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阳明一大早起来,为陈实父子送行,一直把陈实父子送到南门外,陈实父子真的离去,王阳明就像被掏空,心中难受好一阵子,无论怎样,王阳明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回到客栈,稍事休息与准备后,带上希渊,就往gz布政司去。今天只要gz布政司开门办差,就一定能要把该事给办了,该找到的答案找到,即使是最坏的结果,王阳明也必须勇敢的前往。来到市府路看见布政司大门开着,今天已是初四,应该办差。
    尽管大门开着,布政司里却只有值更守门人在院内扫地,见王阳明两人匆匆迈进大门,停下扫地,站着说道:“大人还没有到,在门外等候。”
    “敢问今天办差吗?”王阳明问道。
    “昨天下黑通知,今天开门办差,只是大人还没有到,在门外等候就是。”守门人答。
    王阳明、希渊重新回到街上,站在布政司大门口等候。尽管现在已是二月间,立了春,可贵阳的早晨依然湿冷寒凉,沿街一股风刮来,王阳明即刻就感到胸口透凉。与希渊走到对面街的背风处,感觉寒风小了许多。
    半多时辰过去,一位穿着一身朝服的人提着前襟走进布政司大门。王阳明猜测这就是守门人说的大人,随即跟着来带布政司大门口,向里张望。见大堂的内门还是关着,也许还没有准备好。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嘎吱”一声,大堂门打开,王阳明领着希渊,第一个走进布政司的大门,来到办差的大堂上,看见刚才进门的大人正襟危坐在大案后,注视着王阳明、希渊。大堂里,两盆炭火燃得正旺。
    “来者何人?”堂上大人问。
    “余姚山人王阳明,龙场驿丞王守仁。”王阳明答道。
    “哦,你就是王阳明?”堂上大人。
    “正是下官,大人几时认得下官。”王阳明随问道。
    “廷杖四十,贬谪龙场。朝廷上下谁人不知?”堂上大人风趣的说道。
    “下官现赴任达到贵阳,特来布政司秉承。”王阳明递上文书。希渊也许是第一次上到官堂,战战兢兢地躲在王阳明身后。
    “几时到的贵阳?”大人接过文书简短的问道,即刻又垂下眼帘看着文书。
    “前日傍晚。”王阳明答。
    “即已到达贵阳,现又在年中。这样吧,在贵阳稍事休整,即刻启程赴任。”大人说完,提起笔在案上写字。
    “敢问大人,此去龙场还有多远?”王阳明。
    堂上大人没有马上回答王阳明,继续写着字,写好后又检查一遍,递给差役转给王阳明:“此距龙场还有一天的路程,不算太远。你赴任龙场驿丞一事,还得到宣慰司秉承备案,毕竟龙场驿站归宣慰司具体管辖。”
    “大人,下官还有一事烦问。”王阳明。
    “何事?”
    “此距余姚路途遥远,下官出门带的盘缠所剩无几,想凭票兑换些银俩,以资赴任所用,不知何地能兑换?请大人示下。”王阳明。
    “贵阳此地没有官办银号,此事仍由府库代办。只是还需人员到齐后才能承办,过两天你在来看一看?”堂上大人答道。
    “下官明白,烦劳大人。在下告退,改日再来。”王阳明施礼后退出大堂,又向守门人打听gz宣慰司的所在地。其实今天,大年初四根本就没有其他人来办理差事。
    来到街上,王阳明一把抓住希渊的手:“希渊,太好了,太好了。”王阳明激动得不能往下说话,只是使劲捏着希渊的手。
    “先生,怎么了?”希渊看着一下只就变得怪怪的王阳明问道。
    “希渊,为师与你一路赴任龙场的百般艰难、万般辛劳,并没有白费。刚才在官堂上过了一朝,我已经推测知道,我父亲与余姚的老太太现今都安然无恙,我最担心最怕的事没有发生,还有什么事?还有什么事?比此事更让为师心下宽慰与高兴的。”希渊还是没有完全明白王阳明的意思。
    “先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希渊问道。
    “刚才在堂上,大人只说了我被廷杖四十,贬谪龙场的事,只字未提我父亲与我们余姚王家,说明朝廷上下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如若我父亲因我不按时赴人龙场而背负欺君之罪,一定是朝野上下的头等大事,各种文书早已送达gz布政司能不知道吗?再则,刚才为我们办事的大人态度尚可,情绪平静,更验证了我的推断。希渊你说为师为这事能不高兴吗?这是我一路走来最为担心与忧虑的事,我们一路付出的艰辛,换来家人的平安,还有什么事?能比这个更让为师高兴的,希渊,希渊,一切都值得了。”王阳明分析着,希渊感到自己的手臂被王阳明捏的生疼。
    “先生,听您这么一说,真有道理,确实值得高兴,值得高兴。”隐忍手臂上的疼痛,希渊被王阳明高兴的情绪所感染:“只是没想到,没想到这一路走来,先生心上还压着这么一块大石头。”
    “只要家人能平安,家父没有受到此事牵连,纵使前面有万丈深渊,为师也不惜粉身碎骨。现在好了,现在好了,压在为师心头的石头终于搬开,终于落地。”王阳明松开手,高兴地在希渊的肩上拍一下:“走,希渊,咱们到宣慰司去。”
    心头轻松下来,王阳明感到自己的步伐也轻快许多,他大步的走在希渊的前面。在王阳明的心潮起伏的思绪里,他完全清楚:这是对他选择赴任龙场以来三个月路途艰辛的最好酬答,是祖母、父亲以及王家尽力规避劫难的最好结果,是父亲为王家上下安危深谋远虑周密计划的最好馈赠。如果说在赴任龙场的路途上,曾有犹豫,曾有过他想,曾有过徘徊不前,刚才在布政使求得的结果,足已抚慰王阳明选择赴任龙场的无奈,足已荡平风餐露宿的艰辛。街上一阵风吹过,王阳明也没有觉得身上寒凉,在他澎湃的内心深处充满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斗志,同时也隐含着一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
    来到宣慰司所在地,大门紧紧关着,王阳明一眼就看出宣慰司的大门与布政使司的大门有明显的区别。翘角的大门具有民族风情,高高的门顶,被青瓦有序的盖着,整个大门全是木质的,几根大木头巧妙的通过榫头连接,形成有效的力学支撑结构,稳当地放置四根笔直而矗立着的圆木上,几步规整的石阶,人,站在门前,就能感到门庭高高在上的威严感。前屋沿伸出来,为大门既蔽日,又能挡风遮雨,两个红色的灯笼,悬挂在大门的两边,烘托出几分节日的气氛。
    希渊扣了好几次门,大门始终关着。王阳明想宣慰司连一个值守之人都没留:“罢了,希渊,咱们改日再来吧。”
    布政司与宣慰司,两个朝廷的置府,一个已经开门办差,一个大门依然紧闭,仍在过年中,其中的差别王阳明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布政司的各级官吏毕竟是朝廷任命的流官,执行朝廷的统一规制,即使在这天高皇权远的贵阳,也能依规行事,很是难得。而宣慰司就不一样,各级官吏多是蛮夷各地各族的首领,被朝廷归化后任命擢用,他们拥有更多依着民俗民风而治的特权,却把朝廷的规制暂且放在一边,尽管吃了闭门羹,王阳明没有抱怨什么。现在已经得到布政司的批文,到宣慰司呈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应该不难。凭着布政司的批文,王阳明四人就可以住到官办驿馆去,吃住不用花钱。只是挂在宣慰司大门前的两个红灯笼,一直印在王阳明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过年挂灯笼是中土喜庆文化的缩影,布政司倒没有挂灯笼,而宣慰司却挂着,正好说明汉文化对gz蛮夷之地的影响与渗透,难不怪陈实说贵阳是汉人与蛮夷人混居的地方。
    王阳明与希渊又回到昨天到过的小摊位上,吃一些糯米粑,与摊主聊一会儿天,更多的了解gz与贵阳的情况。摊主见老顾客回头显得更加热情。王阳明吸取昨天的经验,出门前给了两位大哥几文钱,如果自己与希渊在中午前不能回来,让两人自己在街上吃些东西。
    回去也就是搬个家,换一个住宿地,王阳明知道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不如此时就去詹府拜歇,探明去路,递上书帖,尽早安排下此事。如果詹府未能找到合适的人,王阳明到到任龙场后,处处皆会受到限制,大大增加保全与生存下来的困难。在贵阳多呆这几天还有回旋余地,也好请詹府尽力帮助寻找。想透这一层事宜,王阳明领着希渊,向贵阳城的大西门方向走去。
    贵阳城并不大,很快王阳明与希渊就来到大西门处,沿街打听詹府的所在地,没费多大周折就找到詹府。王阳明向詹府门前的店家买了一份帖子,自己在帖子上写下:“余姚山人王阳明,龙场驿丞王守仁,拜歇詹府,同科之友詹恩。正德三年正月初四于贵阳。”
    看着王阳明写好帖子,希渊随即问道:“先生,帖子都是这样写的吗?”
    “这写帖子啊,首先要报上自己的名号,以便让对方知道来拜访的是何人?詹府是统称,还得写清受拜访的是何许人?留下时间与地点说明拜访人身在何处?不同的帖子有不同的写法,但这几点都得交待清楚。”王阳明简单给希渊解释,店小二站在旁边听着,惊讶地看着王阳明。
    王阳明把帖子拿起,对着吹几口气,以便让墨迹尽快收干:“希渊,你的冻疮好些了吗?这些天还痒吗?”
    “好多了,昨天泡完澡后最舒服。”希渊回答。
    王阳明用手,在希渊的耳朵上抚摸几下:“看来是好些了,已经开始软了。”
    跟随王阳明一路走来,在一起吃,在一起睡,一起赶路,一起写诗,一起交友,一起说笑,一起上官堂,一起拜访朋友,希渊从先生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现在王阳明不经意的抚摸自己耳朵的动作,一下触动希渊久违的感情神经,一股莫名的感动,让希渊直想流泪。王阳明不但是自己的先生,也像疼爱自己的父亲。希渊把脸转向一边,不敢看王阳明。
    王阳明并没有发现希渊情绪上的跌宕起伏,专注地把帖子叠好,递给希渊,说道:“敲开门,问清是否是詹府?是詹府,就把帖子交给门人即可。”
    “嗯。”接过帖子,点一点头,希渊还没有从激动的情绪完全平复过来,就径直往前走去。
    王阳明站在原地看着希渊办完事,又走回来。
    “先生,是詹府。咱们今天不见詹恩?”希渊忙问。
    “哦,今天不见,一则让别人有所准备,我们毕竟拜托詹府这一些事,二则我们也不能空着两只手就登门拜歇。这是礼数,要记住,希渊。”王阳明回答。
    “记下了,先生。”
    “咱们回去搬家。”王阳明无意中说出‘家’字,也许是陈实父子及叔父、妹妹一家子的热忱,或是对詹府詹恩可依靠的现实存在,或是赴任龙场已基本到达目的地的缘故,或是到布政司呈报官文,推测而知道父亲与祖母安然无恙,让王阳明心中对山城贵阳多了一份亲切感。
    在回客栈的路上,王阳明询问到了驿馆所在地,就在离布政司不远的地方。出示官府的批文,说明情况后,王阳明订下两个房间,两人一间,驿馆的条件又比民办的客栈好一些。也许是还在春节期间的缘故,整个驿馆并无他人,除了王阳明与希渊,就是店小二,一切还算顺利。
    向陈实的叔叔谢辞了,王阳明把去布政司的情况说了一遍,起身施礼,别去。
    王阳明一行四人的行旅和来时路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多了陈实给买的一袋口粮,希渊来时所背行旅,王阳明三人分着承担,希渊扛着一袋粮在前头,往驿馆去,三人跟着就到。王阳明深知这袋口粮现在搬家看似累赘,真要到了龙场,可就是王阳明与希渊存活下来一天也不可缺少的宝贝,人是铁,饭是钢嘛,一顿不吃饿得慌。王阳明与希渊住一间客房,两位大哥住一间客房,搬家的事宜很快就办理妥当。
    不用花钱的驿馆,住宿条件还能将就,吃晚饭时,四人就知道不花钱的食物能吃到些什么?一碗粗粮粥,加上少许嘿嘿的王阳明叫不上名来的粑粑,一些泡菜,酸味十足,清淡至极。尤其是郑富力抱怨最多,说这样的食物在肚子里打个滚,撒两泡尿就没有了,莫说干活、赶路,就是闲着也不顶事等等。
    贵阳虽地处偏僻西南腹地,水路不通,与外界仅靠这一条驿道相连,且崇山峻岭,驿道多险,物资自然匮乏许多,消息自然也蔽塞,繁荣的程度当然不能与中土相提并论。如果在贵阳买中土泛来的货物就贵得吓人,如盐与棉花。如果买一些本地自产的食物价格就不及中土的三分之一,对王阳明一行人而言,这也许是身处蔽塞的贵阳带来的一大好处。赴任龙场出门时所带盘缠足够他们四人的用度,所以王阳明安排希渊到街上买来一些卤味给大家吃,借以堵住郑富力叨叨絮絮的嘴。
    ;

章节目录

王阳明——龙场悟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大本达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本达道并收藏王阳明——龙场悟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