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 作者:木林森444
[VIP]第八十七章 突破淮河(下)
到了九月十六曰,在豫南战场的局势是,清军的中路军占领了息县,并渡过了淮河,并在淮河南岸派驻了三万士兵,包括有八千名火铳兵,另有各种火炮一百余门,建立起岸头阵地。而在左右两路,清军只是杀到了淮河北岸,中华军虽然退过淮河,但并未再向后撤退,而是仍然守在淮河南岸。
虽然清军的中路突破了淮河,但并没有马上向淮河南岸大规模增兵,而是一面在淮河南岸继族建立防守阵地,一面在河面上架设浮桥,一连两天的时间,都没有向南岸的纵深发展,也没有继续派兵过河。
而这二天的时间,也让成进和李定国十分焦急,因为中华军放开淮河防线的目地,就是要将清军引到淮河南岸来,然后进行包围作战,如果清军不是全部,或者是大部份渡过淮河,那么中华军的包围也就无法完成。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清军迟迟没有大举渡河,并不一定就是对战局产生了怀疑,多半是出于谨慎的考虑,而且在淮河南岸建立阵地,在河面上架设浮桥,其实都是在为大举渡河做准备。但清军会在什么时候渡河,谁也说不准,而就这么耗下去,显然不是办法。
而且这时驻守徐州的十五军也将徐州移交给郑成功部守卫,率军南下参加豫南战後,在中途也汇合了放弃陈州的部队,这时己到达了颖州地区,在有一二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豫南战场。但同时清军的尼堪、韩岱部夺回了陈州之后,也可以率军南下,紧跟在阿济格部的后面,到那个时候,就算阿济格部渡过了淮河,但再想要包围阿济格部,可就并不容易了。
因此成进和李定国经过了紧急的商议之后决定,修改包围地点,就在淮河北岸进行,立刻开始对阿济格部的清军进行包围。由湖广军区第六、十三军,南京军区第十七、二十军,淮南军区第十五军在淮河北岸聚集,包围清军,而淮南军区第一、十一、十八军,将在淮河南岸,堵截清军,使清军无法在淮河南岸扩展。也就是说,这一次对阿济格部的包围作战,将以淮河为界,分南北两个战场进行,北岸五个军,南岸三军,同时一但包围形成之后,李定国将立刻赶到淮河北岸,去指挥作战。
但就在成进和李定国重新布置好了各路人马的预定包围阵地,并且向各部发出了命令之后,又收到消息,清军的中路军开始向淮河南岸调动人马了,而左右两路,也都开始向淮河南岸的阵地发动进攻。
两人得知以后,也不禁大吃一惊,因为各路人马的预定包围阵地,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清军大部份都渡过了淮河,那么淮河北岸的五个军就会扑一个空,虽然说结杲仍然是将清军堵在淮河南岸了,但局面却是大大不同的,因为淮河北岸的部队要渡过淮河,来倒南岸,至少也需要几天的时间,而在淮河南岸的三个军将会直接面对清军十几万大军。在局部的战场上,清军会暂时取得绝对的优势兵力。而这一场战斗,也将形成拉据战,中华军围歼清军的目地,己经很难达到了。
而现在调兵的命令己经下出了,再次修改作战计划肯定是来不及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清军堵在淮河北岸,不让他们大规模的渡过淮河,而其中的重点就是清军的中路人马,因为这一路的清军己经渡过了淮河,并在淮河南岸建立了防守阵地。
这时中华军在淮河南岸的兵力分布是,在东西两线,分别是由第十八军的第五、十九旅和第十一军的二十师守住淮河南岸,挡住清军两翼的渡河路线,而中路是由第一军牵制住清军的淮河南岸阵地,第十八军的骑兵师、第十一军的第七师作为预备兵力。但由于之前中华军是打算放清军过淮河,因此第一军并沒有将清军的淮河南岸阵地堵得很死,而是给清军留出了一片很大的空白地区,本来这是打算让给清军驻扎的地方。但现在必须将清军限制在河岸阵地的范围内。
于是成进和李定国也立刻下令,第一军和预备军全都出击,进攻清军在淮河南岸的阵地,一定要挡住清军在淮河南岸的扩展。
其实清军迟迟没有大规模渡过淮河,并不是因为怕中了中华军的埋伏,而是因为阿济格在等待着多尔衮给他送来的补济到达,由于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清军也拼得很凶,不仅战斗减员剄达了一万六千多人,而且各种火器的弹药消耗都接近半数。
阿济格也知道,等渡过了淮河之后,恐怕还有大仗硬仗要打,这一次能够突破中华军的淮河防线,各种火器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弹药的充足。对于中华军故意放弃阵地,向后撤退的行为,由于做得过于逼真,阿济格丝毫都没有怀疑。
另外一点就是清军携带的重型火炮太多,仅红衣大炮足有六十余门,同肘还有大量的物资车辆,如果仅仅靠木筏来渡运,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最好还是在淮河上架几做浮桥,这样不仅仅是方便这一次渡河,而且也有利于以后在作战时,向淮河南岸运送物资。
在这二天的时间里,清军硧实一点都没有lang废,经过连夜的抢工,在淮河上一共架起了五座浮桥,而这时运送补充弹药物资的队伍也都送到了息县。于是阿济格在接收了这一批弹药物资以后,这才下令中路的人马开始渡河。而左右两路,也开始进行向淮河南岸的中华军防线发动进攻,主要的目地是牵制中华军的兵力,好让中路军从容渡河。等中路军渡过淮河之后,再从南岸向中华军发动进攻,接应两翼的清军过河。
不过虽然清军已经建成了五座浮桥,但清军的中路有七八万大军,再加上大量的重型火炮和其他的车辆,由其是红衣大炮,一座浮桥上最多只能同时承受三门过河,再多就有可能出危险,且此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渡过淮河的。
好在是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在淮河南岸清军己经建立了比较坚固的阵地,而且还有三万士兵把守,于是阿济格也决定,先运送一批重型火炮和物资过河,可以増强南岸清军的力量,并且扩大岸头阵地,好让更多的人马可以过河驻扎。
因为先前建立的岸头阵地只是考虑保住在淮河南岸有一个稳固的立足点,因此阵地的修建,也尽量紧促,但控制的地域并不大,如果大队人马、车辆要过河,就必需扩大阵地。同时阿济格还十分庆幸,这两天的时间,中华军并没有向清军的岸头阵地发动进攻,也终于给清军容出了等候物资的时间。
但就在这时,阿济格收到探子的禀告,中华军向清军的淮河南岸阵地进攻过来了。这时清军的阵地正在扩大中,而原阵己经腾出来预备放置物资,因此阿济格也决定,这一次清军将不进行坚守阵地的作战,而是杀出阵地,与中华军进行野战,同时留出一座浮桥,运送兵力増援淮河南岸的战场。
于是阿济格下令,命巴牙喇甲喇额真布克沙为主将、巴牙喇纛章京希尔根为副将,率领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吴喇禅,甲喇额真哈宁阿、艮泰,牛录额真巴雅、彰屯等人率领先期过河的三万士兵出击,迎战中华军。
在先期渡河的三万士兵当中,有火铳兵八千人,步兵一万人,满蒙骑兵一万,炮兵两千,因此实际出战的,只有二万八千人。
清军和中华军已经打了五六年的仗,但基本模式都是一方进攻,一方防守,或者是突袭、伏击作战,但向传统的那种双方在野外拉开阵式,互相对冲的作战方式,还很少有过。主要是因为中华军的战术太诡异,清军进攻时,中华军一般都会全力防守,而中华军进攻时,往往都集中了优势的兵力,清军也不敢和中华军硬碰。
另外以前双方作战,都是在江南、江淮等地,水网湖泊众多,不利于骑兵作战,也使清军的这个优势一直都没法发挥,在大部份的时间里,骑军的作用居然主要是利用速度去冲击中华军的防线,而这一次中华军主动向清军发动进攻,而且这一带的地势平坦,也有利于骑军作战,因此阿济格也认为,如果是在野战中,清军以步骑配合作中,还是大有胜机的。而且淮河北岸的援军也还在源源不断的増援过来。
而布克沙领命之后,也下令,命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甲喇额真哈宁阿两人率领清军的八千骑军,率先迎战中华军。希望用清军最擅长的骑射之术,先给中华军一个迎头痛击。
于是马喇希、哈宁阿两人率领骑兵,立刻向中华军杀过来的方向冲杀而去。
[vip]第八十七章 突破淮河(下)在线阅读
[VIP]第八十七章 突破淮河(下)
- 肉肉屋
[VIP]第八十七章 突破淮河(下)
到了九月十六曰,在豫南战场的局势是,清军的中路军占领了息县,并渡过了淮河,并在淮河南岸派驻了三万士兵,包括有八千名火铳兵,另有各种火炮一百余门,建立起岸头阵地。而在左右两路,清军只是杀到了淮河北岸,中华军虽然退过淮河,但并未再向后撤退,而是仍然守在淮河南岸。
虽然清军的中路突破了淮河,但并没有马上向淮河南岸大规模增兵,而是一面在淮河南岸继族建立防守阵地,一面在河面上架设浮桥,一连两天的时间,都没有向南岸的纵深发展,也没有继续派兵过河。
而这二天的时间,也让成进和李定国十分焦急,因为中华军放开淮河防线的目地,就是要将清军引到淮河南岸来,然后进行包围作战,如果清军不是全部,或者是大部份渡过淮河,那么中华军的包围也就无法完成。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清军迟迟没有大举渡河,并不一定就是对战局产生了怀疑,多半是出于谨慎的考虑,而且在淮河南岸建立阵地,在河面上架设浮桥,其实都是在为大举渡河做准备。但清军会在什么时候渡河,谁也说不准,而就这么耗下去,显然不是办法。
而且这时驻守徐州的十五军也将徐州移交给郑成功部守卫,率军南下参加豫南战後,在中途也汇合了放弃陈州的部队,这时己到达了颖州地区,在有一二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豫南战场。但同时清军的尼堪、韩岱部夺回了陈州之后,也可以率军南下,紧跟在阿济格部的后面,到那个时候,就算阿济格部渡过了淮河,但再想要包围阿济格部,可就并不容易了。
因此成进和李定国经过了紧急的商议之后决定,修改包围地点,就在淮河北岸进行,立刻开始对阿济格部的清军进行包围。由湖广军区第六、十三军,南京军区第十七、二十军,淮南军区第十五军在淮河北岸聚集,包围清军,而淮南军区第一、十一、十八军,将在淮河南岸,堵截清军,使清军无法在淮河南岸扩展。也就是说,这一次对阿济格部的包围作战,将以淮河为界,分南北两个战场进行,北岸五个军,南岸三军,同时一但包围形成之后,李定国将立刻赶到淮河北岸,去指挥作战。
但就在成进和李定国重新布置好了各路人马的预定包围阵地,并且向各部发出了命令之后,又收到消息,清军的中路军开始向淮河南岸调动人马了,而左右两路,也都开始向淮河南岸的阵地发动进攻。
两人得知以后,也不禁大吃一惊,因为各路人马的预定包围阵地,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清军大部份都渡过了淮河,那么淮河北岸的五个军就会扑一个空,虽然说结杲仍然是将清军堵在淮河南岸了,但局面却是大大不同的,因为淮河北岸的部队要渡过淮河,来倒南岸,至少也需要几天的时间,而在淮河南岸的三个军将会直接面对清军十几万大军。在局部的战场上,清军会暂时取得绝对的优势兵力。而这一场战斗,也将形成拉据战,中华军围歼清军的目地,己经很难达到了。
而现在调兵的命令己经下出了,再次修改作战计划肯定是来不及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清军堵在淮河北岸,不让他们大规模的渡过淮河,而其中的重点就是清军的中路人马,因为这一路的清军己经渡过了淮河,并在淮河南岸建立了防守阵地。
这时中华军在淮河南岸的兵力分布是,在东西两线,分别是由第十八军的第五、十九旅和第十一军的二十师守住淮河南岸,挡住清军两翼的渡河路线,而中路是由第一军牵制住清军的淮河南岸阵地,第十八军的骑兵师、第十一军的第七师作为预备兵力。但由于之前中华军是打算放清军过淮河,因此第一军并沒有将清军的淮河南岸阵地堵得很死,而是给清军留出了一片很大的空白地区,本来这是打算让给清军驻扎的地方。但现在必须将清军限制在河岸阵地的范围内。
于是成进和李定国也立刻下令,第一军和预备军全都出击,进攻清军在淮河南岸的阵地,一定要挡住清军在淮河南岸的扩展。
其实清军迟迟没有大规模渡过淮河,并不是因为怕中了中华军的埋伏,而是因为阿济格在等待着多尔衮给他送来的补济到达,由于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清军也拼得很凶,不仅战斗减员剄达了一万六千多人,而且各种火器的弹药消耗都接近半数。
阿济格也知道,等渡过了淮河之后,恐怕还有大仗硬仗要打,这一次能够突破中华军的淮河防线,各种火器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弹药的充足。对于中华军故意放弃阵地,向后撤退的行为,由于做得过于逼真,阿济格丝毫都没有怀疑。
另外一点就是清军携带的重型火炮太多,仅红衣大炮足有六十余门,同肘还有大量的物资车辆,如果仅仅靠木筏来渡运,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最好还是在淮河上架几做浮桥,这样不仅仅是方便这一次渡河,而且也有利于以后在作战时,向淮河南岸运送物资。
在这二天的时间里,清军硧实一点都没有lang废,经过连夜的抢工,在淮河上一共架起了五座浮桥,而这时运送补充弹药物资的队伍也都送到了息县。于是阿济格在接收了这一批弹药物资以后,这才下令中路的人马开始渡河。而左右两路,也开始进行向淮河南岸的中华军防线发动进攻,主要的目地是牵制中华军的兵力,好让中路军从容渡河。等中路军渡过淮河之后,再从南岸向中华军发动进攻,接应两翼的清军过河。
不过虽然清军已经建成了五座浮桥,但清军的中路有七八万大军,再加上大量的重型火炮和其他的车辆,由其是红衣大炮,一座浮桥上最多只能同时承受三门过河,再多就有可能出危险,且此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渡过淮河的。
好在是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在淮河南岸清军己经建立了比较坚固的阵地,而且还有三万士兵把守,于是阿济格也决定,先运送一批重型火炮和物资过河,可以増强南岸清军的力量,并且扩大岸头阵地,好让更多的人马可以过河驻扎。
因为先前建立的岸头阵地只是考虑保住在淮河南岸有一个稳固的立足点,因此阵地的修建,也尽量紧促,但控制的地域并不大,如果大队人马、车辆要过河,就必需扩大阵地。同时阿济格还十分庆幸,这两天的时间,中华军并没有向清军的岸头阵地发动进攻,也终于给清军容出了等候物资的时间。
但就在这时,阿济格收到探子的禀告,中华军向清军的淮河南岸阵地进攻过来了。这时清军的阵地正在扩大中,而原阵己经腾出来预备放置物资,因此阿济格也决定,这一次清军将不进行坚守阵地的作战,而是杀出阵地,与中华军进行野战,同时留出一座浮桥,运送兵力増援淮河南岸的战场。
于是阿济格下令,命巴牙喇甲喇额真布克沙为主将、巴牙喇纛章京希尔根为副将,率领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吴喇禅,甲喇额真哈宁阿、艮泰,牛录额真巴雅、彰屯等人率领先期过河的三万士兵出击,迎战中华军。
在先期渡河的三万士兵当中,有火铳兵八千人,步兵一万人,满蒙骑兵一万,炮兵两千,因此实际出战的,只有二万八千人。
清军和中华军已经打了五六年的仗,但基本模式都是一方进攻,一方防守,或者是突袭、伏击作战,但向传统的那种双方在野外拉开阵式,互相对冲的作战方式,还很少有过。主要是因为中华军的战术太诡异,清军进攻时,中华军一般都会全力防守,而中华军进攻时,往往都集中了优势的兵力,清军也不敢和中华军硬碰。
另外以前双方作战,都是在江南、江淮等地,水网湖泊众多,不利于骑兵作战,也使清军的这个优势一直都没法发挥,在大部份的时间里,骑军的作用居然主要是利用速度去冲击中华军的防线,而这一次中华军主动向清军发动进攻,而且这一带的地势平坦,也有利于骑军作战,因此阿济格也认为,如果是在野战中,清军以步骑配合作中,还是大有胜机的。而且淮河北岸的援军也还在源源不断的増援过来。
而布克沙领命之后,也下令,命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甲喇额真哈宁阿两人率领清军的八千骑军,率先迎战中华军。希望用清军最擅长的骑射之术,先给中华军一个迎头痛击。
于是马喇希、哈宁阿两人率领骑兵,立刻向中华军杀过来的方向冲杀而去。
[vip]第八十七章 突破淮河(下)在线阅读
[VIP]第八十七章 突破淮河(下)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