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岳峙的话,徐子先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式,说道:“太尉不需要感觉可惜,或是后悔,自伤,又或是感觉李招讨使和太尉做了什么错误的决断。眼前的结果,是事所必然,没有什么意外可言。能有一万多将士获救,对我来说倒是意外之喜,眼下这局面,也是完全意料之中的事情。”
    “殿下的意思是说,北伐的初衷便是错的,所以必败?”
    “倒不是如此。”徐子先摇头道:“北伐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再这么耗下去,大魏也是真的顶不住了。从财赋来看,我们十倍于东胡,但其是举国皆兵,掠夺财富从上到下分配,咱们华夏从古至今没这么干过,他们打仗是赚钱,咱们是在亏。何况东胡于我们境内烧杀抢掠,每次胡骑入境,咱们的损失都以千万贯来算。北方地方残败,人丁凋零,财赋收不上来,朝廷只能从南方征税赋养兵,长此以往,南方也是不堪重负。往下去,不要说禁军的具甲装备,就算是日常的军饷俸禄,朝廷也快要负担不起了。北伐是往前推进,将战场定在敌我交界之所,这样东胡人就算打过来也是得不偿失,这个思路是对的。但凡事在做之前,不仅要考虑到敌人的力量,也得盘算自己的力量。一场大战,从将士铠甲兵器到俸禄,再到粮草动员后勤,百万大军和民夫,旷日持久所需多少,国力是否能支撑,这一层却是没有算好,没有想到这几十年来咱们一直被动挨打,国力已经透支的厉害,根本撑不住这样的一场决战了。所谓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咱们一直在亏,事事都不妥当,这种情形就象是那种把祖产地契拿出来赌的赌徒,这样的情形,有几个不是把家底输光的?”
    岳峙先是有些不服,毕竟从头到尾,北伐大军并非毫无机会,若不是朝廷催促交战,若不是后路交给徐子威这样的废物,若不是……
    但听了徐子先的话,岳峙仔细想想,也只能长叹道:“殿下说的对,我等率部全军覆没,看来也并非由来无因。”
    “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并无错处。”徐子先肃容道:“错的是朝廷,天子,两府,三司,错的是国力不足还逼迫将士与敌决战,错的是天子和两府三司不徐图振作,积栗备战,而是输红了眼,拿几十万将士的性命当赌注,万分有错,错在朕躬,此役的首要过错,当然是要天子先背负起来,然后是两府三司的重臣,最后才谈的上前方将帅。以我之见,不管是太尉,或是诸多管军大将,在战场上俱是没有太大错失……”
    徐子先说到这里,有的未尽之言也就不继续往下说了。
    现在当然是将主责推到天子身上,然后是两府,估计韩钟还会顶一阵子,张广恩非请辞下台不可,还可能要被追责。
    宰相,枢使之下,那些中层官员,被逮捕拿问的定然不少,可能有冤枉的,毕竟是承命办事,但大败之下,朝廷为了推卸责任,掩盖过错,这些官员是不是冤枉,也并不太打紧了。
    今秋之时,定会有不少官员被斩首或施以绞刑,惨败之后,这些事也是难免,徐子先也没有打算在这种事上多加关注的想法和打算。
    至于和岳峙说这些,意思当然是十分明显了。
    “获救的将士……”徐子先沉吟着道:“都头以上,都要和我赴南方,可以将家小接到福州,随意安置在福建路各处,在江陵,杭州,明州,泉州,这些好地方,随众人挑选,都是可以的。但最少要替我效力十年,十年之后,是回代北还是燕赵,这就随众人的意思,到时候我绝不会说二话。普通的将士,直到哨官级别,想替我效力,训练之后,薪饷与府军相同,比禁军只高不低,而且可以助其搬取家人,一应使费,包括安家费用,都是由幕府一力承担。若不想留下来替我效力,他们也是为国流血流汗的忠勇之士,和武官不同,我会安排船只送他们去津海上岸,知会当地官府妥加安置,每人再赏钱一贯,我是国家亲王,近支宗室,不能叫将士们太过于寒心了。”
    徐子先的意思也是相当明白,都头以上的武官多半出身将门,他们的家族世代效力,与国同休,大魏在赋税等若干事情上对将门都有照顾,将门子弟也容易获得升迁的机会,所以他们获救之后,理所应当的替秦王幕府效命。
    至于普通将士,他们是成为府军,或是愿意回归原本的驻地都随将士自己的心意,徐子先不仅不会阻拦,还会赏赐每人一贯钱,算是对这些为国浴血效力的将士给一些补偿。
    这一下,不仅随岳峙前来的禁军将领们为之动容,便是岳峙本人,也是在脸上显露出感动的神情。
    以华夏历来的传统,军人理应疆场报国,纵死不退。败兵,或是被俘的将士,向来没有什么好的评价,哪怕是抵抗到最后关头,只要没有杀身成仁,便是一生讥评。
    比如汉之李陵,率五千兵马在草原奋战十几天,矢尽粮绝,被敌人重重包围,弓矢尽后无法固守,也没有办法破围而出。
    被围十几天后,也没有友军来援,内外交困,已经无有生机。
    这样的情形下,李陵只能选择投降,这样的选择其实无可厚非,他为了保全将士性命的做法也并无错误。
    每个将士都首先是人,若不战而降,或是一触即溃,身为军人的本份没有尽到,那么当然是死不足惜,或是降者该死。
    李陵所部,却是奋战十几天之后,矢尽粮绝,杀敌无数,这样的情形下敌人未将他们屠杀干净,而是容纳他们投降,倒是敌人显得大度的多。而反观汉武这边,闻报之后便是对李陵的家族展开报复,杀戮李陵家人,这样对尽忠报国的将领又怎能说是公平?
    司马迁为李陵说话,结果惨遭腐刑,此后千年,杀身成仁成了华夏的教条,而不是尽力之后,可以尽可能的保全将士的性命。
    眼前的北伐大军,包括太尉岳峙在内,如果回归朝廷都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虽然朝廷明知不是将士的过错,但从上到下必定会洗涮一番,惩治将领是必然之事,普通士卒也落不着好,如果是好几万人,足抵大用,朝廷也会忍了,万余人不过几个军,当不得什么大用,多半是编遣为厢军,服苦役效力赎罪,这应该是获救将士最好的下场和结果了。
    “将士们获救原本已经是意外之喜……”岳峙沉声道:“若得替殿下效力,待遇不在禁军之下,想来会有多半人愿替殿下效力。只是我等穷极而逃,溃败而不成军,实在当不起殿下这般信重……”
    “我已经说了,战败非将士之责,我不会推功,也不会诿过,在我那里,一是一,二是二,谁的责任便是谁的责任,推不掉也逃不脱,但也不会叫人替别人领罪认错。”徐子先盯着岳峙,说道:“不知道太尉打算如何?”
    在场的王直,邓文俊,卢四海,还有林绍宗,李星五,董瑞祥等人俱是盯着岳峙,这一次若得这太尉归诚效力,可谓是最大的收获。
    论领兵的稳当,领几十万大军的经验,幕府中的将领哪一个能和岳峙相比?
    就算岳峙是外来的大将,名望太高,不宜亲领大军,凭他的经验,调教将领,任讲武堂山长,替徐子先教导高级将领,所得的收获,也是远远超过了此前的付出。
    正如东胡人渴欲得岳峙,徐子先也是同样如此,他身边的这些盟友,部下,同样也是明白岳峙的重要性。
    威望,地位,实际的能力,岳峙在本朝武官中不做第二人想。
    北伐失败,岳峙声威受损,但明眼人都知道此战失败并非是岳峙的责任,其声威受损并不太重,况且以实际的能力来说,岳峙对根基相对较弱的秦王幕府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况且徐子先尚有很明确的要求……此役过后,论起责任,将方大将的说法当然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这涉及到天子帝位和未来储位之争,徐子先没有说清楚,但相信岳峙已经明白了。
    “感佩至深……”岳峙颇有些艰难的道:“相信普通将士会明白殿下的德意,做出选择。至于本人,创痛至深,已经无望仕途,只想追清查明这一役到底是怎么回事,除了天子和两府催促实因后勤支应不足,还有后方是不是有大将争权,以至未能按李招讨使事前之令,一定要巩固我大军后路,遭致惨败的结果?若查明是谁的责任,哪怕是以命抵命,岳某也一定要令其伏法……”
    岳峙说话之时神色还是平静从容,但在场之人也是能感觉到他深沉的恨意。
    北伐之败用徐子先的总结来说是必然之事,赌红了眼押上全部身家,结果当然是输光,各件小事都积累在一起,全部往坏的方向发展,最终得到最坏的结果,这是一种定律,非人力可逆转。
    但对岳峙来说,如果天子和两府不逼战,现在他和李国瑞还在渝水一侧,从容与东胡大军周旋。
    如果钱粮运送到位,士气充足,粮食充足,现在他们虽然被围,是禁军被歼灭还是东胡人顶不住撤军,也是难说的很。
    如果后路按李国瑞的安排,派重兵沿各堡驻守,不使得首尾失衡,犯下顾头不顾尾的大错,那么现在就算战事不利,总体上战略对峙的格局还是没有被打破,双方都可能在小心翼翼的寻找一线之明,看看是不是能找到胜利的机缘。
    各种错误积累之下,最叫岳峙痛恨的就是李健,李恩茂等人,当然,最恨的还是奉命守塔山堡的徐子威。
    若此人就算寻常才具和责任心,这一场大战都还没有打完。
    “徐子威从塔山败逃,绕过宁远,算是第一拨至海边的。”徐子先看着岳峙,面无表情的道:“我念在血脉至亲的份上,派人用小船送他到津海赴京师,如何处置看天子和两府的意思。谁知道我这堂兄可能真的罪大恶极,遭了天谴,在他用小船赴港之时出了意外,小船倾覆,徐子威和他的近卫数人,都在离港口很近的地方淹死了!王节帅已经写了奏疏上报朝廷,现在估计也是送到京师了,天子和两府如何反应,这就不是我所能预知的事了。不过,以我看来,徐子威罪大恶极,就算不淹死也该明正典刑,我也会写奏疏,写明自己的意思,天子是不是高兴,我是不会多管。”

章节目录

大魏王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淡墨青衫并收藏大魏王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