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珍传 作者:爱我中华
第 25 章
第二十五章
幸福的生活总是叫人感觉短暂,一恍荷花开放,蝉鸣柳梢,又到了炎热的夏天。
天刚擦黑,忆亭换了便装回家,匆匆扒了几口晚饭,拿起蒲扇,挥舞着驱赶成群的花蚊子,顺口告诉宛珍第二天要外出公干,可能要几天不回家。
宛珍早已习惯了忆亭的工作质。说出去办案,一走就是俩月仨月,回来倒头就睡,累得又脏又黑,说抽去哪个村镇搞“路线化教育”,全家都得跟着去,有一年,小洛才两岁多,自己不就跟着忆亭去城郊的菜园住过半年多?
现在文革结束了,市面上越来越活跃,许多人都开始弄个小生意做做,街道卫生组的活计已经许久不做了,宛珍看别人推个车子蒸个包子都能赚钱,自己也想寻个事做做。忆忠从窑厂已经调到了巢湖铁路,赚钱增多,宛孝也调去了涡阳铁路,听说干得风生水起,只有忆亭守着派出所,没白没黑的办案,工资不见涨,事务不见少。
虽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宛珍还是想趁着市面好,自己也做个小生意。
可是每一提及,忆亭必定黑了脸,不预答允。
这天一大早,宛珍给忆亭拿了包,送到门口,嗫嚅着正想再说说做生意的事。不料门外突然走进两位同样穿警服的人。
“忆亭,早啊,这就出门了。”
“李科长啊,啥事找家来了?”忆亭笑迎。
“没啥大事,今天你先不要去办公了了,回趟所里,所里有事找你。”李科长笑道。忆亭和局里这位李科长不大熟悉,但他身后的小王,李忆亭还有个见面熟。此时身后的小王,仿佛没看到李忆亭问讯的眼神,只是略显尴尬地笑着。
忆亭有些奇怪,却没动声色。一大早堵门,突然叫俺回所,必然有事发生,必然还不是小事。忆亭想了想,说,“好,两位先走一步,俺马上就到。”
李科长笑道:“忆亭啊,没啥事,你不用紧张,就是所里有事需要你去帮着处理一下,对了,你把枪支弹药都带上,这些东西还是搁单位里好,随身带着,不安全不是。”
局里大部分同事为了出案方便,都随身带着枪的,不过大多是空枪,像自己这样有一包子弹随身带的,只有侦察队几名骨干。
忆亭琢磨着,整理着。宛珍一旁不觉暗自忧心紧张。
“没事,没事,你别担心。俺去看看就回来,你中午包点包子给小可,这小子近来太瘦。”
“忆亭啊,去了别跟人家犯急,有事好好说,别再拍桌子了。”宛珍拿了警帽,递给忆亭。宛珍知道忆亭脾气犟,又认死理,只要他认定的事,谁说跟谁拍桌子,局长来了都不怕。为这,不知道吃过多少亏,就是改不了的耿直脾气。自从受命组建八家影院治安队以来,更是得罪了不少头头脑脑,每每提醒他,还生气,说宛珍干扰他正常工作。
“知道知道。”忆亭戴好警帽,拍拍身上的警服,走了。
忆亭走进北关派出所。
平时最爱护自己的老所长不在,反而是侦察队的几名队员都在。
“三哥。”这几名队员都是忆亭一手带出来的,跟李忆亭有着浓厚的感情。其中一名叫李自安的上前迎着李忆亭,神情复杂地叫了一声。
“呵,自安啊,你今天怎么没出去办案?上次柳庄那群众斗殴的案子怎么样了?”忆亭收住心神,含笑问道。
“还不是亏得哥你嘛,两边群众争水源,上千的人,乡长书记都吓坏了,你去喊了半天没人理,拨出刀,一刀砍在自己胳膊上,血冒半尺高,才把那帮乡人吓住了。才算阻了一场大祸,哥你现在胳膊咋样了。”李自安不禁红了眼圈。
“瞧你出息劲,以后不许这么没出息,胳膊没废还能用,怕什么!”
“三哥,你做事太出人意外了。”
“那样的情况,不先把人群震慑住,真激化了矛盾,打起来,可就不是废一条胳膊的事了。”
转头又放松了表情道,“好了好了,都忙去吧,上头招俺回来处理点事,你们都站这儿干嘛,活象给俺送行似的。”
“三哥!”李自安望了望身后几位同事,大家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好了,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忆亭大踏步走进所长办公室。
上级派来的领导正在办公室里翻阅文件。
“噢,是忆亭啊!快坐快坐。”朱科长又是拿椅子又是含笑让笑。
“科长啥事。”忆亭盯着朱科长问。
“没啥事,这不局里正整顿人事档案关系吗。以前文革都弄得乱七八糟的,整理起来困难重重,可把俺们一帮人累翻了。”朱科长笑着说。
忆亭不响,无事不会把俺从岗位上叫回来。
“好不容易弄了小半年才弄明白了,原来局里人事关系挺复杂,有借调的,有外派的,有临时的,有正式的。省里要求,凡是借调的都要退回原单位,外派的责成要回,临时的要与正式成员有区别对待,正式的要建立考察制度,凭成绩与能力重新安置岗位。这些都是好事,是不?”
“这跟俺有关系吗?”忆亭不动声色。
哼,别现在能,一会儿就叫你小子好看。
朱科长对这个格耿直,不讲情面的李忆亭向来没有好感,这次上头派自己来做他的工作,真是天赐良机。想起上次自己的内弟在学校附近收保护费,被李忆亭抓来关了几天,自己跑来说情都没保出内弟,害得自己回家被媳妇赶去客厅地上睡了半月。
“忆亭啊,这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像你业务这么通,做事又这么出色的老干警,居然是所里借调来的人员啊,老所长和老局长都惋惜极了。本来老所长还想让你接他位子来着,现在这个文件一出,没办法,留不住人才啊,只能按政策办事,忆亭啊,你也别有什么情绪,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不是?这样吧,今天你就先把枪和子弹留下,警服什么的,你过两天整理齐了,再交回所里也一样,俺不在,你就交给李自安也行。你走了,你的位子只好由李自安暂时接任,这个小伙子俺看不错,局长也认可。你看看,正赶上局里人手紧,还出这档子事,真是太天不从人愿了。”
李忆亭不知道,上级领导的原话是:
“开什么玩笑,这个同志居然是借调?再仔细查查,是不是有什么手续或者文件弄错了,如果真是借调,你去做做他的工作,是愿意回原单位,还是愿意调进来,如果愿意调进来,问问他档案放在哪个单位了,走个程序办个手续要过来。李忆亭是个好同志,业务能力又强,做事又拼命,这次影院治安工作队工作做的不错,这样的同志俺们要想办法留住。这段时间?嗯,这样吧,这段时间让他把警备器材先交回来,这是程序问题,俺们要遵守,给他放个大假吧,等程序都办清楚了,再重新发放。”
李忆亭不知道这些,李忆亭刚听到自己是借调人员,要退回原单位,就震惊了。
刚调进公安系统的时候,李忆亭由衷地感谢老天,感谢黄天不负苦心人,多年编外的工作终于有朝一日转正了,李忆亭打小就热爱这一行,终于名正言顺为国为家为人民办案了,那种喜悦与成就感,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可是今天朱科长说自己是借调,要退回?老天在跟自己开玩笑吗?
这个玩笑太大了,大得李忆亭都快笑出眼泪来。失了魂一样呆坐着。
朱科长冷冷地盯着李忆亭似笑似哭的脸,心道,哼,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小子也有今天,终于栽到俺手里了吧。叫你小子还天天扎了腰带,人五人六的。
李忆亭没理朱科长,解了腰带,放了枪和一包子弹,站起身来,悠悠地走出办公室。
迎面碰到李自安。李自安尴尬着表情,迎着李忆亭嗫嚅道:
“三哥,俺也是今早刚知道,来,来不及去通知你。”
好好好,这才是俺李忆亭带出来的好兄弟呢。
李忆亭没说话,辟手一个巴掌把李自安打翻在地,几个同事一声惊呼,都走上前来,李自安挥挥手爬起来,示意不要他们扶。
“三哥,你要不解气,你就再打吧。”
李忆亭不再打他,也不正眼看他。转身走出派出所。越走越快,只觉得多停留一秒钟,都带给自己人生莫大的羞辱。
李忆亭急奔回家,撞开门,抢进屋扑倒在床上,一动不动。
吓得正扫地的李宛珍拍着口喊:“俺的娘!”
跟在后面追来的李自安,看着李忆亭平安到家,想着平日三哥对自己的好,手把手教自己使枪,拆卸枪,与人格斗的技巧,自己娘生病,是三哥半夜背着去的医院,自己爹去世,是三哥张罗着下的葬。
想起上周末,朱科长找自己谈的话,严令不许提前告知李忆亭,说这是纪律。那年头,谁敢违反纪律?想想自己瞎眼的老娘,李自安没来找李忆亭。
迎着张惶的三嫂,李自安大致转述了事情经过。
“自安,你三哥子急,有啥不到的你多担待,还要麻烦你回局里多帮着圆合圆合,这是打哪儿说起,当年不是名令调动吗?怎么这会儿又成借调了呢?”
“三嫂,你别急,俺回局里再打听打听。三嫂俺先走了,三哥子强,你,你多瞧着他点儿。”
望着三哥家的小院,李自安心有不忍,别人不知道,自己跟了三哥几年了,三哥啥人啥心思,自己是心知肚明,李忆亭一腔热血全扑在公安工作上,是个打骨子里热爱公安事业的正直的人。
想了想,不由暗叹,这个朱科长,这手狠啊,上周找自己谈话,连敲带打,说李忆亭不仅是借调来的要退回,平时骄横跋扈,群众们意见都很大。前段时间,公然与国策对抗,超生三胎,就这一条,足以免职查处。并暗示李自安跟着李忆亭混绝对没有好结果。另外李自安父亲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如果一旦翻查出自己的父亲当年做过保长,恐怕自身难保。敲完又笑拍自安年轻有为,脑子活络,上头已经研究同意,由李自安接替李忆亭的位子。打一巴掌再赏个甜枣吃!一边分裂了自己这帮跟着李忆亭出生入死的兄弟帮们和忆亭的感情,防止小兄弟们为李忆亭叫屈,一边又暗中许了老所长,过年后将他那顽劣的幼子招进局里工作。把李忆亭所有的关系网都给控制住了。忆亭这个冤屈,到哪儿也说不上去啊。
原来赏识忆亭的老局长,调到省里公安厅去了,依忆亭的脾气,断不会为自己的私事去麻烦老局长,现任局长新来的,事事推公让贤,是个笑眯眯的老好人。
李自安一边沉思,一边暗叹,自此对朱科长起了防备之心。
李自安不象李忆亭那样耿直、莽撞,做事不计后果。事事以兄弟义气大于一切,图一时快意恩仇的英雄情节。李自安会从大局考虑,什么事都喜欢在心里过个七八遍再做决定,这事星期天他在家抱着脑袋想了个十成十,无论如何,自己现在都不能出面保李忆亭,否则兄弟俩会一块被清除出公安系统,此时之计,唯有令忆亭误会自己,忍辱负重,先在局里站稳脚跟再说。
李自安临走,回头又望了一眼忆亭那满是绿荫的小院,暗暗道:“三哥,你且忍耐几年,等兄弟俺有了机会,再来为你翻案!”
宛珍哪知道李自安转的那些心思。送走自安,宛珍连忙跑回屋,站在床前,望了床上半晌无声的丈夫,欲劝又不敢劝。只是撩了围裙擦眼睛。
站了一晌,走去堂屋,倒了杯水端进来,拿只矮凳坐在床前忆亭头边,含泪劝道:
“忆亭,你起来喝口水吧。你这样子,我……”一时哽咽难言。半晌又道,“你也别气,这事儿咱回头再去问问老所长,看他咋说,你说你光气有啥用,再气个好歹出来,我和孩子咋过。”
忆亭依然不动。
“这是打哪儿说啊,怎么现在才说当年调动不是正式调动,算是借调?借用这么几年?现在退?往哪儿退啊,社办厂老早就没有了。这不是坑人嘛?”
那一天,对宛珍来说,恍如世界末日。
此后数日,宛珍天天守着丈夫,生怕他一时气大了出事。好在第三天,丈夫起床吃饭了。宛珍才算放了半颗心。可新的忧愁马上又把宛珍淹没了。
丈夫没了工作,孩子们还小,这坐吃山空能到哪天啊。宛珍怕刺激忆亭,不敢提,暗地里却悄悄准备着蒸锅和碗,准备上街摆摊,先赚点生活费。
别人不知道,宛珍了解,离开了心爱岗位的丈夫,像鱼儿失去了水,没有了人生方向,也没有了理想抱负,不知道前面的路该往哪里走。
可是,日子总得过下去。在宛珍的柔劝下,忆亭也渐渐现实起来,不得不放下身段,四处寻找谋生的活路。
但没有档案,没有招工表和派遣证,哪个单位也没法用李忆亭。
这一下,是彻底绝了李忆亭找单位走正途的念想。不得已,李忆亭跟着做生意的二哥组装贩卖自行车。
一恍又是两年过去了。凭着诚实与勤劳,忆亭组装自行车的生意越做越大,家里翻盖了房子。
原来四间土坯房全部推倒,新建了三间青砖到顶的大瓦房做为正房,又建了两小间砖房,给大女儿李洛,大儿子李可住。
原来做花园与厨房的地方,全部建了四大间房屋,又在南侧新建了两间房屋给新婚回来的忆忠住。八九间新房一水青砖到顶,屋里铺了平整细滑,光可鉴人的水泥地,孩子们兴奋地光着脚在水泥地上滚来滚去,这可比原来的青砖漫地强多了。
原来幽静美丽的小花园院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堆在院子里的一只只装满自行车零件的大木箱,是四个青年忙碌的身影,以及满地的自行车半成品;到处是喧哗,到处是自行车零件,到处是人来人往送货运货的人。在这些人丛中,偶尔闪过忙着给徒弟们送饭、送洗好的衣物床单的宛珍那忙碌的身影。
宛珍更忙了。
小女儿刚过两岁,满院追着妈妈,时不时蹲在地下捡个螺丝塞嘴里,或是拿个钉冒塞鼻孔里,害得宛珍三天两头抱了孩子往医院外科跑。
院子里时时人来人往,到处堆的都是一两百块钱一辆的自行车,家里又买了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宛珍烫了头发,孩子们穿了小皮鞋,新衣服,背上了最时尚的双肩书包。
在经常聚集在忆亭家新买的电视前,等着看《八仙过海》、《侠女十三妹》、《上海滩》等香港电视剧的那些老邻居们眼里,宛珍一家算是享受改革开放春风,城里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们。
对于当时的宛珍来说,这是一生中最体面的日子。
家里突然不再缺钱,钱好像多的用不完。每次忆亭把钱交到她的手里,她都像做梦一样,想想看,不说小时候,就是三五年前,搁谁告诉宛珍,她手里能过七八千块现钱,她都不会相信。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
虽然娘四个还是黑户,没有户口,没有粮票油票布票豆腐票,可那有什么关系,宛珍手里有钱,可以买议价米面,甚至可以买了别人的布票来用。就算有人背后嘲弄宛珍是暴发户的农村人,可当了宛珍的面,一样的恭维与羡慕,一样的夸赞与热情。
如今的宛珍,生活渐好,养得面如满月,肤如凝脂,一头长发剪去换了当下最时尚的菊花式卷发烫,戴了金戒指,银镯子,穿了最时尚的卡几裤,毛呢上衣,抱了粉琢玉搓也似的小李眉,谁不夸宛珍命好,谁不羡慕宛珍的好日子?
宛珍终于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再也不会被梦里的饥饿吓醒,再也不会被梦里的迷惘困扰。
放下搓衣板,透过洗衣盆里的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宛珍望着院中忆亭带着徒弟们忙碌的身影,回头看看身后衣饰整洁的三个孩子,正伏在床边玩忆亭新买给李眉的玩具电子琴,一张张苹果样的小脸,宛珍笑了。笑得那样舒畅,那样甜美。
第 25 章在线阅读
第 25 章
- 肉肉屋
第 25 章
第二十五章
幸福的生活总是叫人感觉短暂,一恍荷花开放,蝉鸣柳梢,又到了炎热的夏天。
天刚擦黑,忆亭换了便装回家,匆匆扒了几口晚饭,拿起蒲扇,挥舞着驱赶成群的花蚊子,顺口告诉宛珍第二天要外出公干,可能要几天不回家。
宛珍早已习惯了忆亭的工作质。说出去办案,一走就是俩月仨月,回来倒头就睡,累得又脏又黑,说抽去哪个村镇搞“路线化教育”,全家都得跟着去,有一年,小洛才两岁多,自己不就跟着忆亭去城郊的菜园住过半年多?
现在文革结束了,市面上越来越活跃,许多人都开始弄个小生意做做,街道卫生组的活计已经许久不做了,宛珍看别人推个车子蒸个包子都能赚钱,自己也想寻个事做做。忆忠从窑厂已经调到了巢湖铁路,赚钱增多,宛孝也调去了涡阳铁路,听说干得风生水起,只有忆亭守着派出所,没白没黑的办案,工资不见涨,事务不见少。
虽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宛珍还是想趁着市面好,自己也做个小生意。
可是每一提及,忆亭必定黑了脸,不预答允。
这天一大早,宛珍给忆亭拿了包,送到门口,嗫嚅着正想再说说做生意的事。不料门外突然走进两位同样穿警服的人。
“忆亭,早啊,这就出门了。”
“李科长啊,啥事找家来了?”忆亭笑迎。
“没啥大事,今天你先不要去办公了了,回趟所里,所里有事找你。”李科长笑道。忆亭和局里这位李科长不大熟悉,但他身后的小王,李忆亭还有个见面熟。此时身后的小王,仿佛没看到李忆亭问讯的眼神,只是略显尴尬地笑着。
忆亭有些奇怪,却没动声色。一大早堵门,突然叫俺回所,必然有事发生,必然还不是小事。忆亭想了想,说,“好,两位先走一步,俺马上就到。”
李科长笑道:“忆亭啊,没啥事,你不用紧张,就是所里有事需要你去帮着处理一下,对了,你把枪支弹药都带上,这些东西还是搁单位里好,随身带着,不安全不是。”
局里大部分同事为了出案方便,都随身带着枪的,不过大多是空枪,像自己这样有一包子弹随身带的,只有侦察队几名骨干。
忆亭琢磨着,整理着。宛珍一旁不觉暗自忧心紧张。
“没事,没事,你别担心。俺去看看就回来,你中午包点包子给小可,这小子近来太瘦。”
“忆亭啊,去了别跟人家犯急,有事好好说,别再拍桌子了。”宛珍拿了警帽,递给忆亭。宛珍知道忆亭脾气犟,又认死理,只要他认定的事,谁说跟谁拍桌子,局长来了都不怕。为这,不知道吃过多少亏,就是改不了的耿直脾气。自从受命组建八家影院治安队以来,更是得罪了不少头头脑脑,每每提醒他,还生气,说宛珍干扰他正常工作。
“知道知道。”忆亭戴好警帽,拍拍身上的警服,走了。
忆亭走进北关派出所。
平时最爱护自己的老所长不在,反而是侦察队的几名队员都在。
“三哥。”这几名队员都是忆亭一手带出来的,跟李忆亭有着浓厚的感情。其中一名叫李自安的上前迎着李忆亭,神情复杂地叫了一声。
“呵,自安啊,你今天怎么没出去办案?上次柳庄那群众斗殴的案子怎么样了?”忆亭收住心神,含笑问道。
“还不是亏得哥你嘛,两边群众争水源,上千的人,乡长书记都吓坏了,你去喊了半天没人理,拨出刀,一刀砍在自己胳膊上,血冒半尺高,才把那帮乡人吓住了。才算阻了一场大祸,哥你现在胳膊咋样了。”李自安不禁红了眼圈。
“瞧你出息劲,以后不许这么没出息,胳膊没废还能用,怕什么!”
“三哥,你做事太出人意外了。”
“那样的情况,不先把人群震慑住,真激化了矛盾,打起来,可就不是废一条胳膊的事了。”
转头又放松了表情道,“好了好了,都忙去吧,上头招俺回来处理点事,你们都站这儿干嘛,活象给俺送行似的。”
“三哥!”李自安望了望身后几位同事,大家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好了,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忆亭大踏步走进所长办公室。
上级派来的领导正在办公室里翻阅文件。
“噢,是忆亭啊!快坐快坐。”朱科长又是拿椅子又是含笑让笑。
“科长啥事。”忆亭盯着朱科长问。
“没啥事,这不局里正整顿人事档案关系吗。以前文革都弄得乱七八糟的,整理起来困难重重,可把俺们一帮人累翻了。”朱科长笑着说。
忆亭不响,无事不会把俺从岗位上叫回来。
“好不容易弄了小半年才弄明白了,原来局里人事关系挺复杂,有借调的,有外派的,有临时的,有正式的。省里要求,凡是借调的都要退回原单位,外派的责成要回,临时的要与正式成员有区别对待,正式的要建立考察制度,凭成绩与能力重新安置岗位。这些都是好事,是不?”
“这跟俺有关系吗?”忆亭不动声色。
哼,别现在能,一会儿就叫你小子好看。
朱科长对这个格耿直,不讲情面的李忆亭向来没有好感,这次上头派自己来做他的工作,真是天赐良机。想起上次自己的内弟在学校附近收保护费,被李忆亭抓来关了几天,自己跑来说情都没保出内弟,害得自己回家被媳妇赶去客厅地上睡了半月。
“忆亭啊,这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像你业务这么通,做事又这么出色的老干警,居然是所里借调来的人员啊,老所长和老局长都惋惜极了。本来老所长还想让你接他位子来着,现在这个文件一出,没办法,留不住人才啊,只能按政策办事,忆亭啊,你也别有什么情绪,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不是?这样吧,今天你就先把枪和子弹留下,警服什么的,你过两天整理齐了,再交回所里也一样,俺不在,你就交给李自安也行。你走了,你的位子只好由李自安暂时接任,这个小伙子俺看不错,局长也认可。你看看,正赶上局里人手紧,还出这档子事,真是太天不从人愿了。”
李忆亭不知道,上级领导的原话是:
“开什么玩笑,这个同志居然是借调?再仔细查查,是不是有什么手续或者文件弄错了,如果真是借调,你去做做他的工作,是愿意回原单位,还是愿意调进来,如果愿意调进来,问问他档案放在哪个单位了,走个程序办个手续要过来。李忆亭是个好同志,业务能力又强,做事又拼命,这次影院治安工作队工作做的不错,这样的同志俺们要想办法留住。这段时间?嗯,这样吧,这段时间让他把警备器材先交回来,这是程序问题,俺们要遵守,给他放个大假吧,等程序都办清楚了,再重新发放。”
李忆亭不知道这些,李忆亭刚听到自己是借调人员,要退回原单位,就震惊了。
刚调进公安系统的时候,李忆亭由衷地感谢老天,感谢黄天不负苦心人,多年编外的工作终于有朝一日转正了,李忆亭打小就热爱这一行,终于名正言顺为国为家为人民办案了,那种喜悦与成就感,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可是今天朱科长说自己是借调,要退回?老天在跟自己开玩笑吗?
这个玩笑太大了,大得李忆亭都快笑出眼泪来。失了魂一样呆坐着。
朱科长冷冷地盯着李忆亭似笑似哭的脸,心道,哼,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小子也有今天,终于栽到俺手里了吧。叫你小子还天天扎了腰带,人五人六的。
李忆亭没理朱科长,解了腰带,放了枪和一包子弹,站起身来,悠悠地走出办公室。
迎面碰到李自安。李自安尴尬着表情,迎着李忆亭嗫嚅道:
“三哥,俺也是今早刚知道,来,来不及去通知你。”
好好好,这才是俺李忆亭带出来的好兄弟呢。
李忆亭没说话,辟手一个巴掌把李自安打翻在地,几个同事一声惊呼,都走上前来,李自安挥挥手爬起来,示意不要他们扶。
“三哥,你要不解气,你就再打吧。”
李忆亭不再打他,也不正眼看他。转身走出派出所。越走越快,只觉得多停留一秒钟,都带给自己人生莫大的羞辱。
李忆亭急奔回家,撞开门,抢进屋扑倒在床上,一动不动。
吓得正扫地的李宛珍拍着口喊:“俺的娘!”
跟在后面追来的李自安,看着李忆亭平安到家,想着平日三哥对自己的好,手把手教自己使枪,拆卸枪,与人格斗的技巧,自己娘生病,是三哥半夜背着去的医院,自己爹去世,是三哥张罗着下的葬。
想起上周末,朱科长找自己谈的话,严令不许提前告知李忆亭,说这是纪律。那年头,谁敢违反纪律?想想自己瞎眼的老娘,李自安没来找李忆亭。
迎着张惶的三嫂,李自安大致转述了事情经过。
“自安,你三哥子急,有啥不到的你多担待,还要麻烦你回局里多帮着圆合圆合,这是打哪儿说起,当年不是名令调动吗?怎么这会儿又成借调了呢?”
“三嫂,你别急,俺回局里再打听打听。三嫂俺先走了,三哥子强,你,你多瞧着他点儿。”
望着三哥家的小院,李自安心有不忍,别人不知道,自己跟了三哥几年了,三哥啥人啥心思,自己是心知肚明,李忆亭一腔热血全扑在公安工作上,是个打骨子里热爱公安事业的正直的人。
想了想,不由暗叹,这个朱科长,这手狠啊,上周找自己谈话,连敲带打,说李忆亭不仅是借调来的要退回,平时骄横跋扈,群众们意见都很大。前段时间,公然与国策对抗,超生三胎,就这一条,足以免职查处。并暗示李自安跟着李忆亭混绝对没有好结果。另外李自安父亲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如果一旦翻查出自己的父亲当年做过保长,恐怕自身难保。敲完又笑拍自安年轻有为,脑子活络,上头已经研究同意,由李自安接替李忆亭的位子。打一巴掌再赏个甜枣吃!一边分裂了自己这帮跟着李忆亭出生入死的兄弟帮们和忆亭的感情,防止小兄弟们为李忆亭叫屈,一边又暗中许了老所长,过年后将他那顽劣的幼子招进局里工作。把李忆亭所有的关系网都给控制住了。忆亭这个冤屈,到哪儿也说不上去啊。
原来赏识忆亭的老局长,调到省里公安厅去了,依忆亭的脾气,断不会为自己的私事去麻烦老局长,现任局长新来的,事事推公让贤,是个笑眯眯的老好人。
李自安一边沉思,一边暗叹,自此对朱科长起了防备之心。
李自安不象李忆亭那样耿直、莽撞,做事不计后果。事事以兄弟义气大于一切,图一时快意恩仇的英雄情节。李自安会从大局考虑,什么事都喜欢在心里过个七八遍再做决定,这事星期天他在家抱着脑袋想了个十成十,无论如何,自己现在都不能出面保李忆亭,否则兄弟俩会一块被清除出公安系统,此时之计,唯有令忆亭误会自己,忍辱负重,先在局里站稳脚跟再说。
李自安临走,回头又望了一眼忆亭那满是绿荫的小院,暗暗道:“三哥,你且忍耐几年,等兄弟俺有了机会,再来为你翻案!”
宛珍哪知道李自安转的那些心思。送走自安,宛珍连忙跑回屋,站在床前,望了床上半晌无声的丈夫,欲劝又不敢劝。只是撩了围裙擦眼睛。
站了一晌,走去堂屋,倒了杯水端进来,拿只矮凳坐在床前忆亭头边,含泪劝道:
“忆亭,你起来喝口水吧。你这样子,我……”一时哽咽难言。半晌又道,“你也别气,这事儿咱回头再去问问老所长,看他咋说,你说你光气有啥用,再气个好歹出来,我和孩子咋过。”
忆亭依然不动。
“这是打哪儿说啊,怎么现在才说当年调动不是正式调动,算是借调?借用这么几年?现在退?往哪儿退啊,社办厂老早就没有了。这不是坑人嘛?”
那一天,对宛珍来说,恍如世界末日。
此后数日,宛珍天天守着丈夫,生怕他一时气大了出事。好在第三天,丈夫起床吃饭了。宛珍才算放了半颗心。可新的忧愁马上又把宛珍淹没了。
丈夫没了工作,孩子们还小,这坐吃山空能到哪天啊。宛珍怕刺激忆亭,不敢提,暗地里却悄悄准备着蒸锅和碗,准备上街摆摊,先赚点生活费。
别人不知道,宛珍了解,离开了心爱岗位的丈夫,像鱼儿失去了水,没有了人生方向,也没有了理想抱负,不知道前面的路该往哪里走。
可是,日子总得过下去。在宛珍的柔劝下,忆亭也渐渐现实起来,不得不放下身段,四处寻找谋生的活路。
但没有档案,没有招工表和派遣证,哪个单位也没法用李忆亭。
这一下,是彻底绝了李忆亭找单位走正途的念想。不得已,李忆亭跟着做生意的二哥组装贩卖自行车。
一恍又是两年过去了。凭着诚实与勤劳,忆亭组装自行车的生意越做越大,家里翻盖了房子。
原来四间土坯房全部推倒,新建了三间青砖到顶的大瓦房做为正房,又建了两小间砖房,给大女儿李洛,大儿子李可住。
原来做花园与厨房的地方,全部建了四大间房屋,又在南侧新建了两间房屋给新婚回来的忆忠住。八九间新房一水青砖到顶,屋里铺了平整细滑,光可鉴人的水泥地,孩子们兴奋地光着脚在水泥地上滚来滚去,这可比原来的青砖漫地强多了。
原来幽静美丽的小花园院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堆在院子里的一只只装满自行车零件的大木箱,是四个青年忙碌的身影,以及满地的自行车半成品;到处是喧哗,到处是自行车零件,到处是人来人往送货运货的人。在这些人丛中,偶尔闪过忙着给徒弟们送饭、送洗好的衣物床单的宛珍那忙碌的身影。
宛珍更忙了。
小女儿刚过两岁,满院追着妈妈,时不时蹲在地下捡个螺丝塞嘴里,或是拿个钉冒塞鼻孔里,害得宛珍三天两头抱了孩子往医院外科跑。
院子里时时人来人往,到处堆的都是一两百块钱一辆的自行车,家里又买了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宛珍烫了头发,孩子们穿了小皮鞋,新衣服,背上了最时尚的双肩书包。
在经常聚集在忆亭家新买的电视前,等着看《八仙过海》、《侠女十三妹》、《上海滩》等香港电视剧的那些老邻居们眼里,宛珍一家算是享受改革开放春风,城里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们。
对于当时的宛珍来说,这是一生中最体面的日子。
家里突然不再缺钱,钱好像多的用不完。每次忆亭把钱交到她的手里,她都像做梦一样,想想看,不说小时候,就是三五年前,搁谁告诉宛珍,她手里能过七八千块现钱,她都不会相信。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
虽然娘四个还是黑户,没有户口,没有粮票油票布票豆腐票,可那有什么关系,宛珍手里有钱,可以买议价米面,甚至可以买了别人的布票来用。就算有人背后嘲弄宛珍是暴发户的农村人,可当了宛珍的面,一样的恭维与羡慕,一样的夸赞与热情。
如今的宛珍,生活渐好,养得面如满月,肤如凝脂,一头长发剪去换了当下最时尚的菊花式卷发烫,戴了金戒指,银镯子,穿了最时尚的卡几裤,毛呢上衣,抱了粉琢玉搓也似的小李眉,谁不夸宛珍命好,谁不羡慕宛珍的好日子?
宛珍终于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再也不会被梦里的饥饿吓醒,再也不会被梦里的迷惘困扰。
放下搓衣板,透过洗衣盆里的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宛珍望着院中忆亭带着徒弟们忙碌的身影,回头看看身后衣饰整洁的三个孩子,正伏在床边玩忆亭新买给李眉的玩具电子琴,一张张苹果样的小脸,宛珍笑了。笑得那样舒畅,那样甜美。
第 25 章在线阅读
第 25 章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