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3年,王耀楚以优秀成绩从武冈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少年头角自峥嵘。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已从刚进初中时的还略显几分土气、成绩好但并不拔尖、性格倔强不无腼腆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一跃而为各科成绩优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毕业前夕,老师和同学都力主他报考普高,认为他有如此这般的扎实功底,再通过高中三年的打拼冲刺,一定能考上全国名牌大学,将来肯定会成为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他自己呢,也不是没有过当作家、新闻记者的梦想,幻想有朝一日,用自己如橼之笔,写自己想写的经天纬地之文。但是,他不是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写文章时就喜欢运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他最后出人意料地做出了报考武冈师范的决定,决心当一名人民教师,志为华夏育英才!

    王耀楚作出这一决定也不是毫无理由的。细细推想,其理由至少有二。第一,是家乡武冈厚重的乡村文化底薀。无论是神奇的磨刀石以及关于磨刀石的神奇传说,还是屋后不大的小松树林子以及遗留在小松树林里的童稚往事、大风起时嘠嘠揺晃作响的乡村小学、连接磨石村与县城的一色青石板铺成的路径,抑或是那些会讲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今古传奇故事、会唱山歌打快板哼祁剧花古戏段子、会演板凳戏布袋子戏的如雨后松菇般自由繁衍的民间艺人,甚而至于云山、天子山、铜宝岩、法相岩、古皇城、赧水的旖旎风光和千古流传的膾炙人口的神话,无不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第二,是那些比“蜡烛”更光亮、比“渡船”更无私、留下名字甚至没有留下名字的优秀教师,他们用知识、文化、道德、良心甚至生命,日夜不停地宣讲科学、传承文明,滋润并装点着这片古老而带点蛮荒的热土,使之人才辈出、名扬遐迩。他决心加入这支“蜡烛”和“渡船”的队伍,为建设新武冈、新邵阳、新湖南、新中国,当一名传承文明的“火炬手”!

    王耀楚的理想很快成为了现实。当他以新生的名义步入武冈师范53班时,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置身赧水之滨、东塔脚下的武冈师范宽阔而美丽、庄严、神圣的校园,他不禁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他眼前的这所湖南省武冈师范学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传统优良、办学成果卓著的全国著名的师范学校。她的前身是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1936年8月创办的、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齐名的湖南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8月迁来武冈,更名为湖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全国解放后于1953年下学期改名为湖南省武冈师范学校,承担原邵阳地区(含今邵阳、娄底二市)全境15个县的教师培养任务,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定为全省师范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备齐全、校舍宽阔明亮、师资力量雄厚。享誉华夏的著名诗人艾青就曾在校任教,他的一些诗作末尾还署有“某年月日写于武冈东塔下”。

    进入武冈师范,王耀楚耳目为之一新。学校不仅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更有着一整套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教学方法。当时主持校政的是副校长许超荣,一年半以后是副校长宁同魁,他是一位曾担任过某游击队负责人的老革命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对教育培养直接为乡村服务的教师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再后来的副校长肖心刚则是长期在上海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对新中国乡村师范的发展方向、方针和方法颇有研究,对陶行知、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既有深刻认同,又有透彻理解,还有完善和创新。在新学期开学典礼暨欢迎新生入学的报告会上,领导们开宗名义号召师生为发展新中国的乡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建功立业、贡献力量!王耀楚庆幸自己报考师范的果断抉择,为自己即将成为浩浩荡荡的乡村教师队伍的一员感到自豪、骄傲和热血沸腾。

    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跟普通高中没有太大的区别,只增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因为培养方向是乡村小学教师,学校严格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种要求对16岁的王耀楚来说,基本是心领神会的。他确实长大了,少了许多读初中时的懵懂,添了几分在人生旅途上奋进的自觉。他很敬重师长,志存高远,意气风发地迈进了青年时期。他生性本来就活活泼泼,对各科知识的接受能力又强,上课专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当堂消化重点难点,课后复习的工夫少,考试成绩却相当好,门门功课都是四分五分。虽然语文是他的强项,但并不偏科,其他学科也能齐头并进。比如体育,就很热爱,而且成绩突出。尤其是球类,篮球、排球、乒乓球、都打得好。有一次,吃完晚餐进入球场打篮球,一直打到月兔东升还兴犹未了,虽汗流浃背还不肯歇息。许多年后在武冈二中当教师时晚餐后经常和学校排球队的运动员练习发球、传球、扣球,还担任过校教工排球队队长,屡次参加全县排球赛事,均取得好成绩。对音乐的爱好也情有独钟,曾多次教班上和全校的学生唱歌,这种爱好一直延续终生,退休后和学生聚会时还一展歌喉,深得学生喜欢和拥戴。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报章杂志齐全的阅览室,这是王耀楚课外阅读吸取知识的“天堂”。他对图书馆的感情太深厚了!它真是知识的大海洋,知识的喜马拉雅山!他觉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也说得太透彻了!上完课,他就奔图书馆和阅览室。开学典礼报告会上听校长说这学校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创办的,还有一位创办晓庄师范的大教育家叫陶行知。他就试图到图书馆里去找这两位名人。居然还让他找到了!真是喜出望外。晏阳初于1890年10月出生,是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早期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陶行知比晏阳初晚出生一年,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爱国者。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则称他为“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更是称他为“万世师表”。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师范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一生清贫,两袖清风”是他的光輝写照;“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他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也成为了后来千千万万的教师无怨无悔的不竭动力。陶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短暂人生虽仅55载,却赢得了“万世师表”的美誉。王耀楚顶礼膜拜这两位先贤,特别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清贫,两袖清风”、“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信念和追求,他硬是“牢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了,并决心毕其一生之精力,将陶先生的教诲“落实在行动上”。他的阅读范围非常广,特别爱看报纸,《人民日报》、《新湖南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几乎都看,还特别爱看报纸的头版新闻和社论、时评,再就是文艺副刊。看到好的词汇、句子、段落和优美短文,照样摘录下来。他对杂志的兴趣也很大,如《中国青年》、《人民文学》、《少年文艺》、《新观察》、《科普知识》等,都在必读之列。校领导见他博览群书好学苦读,特别喜欢他,有时还当面褒奖几句,说一些“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和“师傅请进门,修行在个人”、“同读一所师范,作为各有千秋”的道理,鼓励王耀楚永远保持刻苦好学的精神。

    学校领导喜欢王耀楚,学校的老师更喜欢王耀楚。不是吗?当老师的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不就指望今日之桃李能成他日之栋梁吗?学生希望遇上好老师,希望找到自己人生的偶像;老师又何尝不希望育成好学子,希望在自己苦心栽培的学子身上找到呕心沥血造下的影像?在此种意义上说,王耀楚真是幸运有加,因为他遇到的老师几乎都很优秀、卓越,几乎从老师身上学到的知识、文化、文明、道德都可以“受用终生”。

    在武冈师范求学期间,吕楚峙、邓集湘、邓定钧、谢惠成等老师都当过王耀楚的班主任,对他日后能成为全国优秀班主任、湖南省劳动模范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吕楚峙是语文老师,邓集湘是历史教师,知识渊博,一专多能。两位老师不仅课教得好,还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要求严格但不古板,可以说是“管而不死”;倡导放开手脚让学生个性化发展却“活而不乱”,真可谓“张弛有度”。尤其邓老师除教历史外,还能教数学、英语等课程,是有名的全才。他们都心胸豁达、大度,对学生平易近人,且淡泊名利、只求奉献、不思索取。即使是遭遇某些不公正的待遇,也一笑置之,甚至以德报怨。邓定钧老师是教教育学的,受马卡连柯《教育诗》的影响颇深,不仅在理论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得恰到好处。班主任工作既细致入微又极富人情味,于轻松愉悦之中即做通了人的思想工作,很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意境。谢惠成老师是教化学课的,他把渊博的化学知识也灵活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上来了。化学研究的是物质化合和分解的原理,他当班主任擅长化解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大大小小的矛盾,又特别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讲究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气氛,并千方百计使之形成合力,去共同创造班集体的荣誉与輝煌。

    除了以上4位优秀班主任老师之外,还有一位专职语文教员令王耀楚终生难忘。他叫曾弥高,是当时武冈最有名望的教师。曾老师学问高深,远近团转众口皆碑,但他从不摆权威架子,不论何时何地碰到何人,即使是刚入校的满脸稚气的新生,他都是一脸的笑容,待人和气真如春天般温暖。他说话不轻不重、不快不慢,吐词清楚准确,语调娓娓动听,讲究“词必达意”、“声必传情”;板书设计精美、整洁大方,字体灵秀中隐藏刚劲,排版明快中透露整肃,追求“赏心悦目”、“错落有致”;他教作文强调审清题、立好意、重结构、讲修辞、先腹稿、再下笔、开头若虎首引人、正文如猪肚壮实、收笔似豹尾有力。他布置一篇题为《我爱武师》的作文,先把同学们带到校园,从审题、立意讲起,再介绍学校的历史和变革,最后参观校园环境、亮丽景点。讲完后他问同学们:“现在知道怎么写了么?”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了!”王耀楚的这篇作文,曾老师在好几个地方用红笔圈了又圈,末了还拿到作文讲评课上讲评、朗读,并张贴在“优秀作文栏”里。在曾弥高等优秀教师的教育和影响下,王耀楚更加明确和坚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一定要向前辈先贤学习,当一名受学生和社会欢迎的人民教师。他广泛涉猎文史哲知识。学校的马少侨老师在《历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赶紧带着钦慕的神情告诉朱石生等同学,要同学们去拜读。武冈师范三年,他政治上积极上进,成了一名光荣的青年团员;学习上刻苦发愤,像海绵吸水一样积蓄课内外知识营养,为毕业后当小学乃至初中老师创造了充分条件。

    1956年7月,王耀楚从武冈师范毕业,但没有马上去乡村当教师。根据国家需要,当年的毕业生可以报考高等师范院校。他报考的是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那时武冈还没设考点,考点设在邵阳市二中。从武冈到邵阳市,140多公里,他们搭乘的是货车,人就站在车厢里,车子一开动,颠颠簸簸,摇摇晃晃,一忽儿蹿到前面,一忽儿撞到后边,可心里就是美滋滋的,说不出有多高兴,甚至浮想联翩。一连颠簸了四五个小时才到达邵阳市。下了车,顾不上稍事休整褪去疲劳,就往大街上奔。没来邵阳前,觉得武冈城好大,尤其是皇城坪,据说是朱王的阅兵场,气派得不得了!还有那据说是“甲天下”的武冈城墙,宽阔的四牌路十字街口,神乎其神的落马桥、玉带桥、断头桥等等,等等。到了邵阳,才觉得武冈乃弹丸之地,邵阳城才真的叫大!站在青龙桥头放眼一望,那黑压压的人群川流不息,楼比武冈的高,路比武冈的宽,人比武冈的要多出多少倍,真是大开了眼界!

    考试非常顺利,打开语文试卷一看,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时代》,王耀楚兴奋不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平时又喜欢读书看报,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考试完后就回到武冈等录取通知。那天,他正和弟弟王耀中在家里闲聊文学。弟弟也爱好文学,总是把二哥当偶像。忽然,乡邮员来了。两人连忙迎上前去。“谁是王耀楚?”乡邮员高高地举着个信封问道。“他就是!”王耀中抢先回答。签了字,领了邮件,王耀中一把夺过信封,撕开口子,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新生录取通知书

    “王耀楚同学:

    “你已被录取为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学生,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湘江在沸腾,麓山在欢笑,千万颗火热的心在为你们而跳动!来吧,湖南师范学院年轻的主人们!在车站,在江边,在林荫道上,在接待室里,一大群一大群的人们正等待和你们见面、握手......”

    “考起了!考起了!二哥,我向你祝贺!我替你骄傲!”王耀中念完录取通知书,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王耀楚又何尝不激动异常?只是嘴里没说任何激动的话语,滾烫的泪水却早己盈满了眼眶。

    为了表示对弟弟的鼓励,入校后,王耀楚第一件事就是到麓山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新书《作家谈创作》寄给王耀中,並在扉页上语重心长地写下“观察生活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想”的赠言。

    湖南师范学院座落在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紧挨麓山门,距遐迩闻名的爱晚亭不到一公里。爱晚亭得名于唐代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句,不仅风景幽美,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她与北京的陶然亭、浙江的湖心亭、安徽的醉翁亭合称中国四大名亭。毛主席在第一师范求学时曾多次来过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岳麓山、爱晚亭是王耀楚心仪已久的胜地。如今有幸成了她的近邻,怎能不倾情投入她的怀抱?不知有多少个星期天,他和一同考入大学的朱石生等同学,除按时到学院食堂进餐外,成天流连在山间亭畔,或伫立黄兴墓蔡锷墓前,缅怀英烈勋业;或登临峰顶云麓宫,俯瞰湘江浩荡、星城璀璨;或盘桓于古木参天浓荫砸地的小径,饱餐名山秀色。他们都经济拮据,不屑于浪费光阴过河上街闲逛,认定没有比抓紧学习更有意义的事情,顺理成章选择了星期天就近隐居名山,沐浴着沁人心脾的山风,择地而坐,专心致志地读着老师指定必读和选读的古今中外名著,孜孜不倦且津津有味,一本接一本。平时的晚上,他就都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读书。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阅览室有好几大间,他如饥似渴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湖南师范学院的院长叫刘寿祺,湖南洞口人,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有位胞弟刘德祺在武冈教书,因此对从武冈考来的学生多了几分关注,曾勉励他们要发愤读书,做政治上可靠、业务上优秀、身体上健壮的祖国教育事业优秀人才。作家韩罕明担任中文系的系主任。一批著名的教授如李祜、宋祚胤、周铁铮、严怪愚、樊篱等亲自执教,整个中文系的师资班底在全国省一级高等师范学校中排名还是靠前的。

    大学期间,王耀楚谨记校领导的教诲,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作为一名尚不谙世事的青年学生,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坚强和稳定,在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实生活中,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遇事冷静思考、善于判断。对如火如荼的国家经济建设,他打內心里激动、行动上积极响应,京广铁路复线热火朝天的工地上,留下过他挥洒热汗的身影;坪塘农村广袤的稻田里,烙下了他弓腰插秧和舞镰割禾的难忘的印记。当然,更多更多的,还是学到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以及为教育服务的丰富的专业知识。他比较系统地弄懂了“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教学相长”、“互教互学”以及“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道理,比较全面地认识了“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不仅结识了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鲁迅、茅盾、巴金、老舍,还结识了莎士比亚、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理、契訶夫、高尔基……从而,在铭记陶行知先生“一生清贫,两袖清风”、“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信念和追求的同时,又铭记下了马特洛索夫“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和奥斯特洛夫斯基“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等格言。

    “西南云气来衡嶽,日夜涛声入洞庭”。岳麓山上云麓宫前的这副对联,王耀楚每次登临时都要认真地观看、大声地吟诵。他打内心深处感谢政府、感谢三湘父老乡亲、感谢湖湘文化!4年,短暂的4年一晃而过,记不凊楚曾经多少次登临云麓宫了!如今眼看学成毕业,虽然谈不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毕竟有一颗报效之心。他决心到祖国、到三湘父老乡亲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去,志为华夏育英才!回到宿舍,正好系里通知毕业生填报分配志愿。他不假思索,就填报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宣布分配方案的时候到了。他毫无那种心跳到喉咙口的感觉,一心只等着领到派遣通知,就朝那个人生地不熟却急需要教师的地方去报到,去开拓自己崭新的人生。

    长沙市的宣布完了。株洲、湘潭、衡阳、常德、岳阳的宣布完了。湘西的也宣布完了!就是没有王耀楚的名字!等到念邵阳地区的名单了,“王耀楚”三个字却早早地蹦了出来!

    “服从”既是军人的天职,也是毕业学生的天职。他领到派遣通知,便带领李勇、罗世明、戴开梅等师院毕业同学先到邵阳地区教育局,再到武冈县教育局,然后他被分配在武冈二中,李勇、罗世明分配在武冈师范、戴开梅分配在武冈一中。去学校报到这天,他挑着行李,经玉带桥过赧水,朝法相岩方向走去,一边走一边回味着毕业前在常德一中3个月的实习生活,心里美滋滋的。常德一中是全省著名的重点中学,他当班主任,教语文。同学们非常尊敬他,他也特别喜欢那些学生,学校领导和教师待他也很热情,对他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临结束实习时,学校还召开了隆重的欢送会,送给他精美的笔记本作纪念,许多学生还手捧笔记本请他签名留念。那些日子,他打心底里感受到教师的光荣、学生的可爱!现在即将要去工作的学校就在眼前,马上要唱做念打使出十八般武艺表演的舞台就在眼前,他仿佛能听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的声音!猛一抬头,不觉已到了学校的大门前面。这是1960年的秋天。王耀楚的璀璨教书育人生涯就要从此开始了。

章节目录

星耀湘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yunzhongshanren12345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yunzhongshanren12345并收藏星耀湘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