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发说毕,便是从随员手中接过一个小包,毕恭毕敬的道:“大人在京师颇为不易,朱少东主也说现在京师情形复杂,不比常时,想来大人的开销用度都增加不少。这里小小贽敬,不成敬意。”
陈大人并不以为意,以他的身份地位如果想要捞钱,早就是捞的盆满钵满,况且他也是出身世家大族,根本不会将寻常财物放在眼里。
只是近来情形确实较为特殊,和家族往来不便,同时很多冰敬炭敬之类的收入也没有了。还要拿出不少家底出来打探消息,结识京师新贵,营造自己的名声来造势……花费确实是太大,渐渐有些入不敷出,梁世发递过来的小包,陈姓大人扫了一眼,长随又递上来,入手就感觉手中一沉,再打开看时,果然包中全部是金锭,这一包最少是价值千两白银,相对于朱万春请求帮助的事情,千两白银的贽敬确实是价值不菲了。
陈姓大人也就是陈名夏,确实也是现在南人留京的少壮官员中的最杰出代表,没有之一。
大明官员不光是要看品级,还要看科名,家世,学识,行事的手腕,以及在官员和进士同年之中的威望。
这些东西,陈名夏统统都是上上等,可以说随着一些本朝大佬的退休致仕或南下,东林的少壮派多半也留在南都或浙江江南,留在京中的陈名夏已经成为士林领袖人物。
能和陈名夏分庭抗礼的原本还有龚鼎孳,这人也是才名过人,且交游广泛,在南方的名士有多人和龚鼎孳是至交好友,诗词唱和,纯粹以文名来说,吴伟业,龚鼎孳,还有钱谦益大抵是定下了三大家的格局。
其余的所谓复社四公子,还有黄宗羲,顾炎武等后世大家,此时要么沉郁不得志,要么还没有经历亡国之痛的苦楚,在思想境界上还不能和前者相比。至于张岱等人就是纯粹的文人,毕竟要进官场为显官,首先进士及第就是一道门槛,很多所谓名士大才子,终其一身有人未中秀才,有人未得举人,有人不能进士,再大的才学也抵不过功名这一道门槛。
在门内的才有资格,在门外的说破大天还是在门外,黄宗羲就是个门外汉,后来讲学多年,歪曲明史,才勉强混了个大家资格。
论做事,还不如钱谦益,钱谦益虽然投降,后来幡然醒悟,冒险做了很多有益于南明的大事,其家成了南明的军事情报中心,暗中帮助了无数忠臣义士,还教出了郑成功这样的好徒弟,钱谦益只是未能一死殉国,论起真心实迹,不要说那些所谓大家才子,就算是黄道周刘宗周一类的殉国大儒,其真实作用还真的不如降清的钱谦益。
只是一句伪造的水太凉使老钱背负了几百年的骂名罢了……
至于陈名夏,在崇祯时期就是都给事中,俗称科长,这在清流科道中已经是做到极致,只要一转就能为京卿或是到地方为大吏,已经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其现在还没有正式投清,但适才汤若望等人前来就是劝其降清。这些教士已经和清廷贵族搭上了线,可以说的上话,并且保证替陈名夏为满洲高层牵线。
虽然是牵扯不上王公级别的贵人,但满洲八旗的固山额真之类的大臣,教士们已经是能搭的上话了。
陈名夏没有离京,其实已经是在待价而沽,现在教士们开出的价码不错,他内心已经有所触动。
他和荒唐狎妓的龚鼎孳不同,名声好,手腕强硬,能护的住人,所以真正是有一些党羽。
只要陈名夏肯降,很多中青年的明朝官员也会投降,其在清廷的朝廷体系内可以扶摇而上,十年之内进入内院还是很有把握的。
陈名夏现在犹豫的就是两条,一是李自成虽然败逃,但表面上还有百万大军,其是不是能卷土重来,犹未可知。
第二便是南明的实力如何,别人不知,陈名夏却是知道北方已经极度残破,不光是京畿地方残败,还有山东,河南,不光是遭遇上多年的灾害,这十来年还是流寇和朝廷官兵拉锯的战场。
以这几个省加上向来更加贫苦的山西和陕西还有甘肃等地,那是断然无法养兵的。
养几万八旗兵是不在话下,毕竟相较明军,八旗兵只有六万丁和十来万族人,加上辽东故地想养活这大明的一镇之兵就算是以残败的北方也可以办的到。
但以北方几个省的过百州府和过千县治,凭几万兵怎么守的过来?
这势必要接纳大量的降兵降将,包括吴三桂和三顺王还有外藩蒙古八旗蒙古,加上明朝降将降兵和降官,维持这么大的地盘,没有稳固的财赋收入是断然难以办到。
如果光凭北方几省,八旗凭着现在的威慑力可以镇守一时,但时间久了,地方残败无力养兵,降将要么跑掉归南明或是降李自成,要么就是直接占据地方成藩镇之势,八旗会疲于奔命,要么退回关外,要么最后被拖累拖死,断然没有别的可能。
而南明看似只有半壁江山,湖广是粮仓,闽浙江南两广相对北方要富裕的多,除了湖广北部打过仗之外,还有四川丢给了张献忠被折腾的不轻之外,其余的地盘多半是完好的状态,财赋只要理顺了,潜力却是比残败的北方要大的多。
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南明政通人和,维持百万规模的军队和清军相峙,南京方面守住淮河一线,中间的荆襄稳固下来,云贵方向守住四川通道,则最少在几年之内清军不得南下。
拖久了,北方还是会崩盘。
没有江南粮食财力供给,北方的崩溃是必然之事,这也是陈名夏看的相当清楚的事情。
现在留在京师的官员,对满清的武力充满信心,犹豫之处就是看南明是不是能守住淮河一线,甚至是能不能守住长江一线。
只要守的住,拖住三年以上的时间,北方的清廷不败自败,会被战火不断,流寇盗贼和藩镇不断的牵扯之下崩盘。
这才是陈名夏的犹豫之处,身为儒家门徒,这个时代最多是有蛮夷之分,并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根本概念,用后世的观念苛责也没有太多道理。但以汉人事蛮夷仍然不是容易迈过的门槛,这也是大量官员选择南下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八旗立不住脚,这样的话投降就不是那么合算,甚至是失策之举了……
“南边的情形怎么样?”
陈名夏放下包裹,开始问梁世发南方情形。
陈名夏的消息渠道当然不止梁世发一人,而是有相当多的渠道来源,正因如此,他才更加犹豫。
“朝廷一团乱,天子没甚威信。”梁世发在事前得到过闵元启的嘱咐,并没有说些骗人的虚言,而是相当直接的道:“四镇也乱七八糟,各自为政,不听朝廷号令,为祸地方。”
“你倒是实诚。”陈名夏嘴角浮现笑容,对着梁世发道:“那你家少东主还有什么要刺探的,要看看清人是不是准备南下?我实话同你说,清人必定会南下,且多半是雷霆一击。只要守不住淮河一线,江防也必不可守,从扬州过镇江只要搜几百条小船就轻易做的到,大明在南边没有水师战船,郑家倒是有不少船,但那些海船是郑芝龙的家底,他要是把全部水师从福建开过来,倒是能守住江防,但郑芝龙定然不会如此做。相反,他会在福建看热闹,派一些子弟到南京观风望色,事有不对就果断撤离,然后他在福建为一强藩,甚至拥立新主,自己掌握大局。江淮一体,守江必守淮,这个道理你知不知道?”
原本陈名夏是不可能和一个仆役之流多说,但梁世发带来的是南边的最新消息,且是和他之前知道的情形大抵相同。且对方谈吐清楚,对答明白,陈名夏知道这个人不一定是朱家的仆役,很有可能是家族里有地位有身份的要角,只是在此时假扮仆役罢了。
既然如此,陈名夏反而有了兴趣,要知道对方为什么在这种情形下还要背上。
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还妄想和谈,想着清军不必南下,而事实上在京师的人都知道并且相当确信,现在八旗是搬迁家小和迎顺治帝到京师,下一步必定就是休整一段时间后掌握全部京畿和河南山东一带,然后沿着山西河南两处夹击顺军,接着便是有大军南下。
如果南明做好准备,尚有一线生机,若果如现在这样,朝中内斗,文官们不明大势,武将跋扈骄纵毫无决战之意,那么清军南下之时,就是南明土崩瓦解之日。
“我还听说你家少东主近来在一个小军镇里效力?”陈名夏心中更有疑惑,不禁追问道:“听说是大河卫闵家的人练兵有成,还把刘泽清给打败了?这个军镇兵力如何,又有多少能战之士,其镇将是不是有忠义之心,若满洲兵南下,其打算如何,这些事你是否知道?”
陈大人并不以为意,以他的身份地位如果想要捞钱,早就是捞的盆满钵满,况且他也是出身世家大族,根本不会将寻常财物放在眼里。
只是近来情形确实较为特殊,和家族往来不便,同时很多冰敬炭敬之类的收入也没有了。还要拿出不少家底出来打探消息,结识京师新贵,营造自己的名声来造势……花费确实是太大,渐渐有些入不敷出,梁世发递过来的小包,陈姓大人扫了一眼,长随又递上来,入手就感觉手中一沉,再打开看时,果然包中全部是金锭,这一包最少是价值千两白银,相对于朱万春请求帮助的事情,千两白银的贽敬确实是价值不菲了。
陈姓大人也就是陈名夏,确实也是现在南人留京的少壮官员中的最杰出代表,没有之一。
大明官员不光是要看品级,还要看科名,家世,学识,行事的手腕,以及在官员和进士同年之中的威望。
这些东西,陈名夏统统都是上上等,可以说随着一些本朝大佬的退休致仕或南下,东林的少壮派多半也留在南都或浙江江南,留在京中的陈名夏已经成为士林领袖人物。
能和陈名夏分庭抗礼的原本还有龚鼎孳,这人也是才名过人,且交游广泛,在南方的名士有多人和龚鼎孳是至交好友,诗词唱和,纯粹以文名来说,吴伟业,龚鼎孳,还有钱谦益大抵是定下了三大家的格局。
其余的所谓复社四公子,还有黄宗羲,顾炎武等后世大家,此时要么沉郁不得志,要么还没有经历亡国之痛的苦楚,在思想境界上还不能和前者相比。至于张岱等人就是纯粹的文人,毕竟要进官场为显官,首先进士及第就是一道门槛,很多所谓名士大才子,终其一身有人未中秀才,有人未得举人,有人不能进士,再大的才学也抵不过功名这一道门槛。
在门内的才有资格,在门外的说破大天还是在门外,黄宗羲就是个门外汉,后来讲学多年,歪曲明史,才勉强混了个大家资格。
论做事,还不如钱谦益,钱谦益虽然投降,后来幡然醒悟,冒险做了很多有益于南明的大事,其家成了南明的军事情报中心,暗中帮助了无数忠臣义士,还教出了郑成功这样的好徒弟,钱谦益只是未能一死殉国,论起真心实迹,不要说那些所谓大家才子,就算是黄道周刘宗周一类的殉国大儒,其真实作用还真的不如降清的钱谦益。
只是一句伪造的水太凉使老钱背负了几百年的骂名罢了……
至于陈名夏,在崇祯时期就是都给事中,俗称科长,这在清流科道中已经是做到极致,只要一转就能为京卿或是到地方为大吏,已经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其现在还没有正式投清,但适才汤若望等人前来就是劝其降清。这些教士已经和清廷贵族搭上了线,可以说的上话,并且保证替陈名夏为满洲高层牵线。
虽然是牵扯不上王公级别的贵人,但满洲八旗的固山额真之类的大臣,教士们已经是能搭的上话了。
陈名夏没有离京,其实已经是在待价而沽,现在教士们开出的价码不错,他内心已经有所触动。
他和荒唐狎妓的龚鼎孳不同,名声好,手腕强硬,能护的住人,所以真正是有一些党羽。
只要陈名夏肯降,很多中青年的明朝官员也会投降,其在清廷的朝廷体系内可以扶摇而上,十年之内进入内院还是很有把握的。
陈名夏现在犹豫的就是两条,一是李自成虽然败逃,但表面上还有百万大军,其是不是能卷土重来,犹未可知。
第二便是南明的实力如何,别人不知,陈名夏却是知道北方已经极度残破,不光是京畿地方残败,还有山东,河南,不光是遭遇上多年的灾害,这十来年还是流寇和朝廷官兵拉锯的战场。
以这几个省加上向来更加贫苦的山西和陕西还有甘肃等地,那是断然无法养兵的。
养几万八旗兵是不在话下,毕竟相较明军,八旗兵只有六万丁和十来万族人,加上辽东故地想养活这大明的一镇之兵就算是以残败的北方也可以办的到。
但以北方几个省的过百州府和过千县治,凭几万兵怎么守的过来?
这势必要接纳大量的降兵降将,包括吴三桂和三顺王还有外藩蒙古八旗蒙古,加上明朝降将降兵和降官,维持这么大的地盘,没有稳固的财赋收入是断然难以办到。
如果光凭北方几省,八旗凭着现在的威慑力可以镇守一时,但时间久了,地方残败无力养兵,降将要么跑掉归南明或是降李自成,要么就是直接占据地方成藩镇之势,八旗会疲于奔命,要么退回关外,要么最后被拖累拖死,断然没有别的可能。
而南明看似只有半壁江山,湖广是粮仓,闽浙江南两广相对北方要富裕的多,除了湖广北部打过仗之外,还有四川丢给了张献忠被折腾的不轻之外,其余的地盘多半是完好的状态,财赋只要理顺了,潜力却是比残败的北方要大的多。
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南明政通人和,维持百万规模的军队和清军相峙,南京方面守住淮河一线,中间的荆襄稳固下来,云贵方向守住四川通道,则最少在几年之内清军不得南下。
拖久了,北方还是会崩盘。
没有江南粮食财力供给,北方的崩溃是必然之事,这也是陈名夏看的相当清楚的事情。
现在留在京师的官员,对满清的武力充满信心,犹豫之处就是看南明是不是能守住淮河一线,甚至是能不能守住长江一线。
只要守的住,拖住三年以上的时间,北方的清廷不败自败,会被战火不断,流寇盗贼和藩镇不断的牵扯之下崩盘。
这才是陈名夏的犹豫之处,身为儒家门徒,这个时代最多是有蛮夷之分,并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根本概念,用后世的观念苛责也没有太多道理。但以汉人事蛮夷仍然不是容易迈过的门槛,这也是大量官员选择南下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八旗立不住脚,这样的话投降就不是那么合算,甚至是失策之举了……
“南边的情形怎么样?”
陈名夏放下包裹,开始问梁世发南方情形。
陈名夏的消息渠道当然不止梁世发一人,而是有相当多的渠道来源,正因如此,他才更加犹豫。
“朝廷一团乱,天子没甚威信。”梁世发在事前得到过闵元启的嘱咐,并没有说些骗人的虚言,而是相当直接的道:“四镇也乱七八糟,各自为政,不听朝廷号令,为祸地方。”
“你倒是实诚。”陈名夏嘴角浮现笑容,对着梁世发道:“那你家少东主还有什么要刺探的,要看看清人是不是准备南下?我实话同你说,清人必定会南下,且多半是雷霆一击。只要守不住淮河一线,江防也必不可守,从扬州过镇江只要搜几百条小船就轻易做的到,大明在南边没有水师战船,郑家倒是有不少船,但那些海船是郑芝龙的家底,他要是把全部水师从福建开过来,倒是能守住江防,但郑芝龙定然不会如此做。相反,他会在福建看热闹,派一些子弟到南京观风望色,事有不对就果断撤离,然后他在福建为一强藩,甚至拥立新主,自己掌握大局。江淮一体,守江必守淮,这个道理你知不知道?”
原本陈名夏是不可能和一个仆役之流多说,但梁世发带来的是南边的最新消息,且是和他之前知道的情形大抵相同。且对方谈吐清楚,对答明白,陈名夏知道这个人不一定是朱家的仆役,很有可能是家族里有地位有身份的要角,只是在此时假扮仆役罢了。
既然如此,陈名夏反而有了兴趣,要知道对方为什么在这种情形下还要背上。
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还妄想和谈,想着清军不必南下,而事实上在京师的人都知道并且相当确信,现在八旗是搬迁家小和迎顺治帝到京师,下一步必定就是休整一段时间后掌握全部京畿和河南山东一带,然后沿着山西河南两处夹击顺军,接着便是有大军南下。
如果南明做好准备,尚有一线生机,若果如现在这样,朝中内斗,文官们不明大势,武将跋扈骄纵毫无决战之意,那么清军南下之时,就是南明土崩瓦解之日。
“我还听说你家少东主近来在一个小军镇里效力?”陈名夏心中更有疑惑,不禁追问道:“听说是大河卫闵家的人练兵有成,还把刘泽清给打败了?这个军镇兵力如何,又有多少能战之士,其镇将是不是有忠义之心,若满洲兵南下,其打算如何,这些事你是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