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知语顺势点头:“是啊,我与兄长约在那儿见面。”
    十娘看她的眼神带了些促狭:“姑娘,所谓的兄长是你的情郎吧。”她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
    “我就说嘛,哪有姑娘家独自出门的,何况你还带了那么多银钱,是不是和你情郎私奔出来的?”
    情郎也好,兄长也罢,左右都是她编造出来的。孟知语没有反驳,默认了。
    十娘又叹一声:“你们这些小年轻啊,才能为了情情爱爱这样大动干戈,像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早就随着日子走了。挺好的,挺好的。就是啊,这眼睛得擦亮点,得看准了人,不然吃亏的就是你!”
    孟知语点头:“嗯,谢谢十娘。”
    她在三渡镇又住了些日子,而后往南边走,跟着一个车队。车队是十娘介绍的,叫她跟着一起去通州。车队领队是个长着络腮胡子的糙男人,年纪比十娘略大一点。他待孟知语很是关照,“你是十娘介绍的嘛。”他这么说。
    他们在路上走了几日,在晚上的时候,一行人会坐下来聊聊天。马队都是些男人,领队怕孟知语不好意思,亲自陪她说话。
    “孟姑娘是哪里人?”
    孟知语抬头看着夜空中的星星,说:“京城。”
    领队点点头,笑起来:“京城好啊,是个好地方。”
    孟知语点头:“嗯。你们每次出门要去多久啊?”
    领队道:“不好说,有时候几天,有时几个月。”
    孟知语:“那应当很累吧,不过家中倘若有妻儿在等,应当也是幸福的。”
    领队摇头:“让姑娘见笑了,我还没成婚呢。”
    孟知语有些惊讶:“抱歉。”
    她想起十娘送她过来的时候说,王乐是个大好人,你跟着他去啊,放心。
    车队在三天后抵达通州,孟知语同领队告别,往左走。通州是个大城,比起三渡镇来繁华热闹不少。孟知语在街道上看得纠结,最后走进了一家瞧着不错的客栈。小二马上迎上来,“客观住店还是打尖啊?”
    孟知语道:“住店。”
    小二领着她上楼看好房间,又去忙别的事。她在房中坐了会儿,推开窗户瞧着热闹街市,想出去走走。原想把包袱放下,想了想还是把东西带上了。
    她在外头逛了会儿,又回到住的客栈。进到房间,她便察觉到房中的东西被动过。
    孟知语咬唇,不想把事情闹大,便带着东西下楼,与掌柜说要退房。掌柜瞧她一个独身女子,便漫天要价,问她要一两银子。
    她不知通州情况,也直觉这价格虚高。
    孟知语道:“这也太贵了,何况我不过住了几个时辰。”
    掌柜的瞥她一眼:“可是你住了便是住了,一个时辰是住,一天也是住。难不成你去吃饭,吃一口,可以不给钱吗?”
    孟知语皱眉,与他僵持。她身份不便,倘使报官,还要生出事端来。可倘使给了钱,岂非助长这种人的威风?
    在她犹豫之际,那掌柜的又改了口说:“现在是二两银子了。”他伸出手来,比了一个二的手势。
    孟知语当真被气笑,怒目而视。旁边有人在吃着饭,孟知语站着,忽然有人道:“掌柜的,这样可不大好吧。”
    说话的是一位衣着富贵的公子。
    “倘使掌柜非要如此,那便报官好了。”
    这人似乎是个角色,那掌柜的脸色一变,改换笑脸:“是是是,二爷说得对。”
    孟知语看着那位二爷,道谢:“多谢。”
    他笑了笑,示意孟知语往前走。
    二人方才出了门,便有一位侍女急匆匆而来,“二爷,不好了,姑娘不好了。”
    他脸色一变,匆匆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阅读
    鞠躬~
    无论是徐植,十娘……都是过客。
    第44章 第五支梅
    他走得匆匆, 连招呼都没来得及和孟知语打。孟知语看着他们背影, 笑了笑,继续往前走。她另外寻了一个小客栈住下, 在通州的第二日, 刚好赶上庙会。
    对于庙会,她只去过几次, 记忆中是热闹非凡的。通州的庙会亦然,是热闹非凡的, 她看戏班子看了许久。戏班子唱的是一出《思凡》, 咿咿呀呀的,孟知语在唱完第三场时离席。
    通州有一条河穿城而过,她沿河岸走,走累了在桥边休息, 听见有人闲谈。
    一人说:“哎, 你听说了吗?二爷今儿家里挂了白丧事。”
    另一人说:“诶?我倒不知道,是谁啊?也没听说谁不好了啊?”
    那人说:“嗐, 是同姑娘没了。”
    另一人似乎很惊讶:“同姑娘好端端的, 怎么没了?”
    孟知语听他们说话, 不知他们口中的二爷是否是她昨日碰见那位。到听见姑娘二字, 愈发觉得是同一个人。
    昨日那侍女说的便是“姑娘不好了”。她思忖道。
    这姑娘, 向来是那位二爷的女儿。她不禁也感伤起来。
    他们继续说着:
    “你还不知道吗?同姑娘上回小产,一直郁郁寡欢的。这不就想不开了?听说啊,闹得二爷府里颇不安宁,一家子都鸡飞狗跳的。”
    “哎哟, 要我说啊,不该!二爷待同姑娘的情谊,谁不知道呢?只怕夫人都比不上。同姑娘没了一个孩子,还会有下一个啊,不值当!”
    孟知语听到这里,又觉得她似乎理解错了。这位姑娘不是二爷的女儿,而是二爷的小情儿。至于为何称姑娘,她倒是明白。正如她在那宫里,也人人称一句“公主殿下”。
    有人叹息:“你又不知道了吧,同姑娘掉的那个孩子,不是二爷的。”
    “这如何可能,同姑娘待二爷的情义,那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唉,谁知道呢,家宅一大,什么事儿都有了。黑的白的,白的黑的,全看二爷信不信了。”
    “哎哟,不早了,我得回家了。”
    ……
    他们起了身去,声音也远了。
    孟知语又坐了会儿,也起身回客栈去。她在通州又待了些日子,到十日,她出城。
    出城那日,赶上谁家殡葬。她让开路来,远远抬头瞧见那位二爷,他垮着脸,双目失神,整个人仿佛老了许多岁。
    到城门口,他还要跟着出去,被仆人拦下来。
    “二爷,你该知点分寸。老太太还在家中等着你呢。”
    孟知语近些日子,忍不住地喜欢偷听别人说话。她竖着耳朵听着,二爷什么也没说,只是在转身之前摸了摸那棺材盖。
    “走吧。”他说。
    他转过身来,对上孟知语的视线。
    他笑了笑:“姑娘今日走,也挺好的,姑娘能否替我送送与同?”他眼眶微微发红。
    孟知语点头:“好。”
    他解下腰间一个锦囊,交给孟知语:“姑娘出了城,替我把锦囊里的东西撒在地上。多谢了。”
    他把东西交到孟知语手里,便转身跟着仆从往回走。
    孟知语拿着那锦囊,跟在队伍后面出了城门。她打开锦囊,发现是一包葵花籽,葵花籽由一块丝帕包着。她抓在手心里,一路走,一路撒。
    撒完了,剩下一张丝帕,丝帕上绣了一个“同”字。
    她在路口和对队伍分道扬镳,那丝帕她想了想,挂在了一颗树上。风一吹,帕子上的“同”字便若隐若现。
    孟知语转身离开。
    她离开了通州,继续往南走。越往南,气候越温暖。孟知语习惯了北方的寒冷干燥,面对这样的暖和,还有些不习惯。
    从通州往南,是一个小城,叫义阳。孟知语在那里的驿站给江恒写信,并不提她到了哪儿,只是交代了一下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不知江恒这时在哪儿,她寄信时,寄回了江安。
    她是没有目的地地远行,一路随心走。这一年年末时候,她在绛州过年。南方虽然整体暖和,不过入了冬,还是冷得叫人受不了。她大多时候,都住在客栈里不出门。
    到了年关,客栈的住客也少了许多。客栈老板与几个留守的小二,叫上还住着的几个客人,包括孟知语,一块过了个年。
    老板包了一大锅饺子,几个人围在桌子旁边吃饺子。
    互相介绍了一番来处去处,唯有孟知语愣了愣,最后说:“我是益州人士,打算过了年,回益州去。”
    她已经在外漂泊了一年。
    这一年,她经过了许多地方的桥,走过了许多地方的街,见过了许多的人。
    孟知语低头吃了一个饺子,在其乐融融里跨过这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
    南方冰灾在春末时候终于得到解决;皇后失德,与侍卫偷情被处置,连累沈国公一家被处置……
    客栈里有一棵梅树,孟知语折了一支插在床头的花瓶里,待到大年初一,又是新的一年。
    过了年,孟知语如她所言,往益州去。益州也在南方,并不算太远。
    她临走的时候,带走了那支梅花。
    到益州时候,春天都已经过去。她在旅途上过了一个春天,途经的花朵都开得很灿烂。在花谢的时候,她抵达益州。
    别处花谢,益州却不然。她在城门口,还瞧见许多花朵。
    这里气候更加宜人,孟知语这次在城中找了一个住户家中,租了一处院子。院子里种着许多花,都打理得很好。
    院子依水而建,背靠着青山,景色宜人。
    她收拾了一下,便住了下来。
    第二日,有客人上门。
    她推开篱笆的门,请客人进来。客人还是那副老样子:“看来你过得不错啊。”
    孟知语侧身,笑道:“是,还不错,托侯爷的福。”

章节目录

黑心天子朱砂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陈十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十年并收藏黑心天子朱砂痣最新章节