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和冯保,二人是多年的盟友,张居正执掌外朝,冯保把持内廷,一直以来都是大明政坛的黄金搭当。
一旦张居正丁忧,原先的权力格局必然骤变,这显然不符合冯保的利益。
这也是冯保比张居正更加希望皇帝“夺情”的原由。
张居正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要知道,此时由他主导的“考成法”新政已推行至第五个年头,考成法初见成效,各项领域持续深化的关键阶段。
张居正深知,自己如若回乡丁忧,就此失去首辅一职,再想重返权力巅峰,其难度不言而喻。
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在此之前没有辞职宰相能够在离职两年之后又重新登上相位的。
要保证自己的政治理想继续推行,别无他法,只能夺情。
张居正其实也不想回祖籍丁忧,但他不能说。
自古以来,忠臣都是孝子,他是忠臣兼孝子,又是大明的道德典范,他只能守孝。
现在由冯保来操作这些事儿,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我已经让李幼滋奏请,明日御史曾士楚和吏科都给事中陈三谟也会奏请。”
冯保把他的布置告诉了张居正,一是让他看看是否有疏漏,二就是让他早作准备。
这个时候“夺情”,朝中的反应舒适难料。
“李幼滋么?”
到了这个份儿上,张居正也放弃了原来的犹豫。
必须夺情,留在朝中,继续正在进行的事业。
之前的作为,他已经得罪了许多官员,若是改革大业就此半途而废,实在不甘心。
张居正思索片刻就问道:“礼部尚书那里,双林兄可有去问过?”
“马自强吗?我找过他,他没同意,认为有违礼制。
不过我已经告诉他,这是太后和皇爷的意思,想来他应该明白我说的话到底是为了什么。”
冯保乐呵呵说道。
“此事,只要礼部保持沉默,就不会有大问题。”
张居正想到内阁和六部尚书,除了他的人,就是魏广德的人。
魏广德,其实他是希望他让大明王朝做出改变的,所以应不会联合其他人反对夺情才对。
别看魏广德这两天的表现,已经让朝野看到,没了他张居正,内阁运转依旧自如。
但和魏广德十多年的交情,他自认为已经对其人有了足够了解。
魏广德和他一样,来自社会中下层,对大明市井乡野是有足够了解的,知道百姓疾苦。
虽然考成法的推出,伤了少数百姓,但是他正在推行的改革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依旧是好的,会为他们减轻负担。
少数人和多数人,孰轻孰重,张居正分得很清楚。
如果魏广德真的迫不及待想要取代他,在考成法和清丈田地推出后,只要他振臂一呼,就会有无数人汇聚在他身侧。
但是魏广德并没有这么做,他依旧只专注于内阁分配给他的兵部和工部事务上。
虽然现在魏广德也开始插手其他衙门的人事和事务,但那也是每个阁臣都会做的,他不过是没有老师指引,一开始不知道这些事儿。
是的,阁臣要对朝堂进行影响,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安插自己人到各衙门任职,通过他们就可以悄无声息执行自己的想法。
想到这里,张居正又轻轻抚摸起颚下美髯,将有些杂乱的胡子清理顺滑。
张居正的胡子,在朝廷上算是已经,没人的胡子有他的长。
“如此,我就放心了。”
冯保脸上笑容不变,继续说道:“那叔大那里,也该做一些不知才好。
今日下午,李幼滋的奏疏就该送进宫里了。”
“嗯。”
张居正只是微微点头,脸上却没有丝毫笑意。
毕竟父亲死了,张居正还在孝期。
紫禁城里,内阁,魏广德值房。
此时,芦布正在他耳边小声说着外面传进来的消息。
“冯公公先去了礼部,之后就去了户部,然后又召见了御史”
芦布把张吉那边传来的消息耳语以后,就退到一旁。
魏广德依旧心无旁骛的翻看着手里的奏疏,似乎丝毫都没有对他产生影响。
“他现在还是张府?”
魏广德只是随口问了句。
虽然看似是在翻看奏疏,但其实奏疏上的内容他是一个字儿都没有看进去。
虽然很希望张居正夺情,继续他的改革大业,但是本能的,魏广德还是希望张居正离开,自己上位。
即便他知道,出任内阁首辅对于他来说,在这个时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实际上,即便魏广德选择深居简出,可这两天谭纶、江治等人都会到他府上说起此事。
眼看着魏广德能一步登顶,他身后之人自然也有些坐不住了。
自严嵩倒台以后,江西老乡是第一次距离首辅之位如此接近。
一旦魏广德上位,那他们这些人虽然不可能也跟随进入内阁,但却可以为其他人铺好道路。
实际上,严嵩倒台后,江西官员再难踏足内阁,也是因为严嵩倒台仓促且没有太多准备。
严嵩时期那些江西官员,大多年老体弱没法继续活跃在朝堂上。
而其他江西官员,也因为和严家走的太近,之后都在徐阶手上遭到清算。
那时候魏广德还是闲职,根本就没法应对,也只能听之任之。
等他上位,江西官员中品级高的要么外放,要么就是致仕,剩下的也和他不熟悉,所以只能从近些年科举中第的人开始慢慢培养。
越到高位,剩下的人太少了。
“听说,冯公公说之前是代表宫里吊唁,今日是代表他自己。”
芦布接上魏广德的话,马上答道。
魏广德只是微不可察点点头,随即就说道:‘知道了,下去吧,有消息及时通报。’
等芦布走出值房后,魏广德也不装了,直接把奏疏丢在面前,思索起来。
在不远处的张四维值房里,这一幕也在发生。
虽然张四维好像和张居正走得近,可到了这个位置,张四维也已经有实力自成一系。
凭借杨博等亲戚留下的人脉和关系,加上他早年的结交,实际上他手上掌握的政治理论也是不弱于魏广德。
只不过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就算做了什么,也被认为是张居正的安排。
对于张居正丁忧,张四维就能顺势进位次辅,虽然上面还有魏广德压着,他还是顾命大臣,在魏广德没有犯下致命错误前,张四维也没法取而代之。但和魏广德一样,本能的他也想去争。
不止是他,他背后的人也是这么希望的。
内阁第三人只能是阁臣,第二人才是次辅,话语权可比阁臣重得多。
冯保这两天很是活跃,张四维多少也猜出到他们想干什么了。
虽然,张居正离开内阁后这两天并未和他见面。
主动联系冯保示好,张四维还是做不出来的。
现在冯保的活跃,让朝野许多人应该都盯上他了。
一旦这时候他联络冯保的事儿消息传出,不说能不能和冯保搭上线,万一冯保依旧选择张居正,那之前他所做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次辅那边有没有什么动作?”
张四维小声问道。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身旁书吏马上答道:“没有,昨晚就是有些人去他府上,次辅大人散衙后都直接回府。
今早进了内阁,也一直呆在值房里处理奏疏。”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叫外面的人盯住朝中那几位大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要知道。”
张四维微微点着头,他多少猜出魏广德的意思,以不变应万变。
等人离开值房,房里只剩下他一人后,张四维脸上才出现了一丝轻蔑的笑容,嘴里喃喃低语,“想要夺情,那是这么容易的。”
张四维的眼睛不由得盯向一个方向,那里正是魏广德值房。
“张居正想要夺情,那是不是也可以把魏广德也牵扯进来,他也是夺情回朝,应该还有一年左右的守制期才对。”
不过很快,张四维就摇摇头,魏广德孝期早就过了,现在旧事重提根本无济于事。
而且,很容易就让魏广德注意到他,猜出背后出手之人。
“算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是不轻举妄动好了。
不管事儿最后能不能成,首先要保证自己干净。”
张四维下定决心,表面上保持沉默,用心办差就行了,和魏广德一样,坐稳内阁阁臣的位置再说。
私底下,还是要利用江南的官员出面,阻止“夺情”事件的发生。
表面上,张四维背后是山西官员组成的派系。
但实际上,他身后还站着许多江淮官员,他们是和家里有商贸联系的士绅所扶持的官员,只不过张四维表面上和他们没关系而已。
这次,张四维打算让他们做主力,反对夺情。
至于张居正改革的那些举措,虽然对于朝廷有利,但朝廷不做,在他看来也没有什么大碍。
多少年都这么过来了,改不改又有什么关系。
何况,真的开始清丈,他家的田地可也保不齐就被人注意到了。
张四维家族,不仅在山西有庞大的田地,在江南也有,都是靠经商贩盐赚取的银子购买的。
徐阶家族拥有的田产很巨大,但张四维家族这样世代经商的商宦之家也是不遑多让。
徐家有田地和纺织作坊,他张家有自己的商路和盐道,张家的钱可比徐家强大太多了。
而徐家发家,多少是吃了朝廷的利,而张家则是钻了朝廷的空子,说起来可要干净得多。
申时中,李幼滋的奏疏终于被送进了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官员在看到李幼滋奏疏的那一刻,都是心神俱颤。
无他,李幼滋可是户部的人,谁不知道当朝首辅掌控着户部,李幼滋的奏疏,是否就代表着首辅的意志?
通政使司不敢怠慢,马上就把奏疏专门送进宫里,交司礼监登记,然后送到内阁请阁臣票拟。
冯保此时就在司礼监,看到李幼滋的奏疏,很是满意。
“天下不可一日无首辅,恳请皇帝予以夺情,准许其在官守制。”
冯保手里拿着李幼滋奏疏的抄本,轻声念着上面的句子不住点头。
这话,可不就是皇帝那句“朝廷需要张先生”对上了。
招手唤来心腹太监,在他耳边轻声说道:“把消息传出去,皇爷在两宫太后面前说了‘朝廷需要张先生’,这话我要今晚传遍京城官场。”
“是,爷爷。”
那太监是冯保收的干儿子又收的干儿子,看重机灵能干,送到他这里历练的。
现在的冯保,就是宫里实力最大的祖宗。
而此时,通政使司收到李幼滋请求皇帝“夺情”,让首辅大人留官守制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遍了京城各衙门。
许多官员这才反应过来,冯保今日的活跃到底是为了什么。
先去见了马自强,又去户部见了李幼滋,最后还有张居正。
虽然看上去此事是冯保在推动,可难保这就不是张居正的意思。
毕竟前一天,冯保也去见了他,后一天操作一番后,又去见了他。
冯保是彻底把手里的牌亮出来了,接下来就看朝臣们的反应了。
“去,派人打听内阁的消息,看看魏次辅怎么票拟。”
此时,许多人的眼睛都看向内阁,等着魏广德的反应。
这两天魏广德在内阁兢兢业业办公,怕是不会容忍此事发生才对。
李幼滋的奏疏如同一颗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强烈的震动了大明的朝堂。
他的奏疏也在司礼监快速登记后,专门送到了魏广德面前。
事关重大,自然要他这个次辅来票拟。
其实,夺情在大明朝并不鲜见。
比如永乐朝的杨荣,宣德朝的杨溥和金幼孜,景泰朝的江渊和王文,成化朝的李贤,都曾经夺情过。
江渊奏请丁忧守制时,景泰帝拒绝理由是“国家正用人之际,令其夺情视事”。
王文奏请丁忧守孝时,景泰帝拒绝理由是“朕赖卿辅导,卿勿以私恩废公义,宜抑情遵命,成大孝”。
现在烫手山芋看似是落到魏广德手里,无数双眼睛都在看着他的票拟。
别觉得内阁票拟在发布前应该保密,实际上内阁的中书舍人要登记来回奏疏,自然可以看到阁臣的票拟内容。
在司礼监也有类似程序,所以消息很容易就能打探出来,早于批红。
魏广德看了李幼滋奏疏,其实已经猜出最后的结果。
对此,魏广德直接写好票拟:兹事体大,虽早有成例,但臣不敢妄言,请陛下明断。
踢皮球谁不会,来自后世的人就没人不会踢皮球的。(本章完)
一旦张居正丁忧,原先的权力格局必然骤变,这显然不符合冯保的利益。
这也是冯保比张居正更加希望皇帝“夺情”的原由。
张居正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要知道,此时由他主导的“考成法”新政已推行至第五个年头,考成法初见成效,各项领域持续深化的关键阶段。
张居正深知,自己如若回乡丁忧,就此失去首辅一职,再想重返权力巅峰,其难度不言而喻。
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在此之前没有辞职宰相能够在离职两年之后又重新登上相位的。
要保证自己的政治理想继续推行,别无他法,只能夺情。
张居正其实也不想回祖籍丁忧,但他不能说。
自古以来,忠臣都是孝子,他是忠臣兼孝子,又是大明的道德典范,他只能守孝。
现在由冯保来操作这些事儿,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我已经让李幼滋奏请,明日御史曾士楚和吏科都给事中陈三谟也会奏请。”
冯保把他的布置告诉了张居正,一是让他看看是否有疏漏,二就是让他早作准备。
这个时候“夺情”,朝中的反应舒适难料。
“李幼滋么?”
到了这个份儿上,张居正也放弃了原来的犹豫。
必须夺情,留在朝中,继续正在进行的事业。
之前的作为,他已经得罪了许多官员,若是改革大业就此半途而废,实在不甘心。
张居正思索片刻就问道:“礼部尚书那里,双林兄可有去问过?”
“马自强吗?我找过他,他没同意,认为有违礼制。
不过我已经告诉他,这是太后和皇爷的意思,想来他应该明白我说的话到底是为了什么。”
冯保乐呵呵说道。
“此事,只要礼部保持沉默,就不会有大问题。”
张居正想到内阁和六部尚书,除了他的人,就是魏广德的人。
魏广德,其实他是希望他让大明王朝做出改变的,所以应不会联合其他人反对夺情才对。
别看魏广德这两天的表现,已经让朝野看到,没了他张居正,内阁运转依旧自如。
但和魏广德十多年的交情,他自认为已经对其人有了足够了解。
魏广德和他一样,来自社会中下层,对大明市井乡野是有足够了解的,知道百姓疾苦。
虽然考成法的推出,伤了少数百姓,但是他正在推行的改革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依旧是好的,会为他们减轻负担。
少数人和多数人,孰轻孰重,张居正分得很清楚。
如果魏广德真的迫不及待想要取代他,在考成法和清丈田地推出后,只要他振臂一呼,就会有无数人汇聚在他身侧。
但是魏广德并没有这么做,他依旧只专注于内阁分配给他的兵部和工部事务上。
虽然现在魏广德也开始插手其他衙门的人事和事务,但那也是每个阁臣都会做的,他不过是没有老师指引,一开始不知道这些事儿。
是的,阁臣要对朝堂进行影响,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安插自己人到各衙门任职,通过他们就可以悄无声息执行自己的想法。
想到这里,张居正又轻轻抚摸起颚下美髯,将有些杂乱的胡子清理顺滑。
张居正的胡子,在朝廷上算是已经,没人的胡子有他的长。
“如此,我就放心了。”
冯保脸上笑容不变,继续说道:“那叔大那里,也该做一些不知才好。
今日下午,李幼滋的奏疏就该送进宫里了。”
“嗯。”
张居正只是微微点头,脸上却没有丝毫笑意。
毕竟父亲死了,张居正还在孝期。
紫禁城里,内阁,魏广德值房。
此时,芦布正在他耳边小声说着外面传进来的消息。
“冯公公先去了礼部,之后就去了户部,然后又召见了御史”
芦布把张吉那边传来的消息耳语以后,就退到一旁。
魏广德依旧心无旁骛的翻看着手里的奏疏,似乎丝毫都没有对他产生影响。
“他现在还是张府?”
魏广德只是随口问了句。
虽然看似是在翻看奏疏,但其实奏疏上的内容他是一个字儿都没有看进去。
虽然很希望张居正夺情,继续他的改革大业,但是本能的,魏广德还是希望张居正离开,自己上位。
即便他知道,出任内阁首辅对于他来说,在这个时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实际上,即便魏广德选择深居简出,可这两天谭纶、江治等人都会到他府上说起此事。
眼看着魏广德能一步登顶,他身后之人自然也有些坐不住了。
自严嵩倒台以后,江西老乡是第一次距离首辅之位如此接近。
一旦魏广德上位,那他们这些人虽然不可能也跟随进入内阁,但却可以为其他人铺好道路。
实际上,严嵩倒台后,江西官员再难踏足内阁,也是因为严嵩倒台仓促且没有太多准备。
严嵩时期那些江西官员,大多年老体弱没法继续活跃在朝堂上。
而其他江西官员,也因为和严家走的太近,之后都在徐阶手上遭到清算。
那时候魏广德还是闲职,根本就没法应对,也只能听之任之。
等他上位,江西官员中品级高的要么外放,要么就是致仕,剩下的也和他不熟悉,所以只能从近些年科举中第的人开始慢慢培养。
越到高位,剩下的人太少了。
“听说,冯公公说之前是代表宫里吊唁,今日是代表他自己。”
芦布接上魏广德的话,马上答道。
魏广德只是微不可察点点头,随即就说道:‘知道了,下去吧,有消息及时通报。’
等芦布走出值房后,魏广德也不装了,直接把奏疏丢在面前,思索起来。
在不远处的张四维值房里,这一幕也在发生。
虽然张四维好像和张居正走得近,可到了这个位置,张四维也已经有实力自成一系。
凭借杨博等亲戚留下的人脉和关系,加上他早年的结交,实际上他手上掌握的政治理论也是不弱于魏广德。
只不过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就算做了什么,也被认为是张居正的安排。
对于张居正丁忧,张四维就能顺势进位次辅,虽然上面还有魏广德压着,他还是顾命大臣,在魏广德没有犯下致命错误前,张四维也没法取而代之。但和魏广德一样,本能的他也想去争。
不止是他,他背后的人也是这么希望的。
内阁第三人只能是阁臣,第二人才是次辅,话语权可比阁臣重得多。
冯保这两天很是活跃,张四维多少也猜出到他们想干什么了。
虽然,张居正离开内阁后这两天并未和他见面。
主动联系冯保示好,张四维还是做不出来的。
现在冯保的活跃,让朝野许多人应该都盯上他了。
一旦这时候他联络冯保的事儿消息传出,不说能不能和冯保搭上线,万一冯保依旧选择张居正,那之前他所做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次辅那边有没有什么动作?”
张四维小声问道。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身旁书吏马上答道:“没有,昨晚就是有些人去他府上,次辅大人散衙后都直接回府。
今早进了内阁,也一直呆在值房里处理奏疏。”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叫外面的人盯住朝中那几位大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要知道。”
张四维微微点着头,他多少猜出魏广德的意思,以不变应万变。
等人离开值房,房里只剩下他一人后,张四维脸上才出现了一丝轻蔑的笑容,嘴里喃喃低语,“想要夺情,那是这么容易的。”
张四维的眼睛不由得盯向一个方向,那里正是魏广德值房。
“张居正想要夺情,那是不是也可以把魏广德也牵扯进来,他也是夺情回朝,应该还有一年左右的守制期才对。”
不过很快,张四维就摇摇头,魏广德孝期早就过了,现在旧事重提根本无济于事。
而且,很容易就让魏广德注意到他,猜出背后出手之人。
“算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是不轻举妄动好了。
不管事儿最后能不能成,首先要保证自己干净。”
张四维下定决心,表面上保持沉默,用心办差就行了,和魏广德一样,坐稳内阁阁臣的位置再说。
私底下,还是要利用江南的官员出面,阻止“夺情”事件的发生。
表面上,张四维背后是山西官员组成的派系。
但实际上,他身后还站着许多江淮官员,他们是和家里有商贸联系的士绅所扶持的官员,只不过张四维表面上和他们没关系而已。
这次,张四维打算让他们做主力,反对夺情。
至于张居正改革的那些举措,虽然对于朝廷有利,但朝廷不做,在他看来也没有什么大碍。
多少年都这么过来了,改不改又有什么关系。
何况,真的开始清丈,他家的田地可也保不齐就被人注意到了。
张四维家族,不仅在山西有庞大的田地,在江南也有,都是靠经商贩盐赚取的银子购买的。
徐阶家族拥有的田产很巨大,但张四维家族这样世代经商的商宦之家也是不遑多让。
徐家有田地和纺织作坊,他张家有自己的商路和盐道,张家的钱可比徐家强大太多了。
而徐家发家,多少是吃了朝廷的利,而张家则是钻了朝廷的空子,说起来可要干净得多。
申时中,李幼滋的奏疏终于被送进了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官员在看到李幼滋奏疏的那一刻,都是心神俱颤。
无他,李幼滋可是户部的人,谁不知道当朝首辅掌控着户部,李幼滋的奏疏,是否就代表着首辅的意志?
通政使司不敢怠慢,马上就把奏疏专门送进宫里,交司礼监登记,然后送到内阁请阁臣票拟。
冯保此时就在司礼监,看到李幼滋的奏疏,很是满意。
“天下不可一日无首辅,恳请皇帝予以夺情,准许其在官守制。”
冯保手里拿着李幼滋奏疏的抄本,轻声念着上面的句子不住点头。
这话,可不就是皇帝那句“朝廷需要张先生”对上了。
招手唤来心腹太监,在他耳边轻声说道:“把消息传出去,皇爷在两宫太后面前说了‘朝廷需要张先生’,这话我要今晚传遍京城官场。”
“是,爷爷。”
那太监是冯保收的干儿子又收的干儿子,看重机灵能干,送到他这里历练的。
现在的冯保,就是宫里实力最大的祖宗。
而此时,通政使司收到李幼滋请求皇帝“夺情”,让首辅大人留官守制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遍了京城各衙门。
许多官员这才反应过来,冯保今日的活跃到底是为了什么。
先去见了马自强,又去户部见了李幼滋,最后还有张居正。
虽然看上去此事是冯保在推动,可难保这就不是张居正的意思。
毕竟前一天,冯保也去见了他,后一天操作一番后,又去见了他。
冯保是彻底把手里的牌亮出来了,接下来就看朝臣们的反应了。
“去,派人打听内阁的消息,看看魏次辅怎么票拟。”
此时,许多人的眼睛都看向内阁,等着魏广德的反应。
这两天魏广德在内阁兢兢业业办公,怕是不会容忍此事发生才对。
李幼滋的奏疏如同一颗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强烈的震动了大明的朝堂。
他的奏疏也在司礼监快速登记后,专门送到了魏广德面前。
事关重大,自然要他这个次辅来票拟。
其实,夺情在大明朝并不鲜见。
比如永乐朝的杨荣,宣德朝的杨溥和金幼孜,景泰朝的江渊和王文,成化朝的李贤,都曾经夺情过。
江渊奏请丁忧守制时,景泰帝拒绝理由是“国家正用人之际,令其夺情视事”。
王文奏请丁忧守孝时,景泰帝拒绝理由是“朕赖卿辅导,卿勿以私恩废公义,宜抑情遵命,成大孝”。
现在烫手山芋看似是落到魏广德手里,无数双眼睛都在看着他的票拟。
别觉得内阁票拟在发布前应该保密,实际上内阁的中书舍人要登记来回奏疏,自然可以看到阁臣的票拟内容。
在司礼监也有类似程序,所以消息很容易就能打探出来,早于批红。
魏广德看了李幼滋奏疏,其实已经猜出最后的结果。
对此,魏广德直接写好票拟:兹事体大,虽早有成例,但臣不敢妄言,请陛下明断。
踢皮球谁不会,来自后世的人就没人不会踢皮球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