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师师来了吗?”赵佶本是在书房里执笔作画,听见窗子外熙熙攘攘的声音,对着一旁的小太监问道。
“回陛下的话儿,奴才听着这声儿,确实像师师小姐。”那老太监满鬓斑白,身体宽胖,看起来一副老实敦庄的样子。
“陛下,陛下,是师师小姐回来了!”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一脸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当真?!”赵佶原本脸上还带着阴郁,此刻听小太监一说,脸色瞬间由哀转喜。
“奴才哪敢糊弄陛下啊。”那小太监以为赵佶不相信呢,赶紧跪下。
“你跪下干什么,快起来给朕梳妆。”赵佶自己从身后的博古架上取下一面青铜镜,自己对着描抹起来。
“陛下……”一个尖利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过来。
“一定是张迪,一定是他把师师寻回来了。”赵佶显得很激动,屋里的这一老一小的太监心中也是跌宕起伏,他们很少见陛下如此失态。
他此刻也顾不得什么地位形象了,理了理衣裳,身上溅上了墨汁也来不及更换了,让那小太监扶着他就出了门。
“下官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寿与天齐。”赵佶刚出来,张迪就跪拜在他面前,他这一套动作当真是熟练至极,不知道的都以为这是提前演练好的。
“切~”张叔夜和陈守阳同时露出这样的表情,然后毕恭毕敬地对着赵佶作揖道
“太医局令陈守阳(邓州通判张叔夜),拜见太皇陛下。”这俩人的说辞在来的路上就商议好了,所以此刻是异口同声的说出来。
“哎,好说好说,陈爱卿曾经为朕驱疾,朕熟识的很,张通判……呃……你是哪一年入仕的?”赵佶平时满脑子都是写字画画,想的最多的人,除了李师师就是蔡京,现在蔡太师亡故,李师师就成了唯一一个和赵佶知心的人,这张叔夜是何许人也,抱歉,咱老赵不晓得。
“回太皇陛下,下官曾经主导了招安宋江……”张叔夜也想试探一下赵佶对政事的熟悉程度,若是他对政事一概不知,那他们今天可能就会无功而返。
“哦哦,朕想起来了,就是你提议让我赐毒酒给他们的吧。”赵佶不以为然的说道。
张叔夜脸上自然是不好看,陈守阳个老不正经的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这太皇陛下成天与书画为伴,对于政事,净是记住些轶事趣闻啊。
“师师呢,不说她回来了吗?”赵佶跟这几个人说了一阵,才回过神来,他是出来等李师师的啊。
“陛下,梅花开了呢……”正当赵佶往陈守阳几人身后张望的时候,身后传来婉转的说话声。
“师师……”难为赵佶现在已经年逾不惑,对待李师师,却和二十几岁的小伙一样,始终怀着那份最初的美好,此刻,数月不见,赵佶看着李师师,眼角竟然湿润起来。
“陛下,师师回来晚了……”李师师手里捏着一支梅枝,上面几朵含苞待放的梅花在这冬日暖阳里仿佛瞬间就可以绽放一般。
“无妨无妨,回来就好,外面冷,快进来跟朕说说,你这几个月都出去干啥了。”赵佶对李师师的语气和对其他人完全不同,没有皇帝的威仪,没有艺术家的风雅,只有,一个男子对他所爱女子最单纯的温柔。
赵佶牵着李师师的纤纤玉手走了进去,只留下他们几人在寒风中瑟缩。
“两位大人今日造访此处,想必也是有要事,太皇陛下此刻见到师师小姐,必定无暇顾及你们,还请劳烦两位大人与我到醉杏楼歇息一番。”那老太监慢条斯理的说道。
“谨遵吩咐……”张叔夜和陈守阳还能说啥啊,顾及在赵佶眼里头,此刻他俩的重要程度还比不上李师师鞋底的一块泥,所以赶紧老老实实地跟着老太监往东面的醉杏楼过去。
“师师,你当真是懂朕的心思啊,你快来看看朕刚画的。”赵佶拉着李师师回了书房,跑到书案前,李师师向书案上看去,只见画中央一隅有几枝腊梅,有灵动山禽站立其上,腊梅枝略微有些干枯,弯折向上,上有几朵黄梅含羞开放,描绘的,恰恰就是这人间冬月天。画卷左侧还题诗一首。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若是旁人来看赵佶这画,和题诗,必然以为他在自吹自擂,就好像当年画的《芙蓉锦鸡图》一样,他把自己比作锦鸡,因为锦鸡有文、武、勇、仁、信,五中德行。
究其至今的所作所为,大概只有文是赵佶所有的,所以一般的大臣只会一味地吹溜拍马,赵佶知道,那些人只看到他的画,看不到他的心,当初有一个能看透他心的爱卿,如今已经作古,现在只剩眼前这风姿绰约的绝代妖姬懂他的心思了。
“陛下还是在意自己的年纪吗?”李师师一语中的,赵佶脸上露出一副开心并且是理所杨的笑容。
“师师,还是你懂朕啊……”赵佶说着说着,就没声了,对他而言,活的越长久,就越能领略到世间那些他未曾领略的艺术,而且李师师比他小了八岁,对他而言,这是一件不愿提及,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如果他老了,李师师如何是好?
“陛下……”赵佶身材高大,此刻李师师站在他的身前,头顶却只勉强碰得到他的下巴,李师师见赵佶如此心绪,便回身保住赵佶的腰身,轻轻的叫着他。
“赵大官人……”当初,他们在镇安坊初遇的时候,她便是这样叫他的。
“好好的,怎么又提起当初的事了。”赵佶倒是不反感李师师提及过往,只是他感觉到李师师异样的举动,内心突然感觉很不安。
“当初你还是端王的时候,就来镇安坊听我的场子了。”李师师此刻已经几近趴在赵佶身上,一只手放到赵佶身前,轻轻拨弄着赵佶褙子上的领抹。
“是啊,当时是何等的无拘无束啊。”赵佶登基,是不得已而为之,算是责任,也算是兑现诺言。
“我竟也不知道你的存在,只知道我在教坊时,最苦难的日子里,总有个不知名的人在我的帘下放满红绡。”李师师如此说着,眼中竟然露出狡黠的目光。
赵佶不知该说什么来回答李师师,只是拥着她,李师师似乎也知道赵佶无话可说,仍在那自言自语似地说道。
--
“回陛下的话儿,奴才听着这声儿,确实像师师小姐。”那老太监满鬓斑白,身体宽胖,看起来一副老实敦庄的样子。
“陛下,陛下,是师师小姐回来了!”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一脸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当真?!”赵佶原本脸上还带着阴郁,此刻听小太监一说,脸色瞬间由哀转喜。
“奴才哪敢糊弄陛下啊。”那小太监以为赵佶不相信呢,赶紧跪下。
“你跪下干什么,快起来给朕梳妆。”赵佶自己从身后的博古架上取下一面青铜镜,自己对着描抹起来。
“陛下……”一个尖利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过来。
“一定是张迪,一定是他把师师寻回来了。”赵佶显得很激动,屋里的这一老一小的太监心中也是跌宕起伏,他们很少见陛下如此失态。
他此刻也顾不得什么地位形象了,理了理衣裳,身上溅上了墨汁也来不及更换了,让那小太监扶着他就出了门。
“下官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寿与天齐。”赵佶刚出来,张迪就跪拜在他面前,他这一套动作当真是熟练至极,不知道的都以为这是提前演练好的。
“切~”张叔夜和陈守阳同时露出这样的表情,然后毕恭毕敬地对着赵佶作揖道
“太医局令陈守阳(邓州通判张叔夜),拜见太皇陛下。”这俩人的说辞在来的路上就商议好了,所以此刻是异口同声的说出来。
“哎,好说好说,陈爱卿曾经为朕驱疾,朕熟识的很,张通判……呃……你是哪一年入仕的?”赵佶平时满脑子都是写字画画,想的最多的人,除了李师师就是蔡京,现在蔡太师亡故,李师师就成了唯一一个和赵佶知心的人,这张叔夜是何许人也,抱歉,咱老赵不晓得。
“回太皇陛下,下官曾经主导了招安宋江……”张叔夜也想试探一下赵佶对政事的熟悉程度,若是他对政事一概不知,那他们今天可能就会无功而返。
“哦哦,朕想起来了,就是你提议让我赐毒酒给他们的吧。”赵佶不以为然的说道。
张叔夜脸上自然是不好看,陈守阳个老不正经的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这太皇陛下成天与书画为伴,对于政事,净是记住些轶事趣闻啊。
“师师呢,不说她回来了吗?”赵佶跟这几个人说了一阵,才回过神来,他是出来等李师师的啊。
“陛下,梅花开了呢……”正当赵佶往陈守阳几人身后张望的时候,身后传来婉转的说话声。
“师师……”难为赵佶现在已经年逾不惑,对待李师师,却和二十几岁的小伙一样,始终怀着那份最初的美好,此刻,数月不见,赵佶看着李师师,眼角竟然湿润起来。
“陛下,师师回来晚了……”李师师手里捏着一支梅枝,上面几朵含苞待放的梅花在这冬日暖阳里仿佛瞬间就可以绽放一般。
“无妨无妨,回来就好,外面冷,快进来跟朕说说,你这几个月都出去干啥了。”赵佶对李师师的语气和对其他人完全不同,没有皇帝的威仪,没有艺术家的风雅,只有,一个男子对他所爱女子最单纯的温柔。
赵佶牵着李师师的纤纤玉手走了进去,只留下他们几人在寒风中瑟缩。
“两位大人今日造访此处,想必也是有要事,太皇陛下此刻见到师师小姐,必定无暇顾及你们,还请劳烦两位大人与我到醉杏楼歇息一番。”那老太监慢条斯理的说道。
“谨遵吩咐……”张叔夜和陈守阳还能说啥啊,顾及在赵佶眼里头,此刻他俩的重要程度还比不上李师师鞋底的一块泥,所以赶紧老老实实地跟着老太监往东面的醉杏楼过去。
“师师,你当真是懂朕的心思啊,你快来看看朕刚画的。”赵佶拉着李师师回了书房,跑到书案前,李师师向书案上看去,只见画中央一隅有几枝腊梅,有灵动山禽站立其上,腊梅枝略微有些干枯,弯折向上,上有几朵黄梅含羞开放,描绘的,恰恰就是这人间冬月天。画卷左侧还题诗一首。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若是旁人来看赵佶这画,和题诗,必然以为他在自吹自擂,就好像当年画的《芙蓉锦鸡图》一样,他把自己比作锦鸡,因为锦鸡有文、武、勇、仁、信,五中德行。
究其至今的所作所为,大概只有文是赵佶所有的,所以一般的大臣只会一味地吹溜拍马,赵佶知道,那些人只看到他的画,看不到他的心,当初有一个能看透他心的爱卿,如今已经作古,现在只剩眼前这风姿绰约的绝代妖姬懂他的心思了。
“陛下还是在意自己的年纪吗?”李师师一语中的,赵佶脸上露出一副开心并且是理所杨的笑容。
“师师,还是你懂朕啊……”赵佶说着说着,就没声了,对他而言,活的越长久,就越能领略到世间那些他未曾领略的艺术,而且李师师比他小了八岁,对他而言,这是一件不愿提及,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如果他老了,李师师如何是好?
“陛下……”赵佶身材高大,此刻李师师站在他的身前,头顶却只勉强碰得到他的下巴,李师师见赵佶如此心绪,便回身保住赵佶的腰身,轻轻的叫着他。
“赵大官人……”当初,他们在镇安坊初遇的时候,她便是这样叫他的。
“好好的,怎么又提起当初的事了。”赵佶倒是不反感李师师提及过往,只是他感觉到李师师异样的举动,内心突然感觉很不安。
“当初你还是端王的时候,就来镇安坊听我的场子了。”李师师此刻已经几近趴在赵佶身上,一只手放到赵佶身前,轻轻拨弄着赵佶褙子上的领抹。
“是啊,当时是何等的无拘无束啊。”赵佶登基,是不得已而为之,算是责任,也算是兑现诺言。
“我竟也不知道你的存在,只知道我在教坊时,最苦难的日子里,总有个不知名的人在我的帘下放满红绡。”李师师如此说着,眼中竟然露出狡黠的目光。
赵佶不知该说什么来回答李师师,只是拥着她,李师师似乎也知道赵佶无话可说,仍在那自言自语似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