也是如此,实在难以相信这样一个国度,居然如此奢华。
在缅甸,黄金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还被视为神圣的物品。
缅甸人认为黄金代表着太阳,与知识和启蒙等品质相关,因此在许多场合都会使用黄金进行装饰。
不过,在李成梁仔细研究那些黄金装饰品以后,兴趣才逐渐淡了下来。
缅甸的黄金确实很多,但是质量不高,或者说提纯不行。
大明户部现在制定的金币规则,缅甸的这些黄金都达不到要求,含金量普遍都很低。
当然,若不是因此,他们也不会有这么多黄金用来装饰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这是东吁城俞大猷送来的书信,你看看吧。”
李如松进屋,李成梁就把俞大猷的信递了过去。
“他不会是催我们尽快出兵南下吧。”
李如松接过书信翻开一看,果然和他的猜测一样,俞大猷要求北部明军尽快南下东吁城。
他带来的部队大多是水师,陆师仅有万人,要统治数百万的缅甸人,实在有些勉强。
“父亲,你的意思是什么?”
李如松折好信纸装入信封里,这才问道。
“虽说朝廷下旨缅甸以我为主,但是他的要求我们必须满足。”
李成梁看看李如松,开口说道:“派人给老二老三传话,尽快带人回来。
你先带两万大军南下.”
潞江城北二十多里地的密林里,黑压压站满了人。
人群前面,千余人被绑在木桩上,嘴上缠着绷条让他们发不出声音。
虽然他们在很努力的想要挣脱捆绑,但一切都是徒劳的。
从他们被带到这里,再到被绑在这里,他们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
就算后知后觉,他们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儿。
特别是在看到从远处被带来的人以后,他们心里的恐惧就弥漫了全身。
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他们会怎么死。
“这些人,就是欺负你们的那些人的帮凶。
我不知道你们认不认识他们,如果认识,肯定就会知道。
他们就是土司首领身边的亲信,为他们做打手欺压你们的那群人。
你们本来是可以跑掉的,但是那些人抛弃了你们,让你们守在这里,用性命去换取他们逃生”
李如柏在台子上讲话,自有缅军翻译给其他士兵解释他的话。
很快,场面就开始变得乱糟糟闹哄哄起来。
这段时间,明军给这些战俘灌输的思想就是他们是被他们的首领放弃的一群人,要他们用命换取自己的平安。
谁想死?
没有人会这么想。
如果还是在军队里,自然想到的只有执行命令,哪怕战死疆场。
可是,在战争结束以后,他们被关进战俘营,每天只能饥一顿饱一顿混日子,看不到明天的时候,自然就有时间去想了。
想起他们身边的人被明军俘虏,想起那些远去的,跟在首领身边逃走的人。
羡慕、嫉妒,不满的情绪,在悄无声息中滋生。
而看到不远处,那些曾经跟在大人物身边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家伙被绑在那里的惨样,心中多少痛快了不少。
“不要觉得不让你们吃饱是对不住你们,我们的粮食凭什么给你们吃?
要吃饱可以,要吃好也可以,每天大鱼大肉,都不是问题,那你们的臣服大明,得为大明卖命,大明才会给你们这些你们想要的。
甚至,我们还可以给你们更多.”
李如柏继续在高台上大喊起来。
现在这些战俘,每天只有早晚两顿半饱的稀粥,许多人已经瘦脱相了。
其实,只要拿出粮食,让他们吃饱,他们这群人里不少人都会选择听话,说什么就是什么。
“杀了他们,向大明证明你们的勇武,和过去缅甸的切割,你们就可以得到你们想要得到的。
而且,你们将不再是普通老百姓,你们会被编入明军队伍继续留在缅甸,成为管理缅甸的官吏。
以后,你们再不是受人欺负的老百姓,而是管理他们的人上人
想想你们的家人,他们还在家里担心你们的安危,而你们现在就可以选择你们的未来,是衣锦还乡还是留在这里。”
那些因为懂汉话的缅甸人,是明军最早招募的人手,通过他们,才可以指挥得动那些缅甸兵。
毕竟语言不通,也是个很麻烦的事儿。
这些缅甸翻译,其实已经被内定为缅军小队的小旗,他们都有各自的总旗官,百户大人。
当然,这些都是由明军有功将士充任。
架子搭起来,就等招募到他们的手下,一支兵马就可以成军了。
为了避免有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于是要他们处决那些土司首领的亲兵,彻底断了他们的退路就成了必然选择。
这也是明军在缅甸最初建立所必须走过的一段路,到现在明军并不敢完全信任他们。
“杀了他们,你们以后就是我大明的将士了,马上就可以吃到饱饭,吃到酒肉。”
远处,几辆大车被拉来上面堆满了麻袋和酒坛,还有猪羊。
很快,早就安排好的缅军翻译嘴里大声咒骂着他们那些曾经的土司首领,从明军手里接过钢刀走到前方,对着一个被绑缚的缅军挥动了手里的武器。
一刀下去砍在肩膀上,并没有一刀杀死对方。
而那名缅军眼里已经没有了以往惯有的狠厉眼神,只有恐惧。
虽然听不懂先前那个明将说了什么,但这些走到他面前来的,曾经的缅军士兵嘴里的话他们能听懂。
他们要杀死自己。
以往,都是他们欺负这些小兵,没想到终有一日自己居然会死在他们刀下。
忍着伤痛,那人还在挣扎,虽然是徒劳的,但他还想喊出来。
可惜,没人给他时间,另一个人夺过钢刀,再次一刀劈在他身上。
虽然觉得很不甘,凭什么自己成为第一个鸡,但是剧痛让他只能发出呻吟,他已经没力气挣扎了。
接着第三刀,第四刀,一刀刀劈在他的身上,很快就血肉模糊起来。
而先前砍出一刀的缅军士兵,这个时候却是走出人群,向着不远处的车队跑去。
在那里,已经有明军伙夫开始埋锅烧火,杀猪宰羊准备一顿大餐。
这就是李如柏准备的示范效应,后面的缅军还在迟疑的时候,看到前面已经有人砍出了那一刀,然后就跑向旁边等着吃肉喝酒,很快就有人跟着动了起来。
其实这时候的战俘们都是盲从的。
当第一个人走出来,他身后呼啦啦就会跟上大一群。
李如柏带来的亲兵,勉强维持着秩序,让所有人都要递交投名状。
其实,到这个时候,挥没挥出那一刀已经没有意义,这里所有的人,都会被认为已经做了。
不远处闹哄哄的行刑场地,李如柏已经没心思看下去,李如桢走过来在二哥耳边小声说道:“我们是不是先离开。”
说完,还心有余悸的看向那边。
李如柏挥手招来一个亲兵队长,吩咐道:“一会儿留下一队人,把这些都埋了,看着恶心。”
“是,二爷。”
那亲兵队长急忙抱拳答应一声。
两兄弟下了高台,看着不断有缅军士兵跑向那边吃饭,李如桢又有说道:“二哥,这里只有三万多人,爹爹可是要我们带回去四万人。”
“那没办法,这里就这么多了。”
李如柏双手一摊,“那几千人都被老爹叫人砍了,我们有什么办法。
再说,有这三万多人也够了,大哥不是说了吗,他带两万将士,再加上两万降兵南下就应该够了。
不过,我估计老爹会把这里的人都交给他带走。”
李如柏开口说道。
“其实我也想跟着大哥南下去东吁城。”李如桢接话道。
“我不想去那里,我想去蒲甘城。
东吁城已经被那个俞蛮子占下了,估计好东西都被他捞走了。
听说蒲甘城以前也是缅甸的王城,估计多少会有些东西。
而且最近听到消息,缅甸国内残余的那些权贵都在往蒲甘城跑,估计也会带去不少好东西。”
李如柏更想捞好处,军功那些东西,老爹和大哥他们会为他考虑的。
只要按照他们的命令做事,肯定不会少了功劳。
“二哥,之前你从阿瓦城听说搞到两箱宝贝,是不是真的?”
李如桢想到听人说的消息,这会儿压低声音问道。
“嘿嘿,你呀,就是傻啦吧唧的,我教你两招。
你想想咱们府里的好东西,一般都是放在哪儿?
不是在老爹身边带着,就是在府里库房里。
我打下一个城,第一步就是去那些大府邸转悠,把他们的库房搬了。
还记得老爹军帐旁边那个看守森严的帐篷吗?
上次我想进去看看,结果戴三那个狗东西居然不让我进去。
我估摸着,那里就是这次老爹搞到的宝贝。
这次我们从阿瓦城杀出来,就是奔着那些权贵和土司去的,结果他们全被老爹给俘虏了。
不用说,好东西肯定都落到老爹手里了。”
李如柏略带不满的说道。
“二哥,你这也太”
李如桢没继续说下去,怎么说他都觉得他们李家是将门出身,打仗还是应该优先争夺功劳。
至于钱财,打仗这会儿应该放在次要位置上。
不过对于这些,并没有人告诉李如柏,李成梁的所有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老大李如松身上,疏于对其他儿子的教导。
这其实也是符合汉人传统,东亚以汉文化为主体,从古到今汉文化对于继承制度都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这从朱元璋定下传位顺序就可以看得出来。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也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
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
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嫡长子继承制自西周以后,汉族王朝基本上都执行周朝宗法制所规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拥有政治继承权。
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级不同,获得不同的次级政治地位。
在礼制时代,主要适用于宗祧继承中-此时家国一体,宗祧继承可涵盖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
进入封建时代,法律严格区别嫡庶,在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和宗祧继承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财产继承中诸子均有继承权,嫡长子仍处于优势地位-王位、爵位、官位、宗祧不可分割,财产可以分割是原因之一。
这种制度体现了等级观念,与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里;但在当时多妻、妾制条件下,一定程度避免了继承中的矛盾冲突。
这样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近代,二十世纪的民法虽然规定各子女可平均继承父母遗产,但在东亚地区,特别是大的宗族门阀家族依旧延续这样的制度。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子女平均分配财产虽然说是西方传入,但实际上可能还是美国的制度,因为他们有其他办法绕过这个限制,让家族可以长期、稳定的把家族财产集中在一起。
而在欧洲,比如英国等国,也有类似汉文化的长子继承制度。
英国的财产继承制,强调的长子的绝对继承权,这和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还是有一些区别。
英国的长子继承制亦即长子享有绝对的继承权,幼子以及女儿没有财产的继承权,他们只能选择去参军或者去修道院。
李如柏或许也是看透了这点,知道家族以后的东西,他和他那些兄弟们只能获得一点点,所以选择“躺平”。
当然,如果原本历史发展,李如柏也就是在萨尔浒一战中唯一一支全身而退的明军部队,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顶着父亲和大哥的光环,他还可以把李家的荣耀继续传承下去。
只是可惜,女真在辽东的崛起,断掉了李家最后的活路。
阿瓦城曾经的守备府,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李成梁的都督行辕。
“父亲,你叫我?”
李如松从外面快步走进屋子,这是一栋完全用木头建造的悬空屋子,地面有多根木桩撑起,类似云南吊脚楼。
外观虽然很朴素,但是内部却被装饰的金碧辉煌。
当初李如松第一次走进这里的时候,就为一个阿瓦城守将都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感到惊叹。
而李成梁来到这里以后,也是如此,实在难以相信这样一个国度,居然如此奢华。
在缅甸,黄金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还被视为神圣的物品。
缅甸人认为黄金代表着太阳,与知识和启蒙等品质相关,因此在许多场合都会使用黄金进行装饰。
不过,在李成梁仔细研究那些黄金装饰品以后,兴趣才逐渐淡了下来。
缅甸的黄金确实很多,但是质量不高,或者说提纯不行。
大明户部现在制定的金币规则,缅甸的这些黄金都达不到要求,含金量普遍都很低。
当然,若不是因此,他们也不会有这么多黄金用来装饰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这是东吁城俞大猷送来的书信,你看看吧。”
李如松进屋,李成梁就把俞大猷的信递了过去。
“他不会是催我们尽快出兵南下吧。”
李如松接过书信翻开一看,果然和他的猜测一样,俞大猷要求北部明军尽快南下东吁城。
他带来的部队大多是水师,陆师仅有万人,要统治数百万的缅甸人,实在有些勉强。
“父亲,你的意思是什么?”
李如松折好信纸装入信封里,这才问道。
“虽说朝廷下旨缅甸以我为主,但是他的要求我们必须满足。”
李成梁看看李如松,开口说道:“派人给老二老三传话,尽快带人回来。
你先带两万大军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