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寒蝉】金字塔骗局(pyramidscheme),也被称为层压式推销或者层压式传销,它的基本理念是:让两个或多个人向您捐钱,但您什么也不用给他们,只需以祝福他们能够成为富人作为交换——只要他们能够说服两个或多个人向他们捐钱。金字塔骗局最常见的化身是连锁信。

    何谓“金字塔骗局”呢?说穿了就是以根本不可能支付的高利息作诱饵,进行金融诈骗。

    金字塔骗局其运作规则是用后一批投资者存入的资金,支付给前一批投资者作为投资的利润,以此循环往复。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公司”必须不断提高利润水平。当参加者人数达到饱和点,不再增加时,整个“计划”就土崩瓦解了。

    1997年阿尔巴尼亚高息集资“金字塔”

    自诩地处“亚欧战略要冲”的阿尔巴尼亚,在霍查统治时期在全国修建了大约200万个碉堡。人们经常怀疑对于这个仅有300万人口的最贫困的欧洲小国来说,修这么多钢筋混凝土的碉堡有什么意义。不过这一些疑问在1997年终于烟销云散了。这一年初,历时5年的阿尔巴尼亚高息集资“金字塔”终于坍塌了,几乎失去一生积蓄的投资者,由最初的示威游行发展到冲击政府机关和执政党办公大楼,抢劫商场,烧毁银行,其间发生多起流血事件。危机的深化,使那些原本无用的碉堡很快就派上了用场——一些城市的示威者在抢夺了大量枪支之后,就以坚固的碉堡为依托,准备闹个天翻地覆,整个国家濒临崩溃。

    在阿尔巴尼亚,这些骗子承诺给投资者支付的月息高达20%—30%,这对于平均月薪65美元的阿尔巴尼亚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一些人甚至把土地和房子卖掉进行投资。结果在5年的时间里,70%的家庭将相当于阿尔巴尼亚一年国民生产总值30%的10亿美元投入到了这个无底洞中。

    然而这种壮观的“金字塔”却注定只能成为埋葬死者的坟墓。这种投资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注定要崩溃,因为可以吸收到的存款毕竟是有限的,一旦经济中的“新鲜血液”耗尽了,这个“吸血鬼”的末日也就来临。尽管阿尔巴尼亚的骗子们坚持了五年,但是他们20%—30%的诱饵还是比较“保守”的,在几年前,他们的俄罗斯同行比他们胆子就要大的多得多。

    1994年mmm的投资基金

    1994年初,俄罗斯居民马夫罗季三兄弟宣布组建一个名为mmm的投资基金,声称其目标是将之建成全俄最大的投资基金。该公司向公众保证,只要向mmm投资100美元,就可在半年内收回500美元,此外,还有高达400%的年终回报率!在这样的号召下,全俄共有约1500万人购买了mmm公司的股票,由于大量股东的加入,mmm投资基金的股价由最初的每股约1美元飞涨到54美元。

    mmm集资是另一种典型的金字塔式投资欺诈事件。其运作程序是:公司发起人拟订筹资方案后,致力于诱惑投资者参股,当资金积累达到一定量后,开始用这些资金向投资者提供回报,如此循环往复不已。只要所筹的股金达到一定规模而且能循环不断,就以应付日常的兑付与年终分红。但是,一旦投资者的信心发生动摇,停止投资、抛售股票或要求兑付,金字塔就会倒塌,那些较晚参与投资的股东将血本无归,成为欺诈的牺牲品。

    与在阿尔巴尼亚发生的不同,俄罗斯的mmm并不是因为油枯灯尽,而是中途夭折式的“意外死亡”。如果不是俄罗斯联邦政府担心类似mmm基金的发展会对俄罗斯的商业银行构成冲击,影响储蓄率,mmm本来还会“挺”得更长一些。1994年7月22日,俄政府突然公开声明对mmm的高额回报率表示怀疑。这个消息几乎立刻就导致了这座骇人听闻的“冰山”最终在1周内的“融化”。

    mmm公司的骗局很容易让人们想起当年发生在中国的“沈太福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非法集资诈骗案”之类的金融诈骗。这类案件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谓是屡见不鲜:从重庆一个仅有两年文化的农妇集资几百万;福建南翔的一个退休女工集资几千万;大连的一个普通中学教师集资了几个亿;到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广东省恩平市支行原行长侯春幸高息揽储、违规放贷给国家造成了36亿元人民币损失,可谓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2009年麦道夫欺诈案

    2008年,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madoff)12月11日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给投资者损失大约至少500亿美元。

    麦道夫:前纳斯达克主席,他一直是被当做华尔街的基础组成部分来看待的。他还担任着美国证监会的顾问职务。

    麦道夫早就因为其成为金融市场的作势交易的先驱者而闻名

    1990年代,麦道夫借用自己作为成功的股票上市经纪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为这个基金公司进行筹资,他在透过棕榈滩乡村俱乐部或其它慈善团体的场合,广交朋友,并利用一些已落入他陷阱的投资客做介绍人,介绍更多客户给他,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回佣,自然乐于做中间人,这样就有滚雪球效应。有报道说,正是在这个俱乐部中,麦道夫找到了一个后来给他吸引了其他成员加入的投资者。

    在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稳定的利润返还率。一个月中的增长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该基金不断的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等生意。这种综合性的投资组合一直被人们认为可以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

    2005年的时候,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麦道夫的投资基金生意逐渐变成了一个新的“庞式骗局”,所有的返还给投资者的收益都是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资者。根据美国证监会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直到2008年一月份为止,麦道夫的基金一共管理着171亿美元的资金。虽然今年的形势不断的恶化,但麦道夫依然在向投资者报告说——他的基金依然在稳健的增长当中,这一增长数字直到去年11月依然高达每月5.6%,跟标普平均增长下降37.7%相比,这肯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

    虽然他依然在报告自己的增长记录,但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要求麦道夫返还投资。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仅仅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麦道夫受理了高达70亿美元的赎回请求。

    上周三,麦道夫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说,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庞式骗局”——而现在离破产的局面已经越来越近了。儿子们随后跟律师们接洽了情况,并最终向联邦报告了骗局。而就在被逮捕之前,麦道夫依然在向公司雇员及自家亲属们少量发放剩余的300亿美元资金。

    假如不是因为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话,也许这次骗局还能够继续延续下去。但危机使一切显形,麦道夫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直到潮退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一事件脱掉了如此之多的成熟的投资者和银行家们的游泳裤。数以百计的银行、对冲基金和富裕的个人都放心的把自己手中的钱交给麦道夫基金,因为他承诺的是一个如此诱人的数字——即使是艰难时势,一年仍有10%到15%的增长率。

    受害的银行来自全球各地,bander,bnpparibas和汇丰这三家直道目前为止还在金融危机幸存的银行这一次也深深的中了着。更惨的是很多美国人,他们在这场危机中除了麦道夫的基金外,已经一无所获。

    2009年6月29日被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判处150年监禁,现年71岁的麦道夫将在监狱里度过他的余生。

    纵观这种种“金字塔”式骗局不难发现,骗子们的手法其实并不高明,他们只不过是抓住了人们急于发财致富的投机心理,钻了金融监管的空子罢了。他们的惯用手法无非是:高息利诱;集资之初,按期发放利息,增加信任度,放长线钓大鱼;制造虚假广告,树门面;拉大旗作虎皮;搞包装,给人以“财源茂盛”的假象。然而有意思的是,这种骗局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却屡屡得手,同样的事件在许多国家都发生过,尤其以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为甚。越是贫困的国家,越是落后的国家,越是市场不发达的国家就越会孕育这种“金字塔”。

    究其原因,除了这些国家的法制和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人民普遍欠缺金融知识以外,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在于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压抑”。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普遍被政府用行政命令严格管束,在官定利率和信贷配额的作用下,利率不能有效的反映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无论是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都被压得过低,于是造成一方面人民没有到银行存款储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个社会却存在着严重的“资金**”。

    “金融压抑”的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的投资和融资渠道不健全,股票市场和证券交易及其不发达,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同时,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社会却没有提供有效的途径来加以预防,结果就造成了人民在现行金融体制下,为储蓄不得不“强制性”的缴纳“通货膨胀税”。于是乎,人们在不愿意接受现行利率又无法获得有效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自然而然的落入到“金字塔”式骗局的陷阱之中了。

    当然,上述言论并不是在给那些骗子们进行有意无意的开脱,但如果金融压抑果真是构筑“金字塔”是诈骗或者其他各种金融罪恶的客观原因的话,那么我们从根本上铲除这种毒瘤的办法也就不言而喻了。

    [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章节目录

大鸿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牧养众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牧养众生并收藏大鸿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